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馮思翰:在中國做新能源競爭激烈

《車圈層》彭寶萱

編輯  葛凡梅

3月21日,大衆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大衆汽車”)牽手上游產業鏈頭部企業——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友鈷業”,603799.SH)和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山集團”),擬建立兩家合資公司,加強上游產業鏈佈局。

作爲老牌德系汽車品牌——德國大衆汽車集團(下稱“大衆汽車集團”)的子公司,大衆汽車及子公司在中國各細分市場開展汽車生產、銷售等業務,並與多家在華汽車產業鏈廠商建立合資公司。3月15日,大衆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由於俄烏局勢升級,大衆汽車集團或將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和美國,並將優先考慮中國。

然而,由於芯片短缺等問題,大衆汽車在2021年向中國市場的交付量下滑14%。在電動車市場上,大衆汽車僅在中國售出7.06萬輛電動車,與原計劃8萬至10萬輛的銷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再擴“朋友圈”

公告顯示,大衆汽車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簽署了兩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以確保原材料供應,實現成本優勢,同時加強在包含前驅體、正極材料等全產業鏈的合作。

華友鈷業的主營業務是鈷、三元前驅體、銅、鎳礦等產品,在2021年國內三元前驅體市場中佔據11%的市場份額。青山集團則從事不鏽鋼和原生鎳的生產,2021年鎳產量達60萬噸,在全球礦山鎳產量中佔比約22%。

大衆汽車擬與上述兩家企業建立兩家合資公司。一是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在印尼成立上游合資公司,預計在滿產後,合資公司的原材料總產能可以滿足160GWh電池所需的鎳、鈷原材料供應。

二是與華友鈷業在中國廣西成立下游合資公司,專門從事鎳、鈷硫酸鹽的精煉、前驅體加工和正極材料生產,助力大衆汽車進一步優化電池成本。

大衆汽車稱,此次合作將有助於實現電池成本降低30%-50%的長期目標,同時通過技術協同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關鍵性能。

三元動力電池成本中,鎳、鈷的成本佔比不小,兩種材料共計在5系三元鋰電池的成本中佔比23%,在6系和8系三元鋰電池的成本中分別佔比23%和21%。

從2021年12月以來,鎳、鈷的市場價接連上漲。鎳的市場報價由原來的15萬元/噸,上漲至3月20日的22萬元/噸,鈷的市場報價也從49萬元/噸漲至56.6萬元/噸,漲幅15.51%。

值得一提的是,受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影響,3月以來,至少有8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宣佈官方漲價,包括特斯拉(TSLA.N)、比亞迪(002594.SZ)、小鵬汽車(XPEV.N)、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價格上漲範圍在0.3萬元/輛到3萬元/輛不等。

實際上,大衆汽車並非首次與在華企業合作。此前,大衆汽車便與上汽集團(600104.SH)、一汽集團(000800.SZ)分別成立了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一汽大衆”),目前大衆汽車及相關公司分別持股50%和40%。

此外,大衆汽車與江淮汽車(600418.SH)在2017年分別以50%、50%的股權共同出資成立江淮大衆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江淮大衆”),並於2018年4月推出了思皓品牌。

2020年,大衆汽車加大了對江淮汽車的投資力度,先是入股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集團,收購江汽集團50%股份。其後又對江淮大衆增資,大衆汽車的持股比例由原有的50%增至75%,實現對江淮大衆的控制。增資完成後,江淮大衆正式更名爲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而在2021年12月,大衆汽車又成爲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002074.SZ)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6.47%。大衆汽車中國區CEO馮思翰表示,對國軒高科的戰略投資並不意味着會排斥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大衆汽車在中國與寧德時代(300750.SZ)和A123(美國鋰電池製造商,2012年被萬向集團收購)、國軒高科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合作生態。

面臨缺芯難題

建立“朋友圈”的背後,大衆汽車在2021年的總交付量卻表現平平。

大衆汽車在2021年向中國市場交付了330萬臺汽車,同比下降14%,實現約16%的市場份額。在大衆汽車旗下的汽車品牌中,保時捷國內銷量近9.5萬臺,同比增長8%。賓利和蘭博基尼分別實現銷量3916臺和861臺,同比增長36%和43%。

