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冯思翰:在中国做新能源竞争激烈

《车圈层》彭宝萱

编辑  葛凡梅

3月21日,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大众汽车”)牵手上游产业链头部企业——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友钴业”,603799.SH)和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山集团”),拟建立两家合资公司,加强上游产业链布局。

作为老牌德系汽车品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下称“大众汽车集团”)的子公司,大众汽车及子公司在中国各细分市场开展汽车生产、销售等业务,并与多家在华汽车产业链厂商建立合资公司。3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俄乌局势升级,大众汽车集团或将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和美国,并将优先考虑中国。

然而,由于芯片短缺等问题,大众汽车在2021年向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下滑14%。在电动车市场上,大众汽车仅在中国售出7.06万辆电动车,与原计划8万至10万辆的销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再扩“朋友圈”

公告显示,大众汽车与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签署了两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确保原材料供应,实现成本优势,同时加强在包含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合作。

华友钴业的主营业务是钴、三元前驱体、铜、镍矿等产品,在2021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中占据11%的市场份额。青山集团则从事不锈钢和原生镍的生产,2021年镍产量达60万吨,在全球矿山镍产量中占比约22%。

大众汽车拟与上述两家企业建立两家合资公司。一是与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在印尼成立上游合资公司,预计在满产后,合资公司的原材料总产能可以满足160GWh电池所需的镍、钴原材料供应。

二是与华友钴业在中国广西成立下游合资公司,专门从事镍、钴硫酸盐的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助力大众汽车进一步优化电池成本。

大众汽车称,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电池成本降低30%-50%的长期目标,同时通过技术协同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

三元动力电池成本中,镍、钴的成本占比不小,两种材料共计在5系三元锂电池的成本中占比23%,在6系和8系三元锂电池的成本中分别占比23%和21%。

从2021年12月以来,镍、钴的市场价接连上涨。镍的市场报价由原来的15万元/吨,上涨至3月20日的22万元/吨,钴的市场报价也从49万元/吨涨至56.6万元/吨,涨幅15.51%。

值得一提的是,受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3月以来,至少有8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宣布官方涨价,包括特斯拉(TSLA.N)、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XPEV.N)、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价格上涨范围在0.3万元/辆到3万元/辆不等。

实际上,大众汽车并非首次与在华企业合作。此前,大众汽车便与上汽集团(600104.SH)、一汽集团(000800.SZ)分别成立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大众”),目前大众汽车及相关公司分别持股50%和40%。

此外,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600418.SH)在2017年分别以50%、50%的股权共同出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江淮大众”),并于2018年4月推出了思皓品牌。

2020年,大众汽车加大了对江淮汽车的投资力度,先是入股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集团,收购江汽集团50%股份。其后又对江淮大众增资,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由原有的50%增至75%,实现对江淮大众的控制。增资完成后,江淮大众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而在2021年12月,大众汽车又成为动力电池厂商国轩高科(002074.SZ)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6.47%。大众汽车中国区CEO冯思翰表示,对国轩高科的战略投资并不意味着会排斥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大众汽车在中国与宁德时代(300750.SZ)和A123(美国锂电池制造商,2012年被万向集团收购)、国轩高科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合作生态。

面临缺芯难题

建立“朋友圈”的背后,大众汽车在2021年的总交付量却表现平平。

大众汽车在2021年向中国市场交付了330万台汽车,同比下降14%,实现约16%的市场份额。在大众汽车旗下的汽车品牌中,保时捷国内销量近9.5万台,同比增长8%。宾利和兰博基尼分别实现销量3916台和861台,同比增长36%和43%。

然而,奥迪在国内的交付量为70.01万台,同比下降3.6%。斯柯达仅售出7.12万辆,相比于2020年的17.3万辆,大幅下降了58.8%。

作为与斯柯达采用同样的MQB(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品牌,捷达的销量却达到了近16.9万台,涨幅近10%。大众汽车认为,斯柯达仍然需要做迎头赶上的工作,由于捷达在中国的销量很好,因此将把受外部影响较少的品牌做优化组合,以短期内提高销量水平。

