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3月26日上午10:00,上海市舉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彭文皓、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介紹本市疫情最新情況。

有媒體提問:上海從3月16日起進行了幾輪網格化篩查,對篩查顯示的相關數據,能否分析一下?對於持續高位的感染者數量怎麼看?

吳凡介紹,這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話題,這幾天報告出來的數據估計有一點出乎老百姓的意外,大家期待16、17、18到20號非重點區域都篩完了,我能接受21、22號有一點上漲,這兩天怎麼還在往上漲,跟老百姓的預期有點不符。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幾個方面:首先必須肯定的是,從專業角度看,前一段時間的篩查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發現的感染者都固定下來了,隨着他的擴散傳播就已經被阻斷了,對於控制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點大家一定要意識到,如果我們不是這麼幹,不是重點地區加非重點區域篩查的話,今天疫情的數字絕對不是這個數,它是指數級上升的關係。

這幾段時間的數字我們應該怎麼看?分析它的重點或者特點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檢測到數據報告其實有一個延時,大家注意到沒有,上一段時間我們採用的檢測方式是混檢方式,有一次發佈會上我也過說,採用這個方式的好處,就是整個推進的速度會比較快,界定陽性人員的速度會比較快,但是也帶來要至少檢三次的問題。

第一,混管20個人發現了一個陽性管以後需要進一步把20個人找出來,我們知道這20個人的名單,但是這20個人找到之後得再單人單管採樣送檢做檢測,檢測完之後,就清楚了這20個人中誰是陽性。接着還要圍繞陽性人員進行密接排摸,把他的密接、次密接界定出來,也要進行進一步的篩查和管控,這是檢測的環節。檢測出來陽性的人員,需要進一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明確相關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個人信息、社會特徵、傳染人員和接觸人員等等,調查完之後,經過所有信息覈實,能夠達到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要求,所有網絡直報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完整的才能報告,最後是發佈。

從老百姓感受上來講,你已經採樣了,我已經陰性了,怎麼還不放人?這當中的關係就是採用混檢的方式,尤其是大規模進行時,不是檢一個人,時間上會有延時,這是主要的。前幾天採的可能完整結果在兩三天以後才能出來。

第二,還有一個特徵大家不容易瞭解到,一旦出現一個陽性人員以後,圍繞這個陽性人員還有密接。我們把密接管控了,但是密接當中有很大的風險,有一部分人會變成陽性。這些密接的人變成陽性,其實也是滯後的。我們在管控人羣當中發現陽性病例,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在剛開始篩查時發現,所有陽性人員大概有一半多一點,是從篩查人員當中來的,但是近三日的數據告訴我們,目前陽性人員當中85%是從管控人員當中來的,這個比例非常大。而管控人員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已經被阻斷,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天報的是累計數,你看着還在漲,其實主要出現在管控人羣當中。

第三個特點,分析研判趨勢,前段時間幾輪篩查,有人篩了兩輪,有人篩了多輪,我們分重點區域和非重點區域。重點區域的人先以街鎮爲單位,還有網格小區爲單位,然後樓棟爲單位,一直往下篩,幾輪篩下來之後發現陽性檢出率,尤其是非重點地區的陽性檢出率在下降。爲什麼會下降,而且下降得非常快?原因是當篩查完發現這個區域人多時,個別陽性區域提級了,成爲重點區域。而近幾日連續在非重點區域當中陽性檢出率是0,經過不斷動態調整,重點區域陽性檢出率也在大幅下降,發現陽性越來越少,這是一個重要特點,是我們判斷疫情發生、發展和今後趨勢的重要依據。

在檢測當中,我們也發現在局部地區,仍然存在人員一定的流動性,對於我們控制疫情來說是不利的。大家說能不能讓他不流動?整個城市要有運行和保障,有各方面的原因,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員管控當中有一定的流動性存在,講到這裏大家就理解了,爲什麼這些數據累計的情況下還會有增長的狀態,爲什麼我們還要開展新一輪的篩查。重點地區當中還有一定檢出,而且低水平的流行也還存在,我們就需要進行新一輪的核酸篩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