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家電企業的多元化觸角正在越伸越遠。

3月22日盤後,萬東醫療宣佈,已完成向大股東美的集團(000333.SZ)定向增發事宜。在掏出超過20億元現金後,美的集團持有的萬東醫療股份將從29.09%進一步擴大至45.46%。

20億元增資,意味着進入萬東醫療已超過一年的美的集團,繼續加碼多元化。事實上,隨着家電市場打成一片紅海,家電企業們紛紛進行多元化嘗試。而中國家電企業與當年日本家電企業的多元化轉型又是否一樣?

再掏20億增資

美的這次增資始於去年7月。

2021年7月,萬東醫療宣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20.83億元,用於產品研發、產業化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控股股東美的集團是唯一認購對象。今年2月17日,這樁非公開發行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3月9日,萬東醫療收到美的集團認購款共計20.62億元。

具體來看,萬東醫療向美的集團發行了1.62億股股份,發行價12.71元/股,扣除費用後募資淨額20.46億元。這個價格,比美的剛進入萬東醫療時還要低一些。

2021年2月,美的集團在首次入主萬東醫療時,是以每股14.60元的價格合計受讓了29.09%的萬東醫療股份,交易金額約爲23億元。在這次交易完成後,美的集團成爲萬東醫療的控股股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由吳光明變更爲何享健。

3月23日,萬東醫療股價收於29.7元,漲4.54%。以此粗略計算,美的集團此次20億增資已浮盈1.33倍。

控股萬東醫療,是美的集團首次進入醫療相關領域。去年5月,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曾表示,人口老齡化帶來了機會,萬東醫療是美的進入醫療設備領域的平臺和跳板。

而從資本市場來看,進軍醫療也爲美的集團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在控股萬東醫療的2021年2月,美的集團的股價處於歷史相對高位。這期間,在當年2月10日還出現了105.84元的股價最高點。同時,這場收購則爲萬東醫療帶來了四個連續漲停。

不過隨着疫情反覆、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家電企業的股價已持續走低。在萬東醫療宣佈定增完成後的第一個交易日,3月23日,美的集團股價收於58元,微降0.99%。這個數字距離去年2月10日的峯值縮水約45%。美的還於今年3月宣佈了總金額不超過50億元且不低於25億元的回購計劃。

對於增資及後續動作,3月22日,美的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以萬東醫療的相關公告爲準。

下一個目標是誰

在美的進軍醫療行業背後,隨着家電行業競爭日益加劇,格力、海爾、TCL等家電企業紛紛向醫療、設備、新能源等領域轉型。相對其它國內家電企業,美的的多元化更加激進。

去年11月,美的集團宣佈,決定將德國庫卡公司最後在外流通的5.45%股份也納入囊中,並將其私有化。去年12月底,美的還宣佈,“美的機電”正式更名爲“美的工業技術”,挑戰千億營收目標。美的集團當時認爲,此次更名,體現了美的集團加快To B業務佈局的決心。

今年2月,美的工業技術旗下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在安徽安慶奠基。美的集團在其官方微信中稱,美的將致力於成爲新能源汽車系統級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這背後,方洪波在2021年1月舉行的美的集團經營年會上曾表示,2021年美的的重點是創新、突破、佈局,要敢於進行顛覆性投資。而就在他做出上述表態的前後數月中,美的集團相繼收購菱王電梯、成立美墾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並在海南投資跨境電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3月23日有市場消息稱,東芝可能出售電梯業務的交易,吸引了包括美的集團在內的潛在買家的初步興趣。

儘管多元化舉動頻頻,但從去年半年報來看,暖通空調和消費電器兩個業務當期還合計佔據了美的集團約92%的總營收。這也是大多數家電企業多元化進展的縮影。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家電行業已是刺刀見紅的紅海領域,通過多元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製造能力,找到新的產品品類和品系,另一方面也讓自己的業務更加多元,主動突破圍牆,去找藍海市場。

對於美的來說,盤和林認爲,萬東醫療作爲一家醫療器械廠商,一方面這是一個有壁壘的藍海市場,另一方面,萬東醫療的生產技術有可能對現有美的健康家居產業方面有所助力。

事實上,多元化並不是中國家電企業率先開闢的道路。在更早的時候,東芝、松下索尼、夏普等曾經以“日本製造”在全球家電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日本家電企業,已經通過出售或者多元化道路,讓家電業務對自己的影響日益微弱。

不過,盤和林認爲,日本家電企業當年主要是向電子消費品領域轉型,跨度比中國家電企業更小,可能也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所導致。他同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相較而言,中國家電企業的多元化跨度非常大,經常是進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雖然從技術上有整合的可能性,但每一個跨度都存在一個新的學習成本,因爲各個行業都存在巨大差別。”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