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研中心专家冯俏彬:大规模留抵退税为经济运行注入确定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

“中国通过对1.5亿的市场主体进行留抵退税,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留抵退税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根本性关键举措。

3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以下称《公告》),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可以自4月开始申请退还。

冯俏彬表示,留抵退税政策针对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包括六大行业(即: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性质上来看都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的根本。上述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积攒的留抵金额大,在推进留抵退税制度改革当中,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目前来看,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那50%中的82%是由中央来承担的,而地方政府只需要承担剩下的那18%,金额比较小,这就是‘凑份子’,目的在于使政策落实落地。”冯俏彬说道。

澎湃新闻: 最基本概念上,留抵退税是什么?

冯俏彬:留抵退税是增值税制度运行中出现的一个现象。我国实行的是增值税制度,增值税制度的计算基础是建立在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相互抵扣的基础之上,当进项税额不能完全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时,留下的部分就要结转到下一期扣。

留抵退税就是要把这部分留到今后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接受退还给纳税人。

澎湃新闻: 中国从2019年开始实行留抵退税的政策,当时和现在相比政策出台背景有什么大的变化?1.5万亿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该实施有何作用?

冯俏彬:留抵税额会对企业形成资金占用,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行受到影响。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针对该问题的改革。

由于留抵退税涉及金额巨大,企业众多,因此在推动留抵退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采用了渐进式的推进方法。2019、2020、2021都相继出台过这方面的改革举措。

今年推出的留抵退税,特点在于力度特别大,总金额涉及到1.5万亿元。

从深层次看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加之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出台大规模的留抵退税制度,实际上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向经济运行注入确定性的具体表现。

具体来看,目前疫情仍然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最大因素;而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相台相继出台了激进的财政金融政策,在后期酝酿成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这些通胀压力通过全球供应链,正在从国际向国内市场传导。

目前,通胀压力在我国还没有传向最终端,PPI和CPI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但是它已经对我国上中游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的经营压力,使其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资金也出现短缺,因此保企业的压力就非常大。

同时,俄乌冲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通胀、原材料、供应链都会产生影响。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的风险因素较多,国际环境上不确定性很强,投资预期快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通过对1.5亿的市场主体进行留抵退税,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这可以理解为中国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就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做出的根本性关键举措。

澎湃新闻:刚开始留抵退税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先进制造业,该政策为什么会对制造业如此特殊?

冯俏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逐步推动的留抵退税改革是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在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一定是针对当前国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国家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

先进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所以率先在先进制造业进行留抵退税体现了国家对于行业支持。

澎湃新闻: 疫情之下,有一些小微企业出现发工资困难,而此次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有一定的偏向作用,您觉得此项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复苏有什么促进作用?

冯俏彬:今年的留抵退税政策高达1.5万亿,实际上已从仅针对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变成了普惠性的政策,涉及到所有的市场主体。今年留抵退税政策的第一步在4月就要开始实施了,它针对的对象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部分企业在中国1.5亿的市场主体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的产值、税收不能说太大,但它关涉到就业和民生,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往往是一家餐馆、一个小卖部养活了一家人。把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问题放到第一步,就是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底层稳定问题和老百姓的生计问题。

目前,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整个链条中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个环节,同时他们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因此保住了小微企业,就保住了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

同时,留抵退税政策是针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六大行业(包括“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六大行业从性质上来看都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的根本。

留抵退税留抵留下来需要抵扣的进项税额,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些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这是由于这些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实体经济的企业,在购进原材料购进机器设备的时候会一次性的大举购进,比如买一台设备可能就要上千万甚至上亿,但是它的销售是要慢慢回来的,所以它积攒下来的留抵金额也是特别大;因此在推进留抵退税制度改革当中,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澎湃新闻: 3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还决定,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您如何看待设立3个专项?

冯俏彬:1.2万亿的资金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要使留抵退税政策,或者说再说大一点,今年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

按照现行税制,增值税是由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如果发生留抵退税,理论上来讲也是中央和地方各负担50%。

但是目前地方财力是很紧张的,基层的财力本身不足;而在技术原因上,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就已经做完了。目前如果新增加一笔开支,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安排当中,这部分钱需要有一个资金来源。

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发布会上说,今年的减税降费的大方针是中央掏腰包、地方凑份子,换句话说就是中央政府承担大头,地方政府承担一小部分。

目前来看,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那50%中的82%是由中央来承担的,而地方政府只需要承担剩下的那18%,金额比较小,这就是“凑份子”,目的在于使政策落实落地。

此外,该安排也可以使地方政府不打乱今年的预算;在进行减税降费、在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改革的同时,保证地方政府的基本运行,公共管理,还有社会民生不受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