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近期,教育部在總結以往中國高校慕課與在線教學發展經驗基礎上,廣泛匯聚優質課程資源,建設了“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簡稱“智慧高教”)並已於3月28日正式上線。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不斷深化,高校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比例已經從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方案。”在介紹“智慧高教”建設背景時,吳巖提到。

吳巖表示,“智慧高教”平臺的建設目標是匯聚國內外最好大學、最好老師建設的最好課程,成爲全球課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用戶最多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其兩大核心功能是面向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我國各類優質課程資源和教學服務;面向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師生線上教與學大數據監測與分析、課程監管等服務。

“智慧高教”首批上線的2萬門課程是從1800所高校建設的5萬門課程中精選的優質課程,課程覆蓋了13個學科92個專業類,讓更多的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走進各大學的網上課堂。首批上線課程匯聚了衆多名師大家、院士學者課程,學習者可以聆聽到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醫學大家鍾南山和張文宏、著名敦煌學者樊錦詩精彩授課。同時這也是一個爲全世界大學生和全球學習者提供多語種、國際化課程的開放平臺。點擊“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國際版,近千門多語種課程爲海內外學生提供零距離的學習服務。

吳巖介紹,作爲智慧教育平臺,“智慧高教”採用了先進的智聯網引擎技術,在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創新與突破。一是服務智能化。平臺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快捷搜索、智能推薦等方式,爲學習者提供多種符合個性化學習要求的智慧服務,優化了用戶體驗。

二是數據精準化。平臺對課程信息及學習數據進行實時採集、計算、分析,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供定製化、精準化分析服務。

三是管理全量化。將所有在線課程平臺的學分課程納入管理範圍,可集中反映我國在線課程發展全貌,具備門戶的匯聚集中能力、開關控制能力,實現“平臺管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