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

針對近期全國局部地區發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疫情重點地區的防控指導,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堅決採取更加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迅速開展疫情應急處置。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迅速派出國家工作組赴吉林、山東、廣東、黑龍江等省份指導疫情處置工作,會同當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勢,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加快開展核酸篩查、流調排查和區域協查等措施,落實“四早”要求,全力做好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全力阻斷疫情的擴散蔓延。

二、築牢外防輸入防線。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加強口岸高風險崗位人員管理,嚴格閉環管理,加密核酸檢測頻次;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和高風險非冷鏈物品等風險防範;持續加強邊境口岸管控,加大非法出入境活動打擊力度。大力推進與陸地鄰國邊境地區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共同做好邊境防疫與貨物通關工作。

三、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和疫情處置能力。完善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隔離醫學觀察、社區(村)疫情防控、樣本採集和檢測等防控方案,實施核酸初篩陽性後“逢陽必報、逢陽即報、接報即查、先管後篩”,規範疫情發生後風險人員排查、密切接觸者管理、風險區域劃定等工作。

堅持中西醫並重,同質化、規範化做好患者救治。全面加強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和院感防控措施,對7000多家發熱門診和800多家定點醫院進行臺賬式管理。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全國總體檢測能力超過4000萬份/天。四、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按照知情、同意、自願的原則,指導各地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和加強免疫接種工作,不斷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

同時,王賀勝還評價了本輪疫情情況,以及疫情溯源情況的特點做出回答。

全文如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本輪疫情呈現出多地暴發、波及範圍廣、確診人數多等特點,如何研判本輪疫情?疫情溯源情況有什麼特點?您認爲本輪疫情出現的原因是什麼?謝謝。

王賀勝: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確實,像我們這位記者提到的,我們這次的疫情確實呈現出了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主要的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是從2021年12月開始,全球新冠肺炎進入了第四波的流行高峯,現在已經連續11周,每週報告的病例數都超過了1000萬,目前仍然是處於高位流行的水平。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疫情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今年1-2月,每天輸入的感染者數日均是91例,遠高於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來,日均輸入感染者數超過200例,單日最高能超過300例。可以說,近期疫情輸入的壓力明顯增加。

二是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特別是BA.2亞分支,較以往病毒株的傳播性和隱匿性都更強,早期發現難度確實更大了,導致疫情發現時往往已經波及了一定的範圍,可以說疫情處置、控制的難度也更加大了。

三是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國春節假期結束,學生春季學期開學,企業工人復工等等,帶來了人員的大規模流動,加之會議培訓、婚喪嫁娶等各類人員聚集性的活動增加,可以說成爲了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導致疫情迅速擴散,甚至是跨區域的傳播。

四是有的地方認爲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流感化,思想鬆懈麻痹,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各方面準備不足,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了要求。

我們組織專家分析研判,大家都認爲,全球本輪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會結束。我國仍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病毒株爲主的疫情防控局面,可以說防控的形勢日趨嚴峻複雜。

同時,流調溯源結果也顯示,近期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輸入來源引起的,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多以輕症和無症狀爲主,導致輸入來源更加隱匿,傳播方式更加多樣。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條,疫情來源也錯綜複雜,給溯源和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本輪疫情的這些特點,要求我們進一步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性,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機制,切實提高疫情的“早發現”能力。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