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在全世界瘋狂斂財的吸血鬼!

來源:環球網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已有月餘,戰事仍處於膠着狀態,不僅造成兩國士兵和平民死傷,還導致數百萬烏克蘭人成爲難民。正當國際社會心急如焚,衆多國家紛紛出面調停時,有一個國家不僅不拿出和平解決危機的方案,反而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援,不斷在背後“遞刀子”,生怕這場仗打得還不夠大、不夠久。這個國家就是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美國。美國這樣做並不是因爲“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而是與其軍工複合體的國家本質有關。所謂軍工複合體,是指美國的軍隊、工業、政府、國會等密切合作,並勾結智庫、媒體等結成利益團體。這一團體在全球不斷製造“敵人”,通過挑起他國衝突大發戰爭財,而俄烏衝突就是這羣“吸血鬼”找到的最新獵物。

以他國生靈塗炭換自己盆滿鉢滿

美國正越來越成爲一個兩極化的國家,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大多數政策上針鋒相對,只有一個除外,那就是軍費開支。2008年以來,美國國債以火箭速度躥升,但國防預算卻不受影響,逆勢上漲。時至今日,美國的軍費支出,甚至超過全球排名第二至第十國家的總和。

軍費在全球“唯我獨尊”,美國就必須不斷打仗,不斷樹敵,不斷尋找威脅。沒有戰爭,沒有威脅?那就製造一個。俄烏衝突就是美國的最新“成果”。

美國進攻性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本月再次重申,“美國應該爲俄烏衝突負主要責任”。尤其是2008年以來,美國慫恿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並推動烏轉型爲反俄親美國家,導致俄烏危機避無可避並最終升級爲軍事衝突。衝突爆發後,米爾斯海默任職的芝加哥大學學生給校長髮聯名信,要求校方調查其與俄政府的關係,甚至要求解僱他。不過這些學生不知道的是,從軍購的角度看,美國軍工複合體正悄悄爲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事開足馬力。

軍工複合體是美國獨有的現象。二戰期間,美國軍工“五巨頭”洛克希德·馬丁、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波音通用動力公司大發戰爭財,拿到美國政府各類合同總值的2/3。從這時候起,軍工企業和美國政府的利益開始捆綁。冷戰中,美國軍隊、軍工企業、政府、國會、大學密切合作,並將勢力延伸到新興產業,由此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軍工複合體。在它的外圍,是同流合污的美國智庫和媒體。

冷戰結束後,美國以“民主”“自由”等爲幌子,接連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發動戰爭,以其他國家的生靈塗炭和滿目焦土,換得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盆滿鉢滿。美國獨立智庫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五大軍火巨頭從華盛頓爲阿富汗戰爭投入的資金中獲得超過2萬億美元的收入。曾有報道說:“五角大樓每花掉14美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會得到1美元。”《巴基斯坦觀察家報》這樣評論說:“在貪婪的美國政客和企業的驅使下,美國奪走了阿富汗20年的穩定和安寧,在這場傷亡慘重的戰爭中,美國軍工複合體是唯一贏家。”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的叔叔、“機械支援系統公司”董事威廉·布什被媒體曝光大發戰爭財——將其擁有的該公司8438股股票轉手拋出,輕鬆掙到約45萬美元。2002年,“機械支援系統公司”從美軍方手中獲得大約1.58億美元的合同。特別是這家公司在戰前通過鼓吹“生化武器威脅”,向美軍提供了價值近2000萬美元的防化器材,但事實是,美軍根本就沒有在伊拉克找到什麼生化武器。

試圖借俄烏衝突長期受益

據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近20年來,美國軍工企業在遊說上花費高達25億美元,但對於瘋狂斂財的軍工企業來說,這點投入不算什麼。以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爲例,他曾擔任駐伊拉克美軍司令,2016年一退役就出任防務企業雷神技術公司董事會成員。曾有澳大利亞記者撰文說,美國的這位新防長凸顯出一個嚴峻事實,即軍工企業正在經營美國的戰爭機器(國防部),通過奧斯汀等人與政府、軍界的關係,“一家軍工企業每年花費幾百萬美元的代價去遊說,卻能幫自己獲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而“這些軍火巨頭牟取多少暴利,就會有多少人被殺”。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月14日發佈的全球軍售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的5年時間裏,儘管全球武器交易量較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同期美國武器出口卻逆勢增長14%,全球佔比從32%上升到39%。這期間,美國共向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武器,其中53%流向衝突不斷的中東地區。爲了配合對伊朗政策的轉向,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上臺後首次出訪,就和沙特簽下1100億美元的超級軍售大單,伴隨着其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海灣局勢始終處於緊張狀態。