然而,奧迪在國內的交付量爲70.01萬臺,同比下降3.6%。斯柯達僅售出7.12萬輛,相比於2020年的17.3萬輛,大幅下降了58.8%。

作爲與斯柯達採用同樣的MQB(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品牌,捷達的銷量卻達到了近16.9萬臺,漲幅近10%。大衆汽車認爲,斯柯達仍然需要做迎頭趕上的工作,由於捷達在中國的銷量很好,因此將把受外部影響較少的品牌做優化組合,以短期內提高銷量水平。

大衆汽車對2021年銷量下滑的解釋中,“芯片短缺”的問題被反覆提及,並稱半導體芯片供應短缺的“病毒”可能比疫情更嚴重。

從國外芯片供應來看,日本芯片供應商瑞薩在2021年3月發生火災導致交付延時,馬來西亞由於2021年8月疫情嚴重關閉了芯片工廠,導致了交付量出現了延遲和取消。

而國內芯片供應上,大衆汽車認爲,中國本土的供應也較爲短缺。作爲大衆汽車生產和供應基地,寧波、天津等地受疫情影響,供應也隨之受到影響。

東亞前海證券在研報中提到,瑞薩、東芝和恩智浦等車用芯片廠商已決定在2022年第二季度將汽車芯片價格上調10%-20%,2022年全年芯片產能依然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汽車領域短缺尤爲嚴重。

疫情不只對芯片供應商帶來生產壓力,大衆汽車的在華工廠也面臨暫時停產的問題。據路透社報道,3月17日,大衆汽車位於長春和上海的工廠暫停生產。關於工廠目前生產情況,《車圈層》聯繫大衆汽車,公司未對此問題進行回應。

電動化之路難行

與很多傳統車企一致,大衆汽車也亟待電動化轉型。

近日,大衆汽車投資的充電網絡合資企業——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開邁斯”)不斷新增對外投資。自1月19日至3月30日,開邁斯接連在石家莊、廈門、蘇州、長春、瀋陽、寧波、合肥、青島及海口9座城市成立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充電樁銷售、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等業務。

從事充電樁業務的開邁斯由大衆汽車、一汽集團、星星充電和江淮汽車合資設立,幾家企業依次分別持股28.6%、28.6%、28.6%和14.3%,大衆汽車稱開邁斯能很好地契合了MEB攻勢。

MEB是大衆汽車的電動車模塊化平臺,專門用於電動車生產以及組裝。基於MEB平臺,大衆汽車主要推出了ID。車型等純電動汽車。

目前,ID。車型主要由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生產交付。其中,上汽大衆旗下ID。系列有ID.3、ID.4X和ID.6X三款純電SUV車型,而一汽大衆旗下ID。系列有ID.4 CROZZ和ID.6 CROZZ兩款純電SUV車型。

據太平洋汽車網數據,2022年2月,ID.4 CROZZ和ID.6 CROZZ分別實現銷量2374輛和1470輛,而ID.3、ID.4X和ID.6X的銷量略遜一籌,分別爲1012輛、1357輛和170輛。

值得一提的是,ID。系列車型的銷售模式從經銷商模式轉變爲代理模式,即由OEM(廠商)和消費者直接簽署合同,緩解部分庫存壓力。同時,經銷商變成銷售顧問,通過提供諮詢、試駕、協助購車等服務,收取大衆汽車的佣金。

平安證券認爲,大衆汽車轉變銷售模式後,原有盈利模式將被大幅拓寬,未來的利潤池除了硬件銷售、還將包括運營平臺、技術與服務授權等。

然而,相比於全球市場,大衆汽車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暫未再下一城。

據MarkLines發佈的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數據,特斯拉和上汽集團分別實現銷量93.6萬輛和59.6萬輛,大衆汽車位列第三,全球銷量達45.2萬輛。在中國市場上,特斯拉累計銷售48.4萬輛,佔總銷量的51.7%,而大衆汽車僅售出7.06萬輛電動車,佔比約15.6%。

此前,有德媒報道稱,由於ID。系列電動車在中國市場表現不及預期,大衆汽車集團將更換中國區負責人,現任大衆汽車中國區CEO馮思翰於2022年2月離職。

隨後,馮思翰回應道,其在2022年2月1日離開中國的傳聞不實,但也表示“我會離開中國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此前,大衆汽車集團在2021年12月公佈了一系列人事調整信息,其中Ralf Brandstätter自2022年8月1日起負責中國業務。

國金證券認爲,大衆汽車採取了激進的電動車規劃,具體體現在激進的電池、充電樁建設計劃及銷量目標,看出有追趕特斯拉的決心。

而最終,大衆汽車能否實現電動化的“野心”,《車圈層》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