大众汽车对2021年销量下滑的解释中,“芯片短缺”的问题被反复提及,并称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的“病毒”可能比疫情更严重。

从国外芯片供应来看,日本芯片供应商瑞萨在2021年3月发生火灾导致交付延时,马来西亚由于2021年8月疫情严重关闭了芯片工厂,导致了交付量出现了延迟和取消。

而国内芯片供应上,大众汽车认为,中国本土的供应也较为短缺。作为大众汽车生产和供应基地,宁波、天津等地受疫情影响,供应也随之受到影响。

东亚前海证券在研报中提到,瑞萨、东芝和恩智浦等车用芯片厂商已决定在2022年第二季度将汽车芯片价格上调10%-20%,2022年全年芯片产能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汽车领域短缺尤为严重。

疫情不只对芯片供应商带来生产压力,大众汽车的在华工厂也面临暂时停产的问题。据路透社报道,3月17日,大众汽车位于长春和上海的工厂暂停生产。关于工厂目前生产情况,《车圈层》联系大众汽车,公司未对此问题进行回应。

电动化之路难行

与很多传统车企一致,大众汽车也亟待电动化转型。

近日,大众汽车投资的充电网络合资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开迈斯”)不断新增对外投资。自1月19日至3月30日,开迈斯接连在石家庄、厦门、苏州、长春、沈阳、宁波、合肥、青岛及海口9座城市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业务。

从事充电桩业务的开迈斯由大众汽车、一汽集团、星星充电和江淮汽车合资设立,几家企业依次分别持股28.6%、28.6%、28.6%和14.3%,大众汽车称开迈斯能很好地契合了MEB攻势。

MEB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模块化平台,专门用于电动车生产以及组装。基于MEB平台,大众汽车主要推出了ID。车型等纯电动汽车。

目前,ID。车型主要由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生产交付。其中,上汽大众旗下ID。系列有ID.3、ID.4X和ID.6X三款纯电SUV车型,而一汽大众旗下ID。系列有ID.4 CROZZ和ID.6 CROZZ两款纯电SUV车型。

据太平洋汽车网数据,2022年2月,ID.4 CROZZ和ID.6 CROZZ分别实现销量2374辆和1470辆,而ID.3、ID.4X和ID.6X的销量略逊一筹,分别为1012辆、1357辆和170辆。

值得一提的是,ID。系列车型的销售模式从经销商模式转变为代理模式,即由OEM(厂商)和消费者直接签署合同,缓解部分库存压力。同时,经销商变成销售顾问,通过提供咨询、试驾、协助购车等服务,收取大众汽车的佣金。

平安证券认为,大众汽车转变销售模式后,原有盈利模式将被大幅拓宽,未来的利润池除了硬件销售、还将包括运营平台、技术与服务授权等。

然而,相比于全球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暂未再下一城。

据MarkLines发布的2021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数据,特斯拉和上汽集团分别实现销量93.6万辆和59.6万辆,大众汽车位列第三,全球销量达45.2万辆。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累计销售48.4万辆,占总销量的51.7%,而大众汽车仅售出7.06万辆电动车,占比约15.6%。

此前,有德媒报道称,由于ID。系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大众汽车集团将更换中国区负责人,现任大众汽车中国区CEO冯思翰于2022年2月离职。

随后,冯思翰回应道,其在2022年2月1日离开中国的传闻不实,但也表示“我会离开中国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在2021年12月公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信息,其中Ralf Brandstätter自2022年8月1日起负责中国业务。

国金证券认为,大众汽车采取了激进的电动车规划,具体体现在激进的电池、充电桩建设计划及销量目标,看出有追赶特斯拉的决心。

而最终,大众汽车能否实现电动化的“野心”,《车圈层》将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