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先給你講個故事。

從前,幾個匪徒綁架了一支商隊,但商隊裏每個人都風塵僕僕的,看不出誰是掌櫃的。這讓綁匪犯了難,該找誰寫索要贖金的信呢?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給餓了好幾天的商隊燒了條魚。魚一上桌,大家都立馬去搶肉厚的魚腹和魚背,只有一個人把筷子落在了魚頭上——此人必是掌櫃的!

綁匪的依據是:生活富裕講究又懂喫的人,瞭解魚頭的價值與美味。

不知何時開始,許多人從喫整魚變成了喜歡喫魚頭——那可是魚身上的精華部位!

然而,魚頭結構複雜,“精華”散佈其間,到底怎麼喫才能一點不浪費呢?另外,坊間傳言總說魚的毒素大都蓄積在頭部,喫多了會中毒。這是真的嗎?

食用魚種類成百上千,有淡水魚和鹹水魚之分,也有軟骨魚和硬骨魚之分。如果是喫肉,肯定首選刺少肉多,或者肉質鮮嫩的種類,但要喫魚頭可就是另一個標準了:頭部所佔的身體比重大,還得蘊含豐富的蛋白質、膠質,這樣才喫得過癮。

在這個標準下,人們經過千百年篩選,發現最適合喫頭的魚非鱅魚莫屬。鱅魚俗稱“胖頭魚”、“花鰱”,頭身比例是所有常見食用魚中最大的。頭足夠肥大,裏面的內容自然夠多,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極爲豐富。這些物質經高溫烹飪後,鮮美無比。

至於其他魚的頭,雖然也含類似成分,但數量和質量跟鱅魚都不是一個級別的,用來煮湯提鮮還行,專門喫的話,“可喫性”就沒那麼高了。

鱅魚頭鮮美,但人們又對它有所忌憚——民間盛傳,生長在淡水中的鱅魚,容易受農藥或重金屬殘留等污染物影響,這些毒素大都蓄積在頭部,喫多了就會中毒。

這是真的嗎?

從理論上講,魚的血液循環主要都集中在頭部,那些污染物被魚吸收進入血液後,的確更容易在頭部留存。但如果

相對而言,喫魚頭更容易“中毒”的原因,是它裏面易生寄生蟲。魚通過鰓呼吸過濾水中雜質,所以水裏的寄生蟲卵,就很有可能附着在鰓上。

如果魚頭沒有完全做熟,人喫後就容易被寄生蟲感染。

因此

魚頭雖沒太多肉,卻極富營養,像磷脂、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的含量,要比魚肉高出好幾倍。而它們的富集地,由主要集中在眼部、脣部、喉部和腦部。所以,喫魚頭主要就是喫這幾個部位。

魚脣:

魚嘴周圍生有一層較厚的結締組織,特別是脣部及頜部,裏面富含大量膠原蛋白和磷脂,喫起來軟又彈,只是量很少。

魚頭皮:

“魚頭皮”指的是魚鼻孔上方到眼窩附近的魚皮,這塊皮膚覆蓋了魚的鼻骨、額骨和耳骨。它的厚度比軀幹皮膚薄,同時又幾乎沒有皮下脂肪,所以做熟後口感特別細滑,又不黏膩。

魚眼:

眼窩內的魚眼球及它連帶的韌帶,其中富含兩種對人體極爲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大腦及視神經的發育、生長不可或缺。但魚眼在做熟後,眼球內的蛋白質會凝結成白色硬球。所以魚眼的最佳喫法,是整顆眼球放在嘴裏吮吸,將精華吸進口,吐出咬不動的硬球。

魚臉:

“魚臉”是俗名,它其實是指魚眼後方,額骨與鰓骨之間的一塊肉,類似人臉的“咬肌”。鱅魚的下頜骨不發達,所以這塊肌肉進食時不需要大範圍活動,相當細嫩。

魚喉:

鱅魚的喉部比較寬大,且與鰓相連,在喉與鰓之間,通常左右各生有一塊腦狀的“肉”團,主要由膠原蛋白和磷脂組成,因形似核桃仁,俗稱“核桃肉”。白白嫩嫩,特別肥美。

魚腦:

魚腦位於魚頭內靠近鼻孔的位置,是魚頭最精華的部位。因爲它不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還含有大量的腦磷脂和卵磷脂——都屬於脂類物質,所以又得名“顱內腦油”。它做熟後呈半透明狀膏狀,形似銀耳。

魚頭的精華散落在頭內外各處,如果胡亂拆解,很有可能破壞其中某些部分,導致暴殄天物。所以想要喫得全、喫得爽,就得按順序喫。

通常是由外及內:先喫魚脣再喫魚頭皮;然後是魚臉、魚眼;這些外在的喫完了,便可以打開鰓骨喫“核桃肉”了;之後再拆開額骨、鼻骨、眶骨和前顎骨,找到魚腦把它喫掉。

喫魚頭除了講次序,還要講

因爲那些“金貴部位”大都軟塌塌的,甚至是半固態的膏狀。要是豪放地大“咬”大“嚼”,那許多精華可就白白流失了。

所以魚頭正確的喫法,要靠“含”和“吮”,才能淋漓盡致地享用鮮美。

啥也不說了!

今天中午就喫它了!

撰文 | 艾曉騧

部分圖片來自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高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