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4月初,投資市場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到了一年一度的基金年報身上。由於基金業績、十大重倉股等信息已經在此前發佈的四季報中披露,因此明星基金經理們對新一年的展望和判斷就成爲基金年報中備受關注的看點。

尤其是對於權益基金來說,基金經理看好哪些行業和主題、未來會如何佈局,更是成爲投資者的重要參考。近日博時基金旗下產品集體披露了2021年基金年報,對於A股市場的趨勢與機會,曾鵬、蔡濱、陳鵬揚、金晟哲、肖瑞瑾、郭曉林、吳渭、沙煒、蘭喬、張弘、冀楠等明星基金經理們也給出了自己的預測。

看宏觀:上半年經濟將面臨一定壓力

如何看待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權益投資二部投資總監陳鵬揚分析認爲,上半年經濟將面臨一定壓力,一方面疫情的影響仍在反覆,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另一方面,地產板塊的下行壓力仍在傳導進程之中;疊加去年上半年相對較高的基數,預計整體經濟總量層面將呈現一定程度放緩,企業盈利增速也將呈現類似走勢。

但從政策維度來看,陳鵬揚預計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均將邊際上相對寬鬆,資產配置往權益資產轉移的方向也並未改變。

權益投資三部投資總監蔡濱則表示,2022年A股面臨的宏觀環境比較一般,貨幣流動性外緊內松。國內經濟政策以穩增長爲主,雙碳政策糾偏,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前低後高。市場整體估值處於中位水平,但行業間估值分化及行業內部估值分化維持高位。

看市場:仍以結構性機會爲主

2022年A股市場會如何發展?“結構性行情”是博時權益基金經理對於今年市場趨勢的共同判斷。

博時匯智回報基金經理吳渭表示,基於對流動性的樂觀預期,2022年仍然會有結構性的機會。在結構方面,產業長期增長趨勢清晰的高景氣度行業仍然是首選,增長的確定性和增速以及增長的持續性長期來看是最大的安全邊際。

對於2022年A股市場的整體趨勢,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認爲,雖然經濟仍在探底,但政策底已經顯現,經濟大概率會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預計2022年市場總體會好於2021年,結構性行情仍會持續但會比 2021 年相對均衡。

陳鵬揚和蔡濱也做出了類似判斷,前者認爲,整體市場將呈現分化、以自下而上結構性機會的行情爲主,預計會和過去兩年的市場呈現明顯差異。後者則預計,今年市場仍以結構性機會爲主,存在高估值板塊回撤風險。

看策略:“做高性價比的投資”

針對今年市場新的變化,基金經理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資之道。

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針對新經濟領域,分享了三種應對辦法:第一,需要減少純粹的邏輯推演和發散,聚焦細分領域和個股的盈利兌現,賺不到估值的錢就老老實實賺業績的錢;電池和材料、新能源製造和運營商、軍工、半導體等各領域,都會有人掉隊、也會有人繼續超預期。第二,對於這些長期向上的賽道,如果22年內發生基本面的階段性波動、並帶來交易結構的崩塌,需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大膽買入。第三,重視這些新經濟板塊中偏增量的細分領域,如儲能、汽車電子等,這些領域一旦產生非線性變化,則會帶來其本身和整個鏈條的重大機會。 總體來看,將繼續定位於“做高性價比的投資”。

蔡濱則表示,未來將保持行業均衡、成長爲主的組合策略,在基於企業長期價值評估體系下,個股操作層面也要更注重中短期基本面的變化和跟蹤。結合 2021年穩增長主線,構建跨週期+逆週期的組合,力爭實現組合業績的長期穩健增長。

“我們相信經濟預期將逐步上調,並帶來市場整體性行情,順週期的金融、週期、消費等都有表現機會。”博時絲路主題基金經理沙煒坦言,會結合政策重點、中觀行業景氣、長期行業空間和格局等,適度均衡,按照長期成長的邏輯去進行行業和個股的投資。

看行業:看好科技和能源

既然A股今年預計將以結構性行情爲主,那麼基金經理們將如何尋找機會?

被譽爲“科技投資先鋒”的博時基金權益四部投資總監助理肖瑞瑾對科技領域抱持信心。他表示行業配置角度將圍繞確定性和成長性兩條主線進行配置,“確定性角度,重點配置數字經濟賦能的智能汽車、智慧物流、雲計算等行業龍頭企業;成長性角度,精選了數字經濟相關的半導體、虛擬現實、軍工信息化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對於我們中長期持續看好的新能源、半導體等國內滲透率低位持續提升的行業,儘管21年板塊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我們看到的是行業實際增長幅度遠高於股價上漲幅度,如果對比新興產業中類似行業這個階段的估值,無論是從相對還是絕對估值的角度,這些板塊整體都處於正常水平。”博時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郭曉林表示,這些行業上行週期的持續時間是超過當前市場所認知的,應該減少對短期交易因素的博弈,更多從中長期產業競爭格局以及公司核心優勢角度出發,找到行業內能持續超越同業的企業,從而爭取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

對於消費行業,博時精選基金經理冀楠表示,一方面,消費升級和製造業升級驅動的產業趨勢依然延續,這裏仍然會誕生長週期能夠長大的企業,希望通過中長期的持有獲取企業成長所帶來的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從變化的角度值得關注的在於經濟穩增長、疫情管控政策的邊際變化和產業政策的糾偏,可能成爲階段性投資機會的來源。

對於醫藥行業,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張弘表示,“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口服小分子新冠藥物的進展對全球抗疫措施和疫情的影響。”

博時軍工主題基金經理蘭喬則爲軍工行業劃了重點,行業增長較快且機構配置低、更具成長的中小市值公司機會更大。

風險: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