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許張超

近日,知名培訓機構萬門大學疑似爆雷引發關注。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獲悉,購買萬門大學終身VIP會員服務的消費者被移出微信羣,該公司所運營的手機應用、官網也已經無法正常登錄,公司創始人童哲則處在失聯狀態,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已介入調查。打着終身教育旗幟的知識付費產品還能信任嗎?知識付費領域近年來暴露出了哪些隱憂?未來會怎樣發展?記者對知識付費的學員、行業從業者和業內專家進行了相關調查採訪。

學員被踢出羣聊 創始人童哲失聯

3月22日上午6時,在廣州某大學就讀大三的學生小衛,被“萬門大學終身VIP羣”小助手移出微信羣聊,期間沒有任何公告和通知。同日,在深圳從事小學計算機教學的小陳,發現自己被移出3600小時獎學金羣。而像小衛、小陳這樣購買了終身VIP服務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他們購買的是萬門大學在2021年10月推出的終身VIP獎學金班。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門VIP”包括一年制和終身制兩種,一年VIP的價格是6498元,終身VIP是21999元。而2021年打着九週年的名號推出“升級獎學金班”,交費加入該項目學習時長達成3600小時後即可返現,非VIP學員報名費爲19999元,達成後返現19999元;終身VIP學員,報名費是9999元,達成後返現9999元,另外還退還之前報名終身VIP的學費。

“靠着萬門大學的四六級英語課程,我過了四級;同學借我的賬號使用,也順利考到了教師資格證。”3月29日,大學生小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她是在2017年上網搜日語課程資料時接觸到萬門大學,到2019年攢了15000元,纔在天貓的萬門教育旗艦店買了終身VIP,2021年12月用花唄花了9899元購買了新推出的獎學金班。因爲怕家人知道,她目前還沒報警。

“家裏孩子上高途、學而思網課,價格也不低。”深圳小學教師小陳向記者表示,最初在網絡上搜集計算機方面的信息,試用萬門大學的相關課程後,購買了其終身VIP服務。2021年10月,經萬門大學客服小萬君的多次營銷,考慮到中小學視頻課程對孩子的幫助,小陳又支付了獎學金班近萬元的報名費,加入學習挑戰活動。

小陳、小衛均表示,在被管理者突然移出微信羣后,萬門大學的手機應用軟件和官方網頁無法登錄。而萬門大學客服小萬君推送的信息顯示,2021年3月已有27300名學員加入終身VIP。若按終身VIP收費計算,涉及金額高達6億元。但目前,萬門大學創始人童哲已處在失聯狀態,被消費者質疑卷錢跑路。記者致電萬門大學北京總部,截至發稿前均無回覆。

“捲款跑路”早有預謀?萬門大學因何爆雷

萬門大學大規模解散終身VIP羣,創始人童哲銷聲匿跡,大批用戶在網絡成立了維權羣,並通過報警、黑貓投訴等渠道試圖維權。事實上,記者注意到,萬門大學終身會員制是2018年推出,到目前爲止還沒撐過4年。羊城晚報記者從部分消費者處獲悉,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已按照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進行刑事立案並下發協查令,日前一些終身VIP用戶陸續接到戶籍所在地民警電話。

記者統計發現,黑貓投訴上與萬門相關的搜索結果達到5892條,其中大多投訴涉及萬門大學機構跑路、獎學金班、會員退費等內容,而數個維權羣的人數已超過1000人。據公開資料顯示,萬門大學註冊用戶超1300萬,累計課程超1700門。

曾標榜降低教育的門檻、致力於實現教育公平的萬門大學,又是如何陷入現在的窘境的呢?

3月29日,羊城晚報記者聯繫到萬門大學武漢分公司前負責人儲女士。儲女士告訴記者,童哲最初是在人人網上傳自己錄製的大學物理課程,2014年獲得人人網200萬美元投資後開始成立公司,2016年後開始錄製小初高課程進行商業化。“一開始課程銷量並不好,公司內部有人提議把課程打包一起賣,提出來後賣得不錯,就開始往這邊走。”儲女士說。

“萬門大學後來還錄了很多小語種的課程,像聖經希伯來語,但是市場上沒有什麼反饋就下架了。”儲女士告訴記者,因跟童哲有些觀念不合,2020年她就離職了。“目前這個事情肯定是計劃了很久的,像從去年做的獎學金班活動開始,敏感的人應該都能嗅出一些不尋常,現在來講,賠付的希望可能有點渺茫。”儲女士說。

另外,據媒體調查報道,萬門大學創始人童哲經常在工作大羣號召員工集資買房,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員工代持房產,童哲一次性支付代持費用;一種是讓員工按平方米數認購他所購買的新房,漲價賣出後進行分紅。目前,尚不確定有多少員工參與了集資買房一事。

知識付費前景堪憂?專家稱支撐動力仍在

萬門大學爆雷,是否意味着知識付費行業前景堪憂?

記者注意到,2016年被稱爲“知識付費元年”,作爲知識付費代表之一的萬門大學,從2016年推出直播課、特訓班,開啓內容收費模式,再到2018年推出了終身VIP會員付費。幾年間,知識付費行業也不斷發展,就在近日,“知識付費一哥”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第六版創業板IPO招股書,再度闖關深交所,衝擊“知識付費第一股”。而幾乎與此同時發生的萬門大學刪羣事件,也把“知識付費”推到風口浪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消費者正在試圖恢復萬門VIP終身會員羣,並通過資源共享等方式備份萬門大學課程視頻;部分消費者對退費追賠較爲灰心,同時希望能恢復網站、軟件來繼續學習一些課程。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自2015年來,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由0.48億人增長至2020年的4.18億人,2021年規模達到4.77億人。

知識付費市場前景如何?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知識付費行業裏確實存在一些亂象,如販賣焦慮、誇大效果、過度營銷、收費模式混亂等,近年來不少知識付費機構都先後出現一些問題,但消費者對付費知識、付費信息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這個行業的發展。

“消費羣體願意爲知識買單,是整個知識付費行業興起的主要原因,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以後,知識付費這種買賣交易得到實現。”張毅表示,之前資本的介入知識付費領域進一步助推整個行業的火爆,而資本支持力度的減弱和打着付費名號的各類良莠不齊的產品,使得這幾年知識付費顯得有點“退潮”。

張毅稱,隨着社會進入到越來越細分領域,職場等領域對知識的渴求並不會削弱。在大學教育中獲取的很多知識都需要進一步深化,而免費產品推供的深度和專業度一定是有限的,只能解決入門級的需求,同時用戶還有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效信息的需求。他表示,對付費知識的市場需求,必然會繼續催生這個領域的繼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