今年減稅政策的核心目標仍是維護經濟活動“穩中有進”,對於經濟增速的直接拉動效應相對次之。

英國原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說過:“減稅應該是受益終身的,而不僅僅爲了過節。”

2022年全國兩會明確了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其中預計減稅和退稅合計額達2.5萬億元。我們認爲,從宏觀層面看,本輪減稅退稅的經濟意義更多體現在保市場運轉和保民生就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效應相對次之。從微觀層面看,製造業、建築業、信息通信、有色金屬冶煉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大量企業將廣泛受益,而這些行業各個生產製造環節均依附着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這對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回籠壓力、提振企業信心、穩定市場就業具有積極意義。

展望未來,減稅降費仍有空間,從學術討論的視角,我們認爲,適時適度提高直接稅比重、降低或取消部分雜項消費稅可能將對長期穩增長、促轉型起到積極作用。

減稅退稅並舉穩定經濟

今年全國兩會財政部支持減稅與退稅並舉,減稅和退稅合計額達2.5萬億元。其中新增減稅仍然保持在去年1萬億元左右的規模,同時增加了1.5萬億元的留抵退稅。

具體來看,減稅基本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另一個是減免小微企業所得稅。同時,本次減稅展現出較突出的結構性特徵,比如通過提高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在創新研發的能動性。另外,對聚集性的小微服務行業實施相應的財政支持從而確保小微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正常運轉。

退稅方面,財政部宣佈了對於今年增值稅留抵稅額退還的相關政策。今年將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於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同時,財政部還將針對性支持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本輪減稅的經濟意義重在穩定市場

企業所得稅是指企業實現淨利潤後所需要被徵繳的稅。對目前中小微企業來說,最困難的並非盈利而是維持生存。因此,所得稅的減免更多是幫助企業減輕額外負擔,但很難直接刺激企業投資擴張。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主要是考慮到疫情和地緣風險對部分企業商品生產的成本帶來了顯著性壓力。因此,免徵增值稅有利於降低中小企業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額外成本,對供給側或外生性衝擊帶來的成本壓力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對沖。

關於減稅政策對經濟增速的拉動,我們統計了自2012年以來,26篇頂級學術期刊關於經濟增長與減稅政策的實證研究(見附錄1),其中發現23篇文章的實證研究結論支持了減稅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但需要注意,減稅對GDP增長實現顯著性拉動的核心條件是針對增值稅或消費稅稅率的下調。增值稅稅率下調可有效降低投資採購成本,單位資本成本下降或將促使總投資成本下降並傳導影響GDP平減指數下降,最終拉動實際GDP上升。 比如2019年我國直接下調核心工業部門(如製造業、交通運輸、建築業)增值稅稅率,減稅規模超過1萬億元,對實際GDP的拉動爲0.69個百分點。

相比較2019年的減稅政策,我們認爲本輪萬億元規模減稅與2019年減稅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不同。受到當前國內外經濟壓力和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今年減稅政策的核心目標仍是維護經濟活動“穩中有進”,對於經濟增速的直接拉動效應相對次之。

本輪退稅的經濟意義重在維持運轉和保障就業

關於增值稅的留抵退稅,主要是對增值稅先繳後退的抵扣環節提供間接財政支持。具體來看,企業需先繳納增值稅,然後進行相關扣稅申報,若抵扣不足則延期抵扣。爲了研究本輪退稅對企業活動的影響,我們調研了一家大型集裝箱造船企業。通常爲了生產貨船、油船及集裝箱船,該企業需要提前採購生產所需的相應材料(如鐵礦石、鋁),因此會有留存大量待抵扣的增值稅,如果所產生的商船在2~3年內才能完成交貨,那麼待抵扣的增值稅則很難在短期內被變現。因此,我們認爲,如果部分核心行業的存量增值稅留抵稅額可在今年6月實現部分返還,這將有利於改善企業現金流狀況,從而進一步支持企業和市場的正常運轉。

從受益的企業來看,我們認爲,大型國企和中小企業都將普遍受益,只不過受益渠道上存在一定差異。從本輪留抵退稅的針對性行業來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相關製造業、建築業、信息通信、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龍頭幾乎都是國有企業佔主導。因此,留抵退稅對國有企業的受益較爲直接。但圍繞這些國有企業的生產活動,各個生產製造環節實際均依附着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因此中小企業也將間接受益,這對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回籠壓力、提振企業信心、穩定市場就業具有積極意義。從制度層面來說,留抵退稅提前返還,實際上是政府對增值稅徵繳機制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實施進一步的完善,是改革向縱深邁進的重要環節。

減稅降費未來仍有空間

今年財政收入端對經濟增速拉動的作用有限,這意味着財政對經濟增長主要的助力將來自財政的支出端。但長期來看,財政收入端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仍有空間。從學術探討的角度,我們認爲:一方面,進一步積極全面深化稅制改革,並相應完善社保體制,進行結構性的減稅降費將是長期主要方向。提高直接稅比重將是降低中國企業稅負、有效調節收入分配、穩定宏觀財政狀況並促進經濟長效發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中國接近90%的稅收都是以企業爲徵稅對象(如增值稅佔比36.8%、企業所得稅佔23.6%、消費稅佔7.8%),間接稅爲主的稅制結構直接導致企業不得不承擔大量稅收壓力。

另一方面,部分消費稅未來仍有空間進一步降低或直接取消。比如除了菸草酒水等佔比較大的消費稅,其他佔比較小的消費稅項可以適當下調稅率或直接取消。消費稅也可以跟資源稅以及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稅收進行掛鉤和調整,從而完善消費稅的稅收結構。

(程實系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張弘頊系工銀國際資深經濟學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