剛結束阿富汗戰爭,美國軍工複合體又開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拱火”,並從中漁利。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工作26年的富蘭克林·斯平尼直言,對美國外交政策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軍工複合體應爲俄烏衝突負責。正是這一團體不斷遊說美國政府,讓以美國爲首的北約一再違反其不東擴的承諾,從而導致此次衝突的爆發。觀察人士認爲,從長遠看,烏克蘭危機將有利於美國經濟和跨國企業。當前,來自德法等歐洲國家的企業在俄投資遠遠高於美國企業的投資。未來,這些歐洲企業可能不得不轉向美國投資。“今日印度”網也刊文分析稱,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在戰後重建期間將涉及大量資金,而美國企業肯定會是主要受益者。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俄烏衝突中直接受益最大的是美國軍工企業雷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及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在美英對烏軍援單上,有這些公司提供的“毒刺”導彈等武器和裝備。今年2月27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佈增撥1000億歐元用於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計劃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3月15日,德國政府宣佈採購35架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隱形戰鬥機和15架“歐洲戰鬥機”。3月5日,美國批准對波蘭出售250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總金額達60億美元。在此之前,芬蘭政府在俄烏衝突的陰影下,也於2月份與美國企業簽署高達100億美元的F-35戰鬥機採購協議。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9日,烏克蘭馬裏烏波爾,美國麥克薩科技的新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在馬裏烏波爾市展開炮戰,馬裏烏波爾市街區受損。

美國的軍售目標還盯上俄羅斯軍售的主要對象——印度。過去70年來,印度國際軍購的65%來自蘇聯和俄羅斯。華盛頓正以烏克蘭戰事爲藉口,要求新德里逐漸減少從俄羅斯的武器進口,並承諾缺口將由美國補上。

爲發戰爭財沆瀣一氣

令美國軍工複合體竊喜的是,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美國戰略界有關擴張軍備、重振“美式和平”的呼聲再度高漲。所謂“美式和平”,是指美國憑藉其超強軍事力量、經濟實力以及美元霸權,震懾其他國家,實現“美國治下的和平”。這一美國戰略界不斷兜售的概念正是軍工複合體源源不斷得到財富的“源泉”。3月14日,美國《外交》雜誌刊登《美式和平的迴歸》一文。文章說,通過發動對烏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無意中幫了美國及盟國一個大忙”,“美國必須抓住機會,迅速採取行動,團結盟友,鎖定中國與俄羅斯,改變現有國際秩序,重新樹立美國獨霸前提下的‘美式和平’”。

其實,美國軍工複合體發戰爭財的“吸血鬼”式做法,不僅引發世界動盪,也吞噬了美國社會很大一部分財富。美國曆任總統對於軍工複合體的威脅心知肚明。不過,無論哪位參與競選總統的政治人物,或者上臺後的總統,都不敢得罪軍工複合體。這是因爲,首先軍工複合體尤其是軍火商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全美三成的公司和1/4的就業崗位與軍工有關;其次,軍工複合體能對大選產生重大影響,密歇根、俄亥俄和佛羅里達等軍工行業聚集的州正好是美國搖擺州,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都得罪不起;再次,與軍工複合體一丘之貉的美國媒體可以製造輿論壓力,使得歷任總統都忌憚軍工行業幾分。

“過去30多年來,美國的軍隊—工業—國會複合體與美國的媒體、智庫、學界、情報機關沆瀣一氣。”美國國防部前官員斯平尼在文章中這樣寫道。他認爲,美國軍工複合體影響之大,使得政府無法推出維護世界和平的政策,還導致軍工產業排斥競爭、權力尋租的寄生行爲,滋生了腐敗,使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年下降。他呼籲美國政府改弦更張,積極維護世界和平,“外交政策制定者應正視其他國家的合理訴求,停止一味妖魔化其他國家的做法”。

不過,對於有識之士的這些呼籲,美國軍工複合體是不屑一顧的,他們的眼裏只有利益,有人甚至希望讓俄烏衝突持續十年。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前國安會官員艾米麗·哈丁在《準備好迎接一場漫長的烏克蘭戰爭》一文中形容了她眼中烏克蘭戰事的終極前景,“想象一下2032年1月的頭條新聞,‘烏克蘭交戰各方簽署了停火協議,結束了爲爭奪基輔控制權而進行的10年戰鬥’”。

一些美國智庫和媒體就是這樣爲軍工複合體搖旗吶喊。哈丁之流建議烏軍和外國僱傭軍在基輔被佔後轉入大街小巷和田間地頭,在西方的軍事和經濟支援下,與俄軍打一場耗時持久的游擊戰,以拖垮俄羅斯。至於烏克蘭有多少民衆將因此傷亡,國家將如何變成焦土,他們似乎無意討論。離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不遠處就是五角大樓、華盛頓遊說公司聚集地K街和軍工企業總部,難怪斯平尼這樣嘲諷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相信有很多人在悄悄開香檳慶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