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道

釘釘的一小步或許將成爲日後國內協同辦公軟件的一大步。

藉助品牌升級,釘釘日前宣佈將初步探索商業化。儘管釘釘總裁葉軍表示,商業化還只是“溫和推進,沒有強烈的主動銷售”,但帶給整個行業的震動並不小。協同辦公軟件市場用戶積累到一定規模,如何有效進行商業化變現,是釘釘、企業微信、飛書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釘釘方面稱,啓動商業化更多來自企業用戶的推動。“To B行業建立信任並不是靠免費,免費建立的不是信任,頂多是試用。”葉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客戶教會了我們,需要提供確定性的、可持續的服務。”此前葉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明確表示:“釘釘已經從追求規模增長轉向價值做深,價值比規模更重要。”

誰爲“三專”買單

根據公開計劃,釘釘的商業化目前分三塊:平臺分傭模式、硬件開放授權,以及在免費版基礎上推出了付費版,按照客戶規模分爲付費的專業版(9800元/年)、專屬版(10萬元起/年)、專有版(100萬元起/年)的“三專模式”。

“三專模式”究竟有何區別?“釘釘專業版意味着更大的企業級數字資產的空間、更多的權益,包括更好的音視頻的路數權益、文檔的空間能力。”據葉軍介紹,專屬版則更多強調定製,包括LOGO定製、菜單定製,可以實現混合部署架構,方便特定行業私密性數據的存儲;給超大型企業則提供“專有版”,可以自主可控、全面定製、專有化私有云部署的產品。

“生態夥伴可以使用釘釘授權API進行定製化研發,這三專產品已經經歷了一年的不斷打磨。”在葉軍看來,釘釘的商業化模式並不複雜,“打造可以被付費的底座能力,在這個底座之上負責沉澱數字資產”。

“過去的2021年是釘釘做重、做深的一年,釘釘的財務、業務與阿里雲深入融合。”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祕書長、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認爲,釘釘加快商業化步伐,在於阿里雲作爲阿里集團的第二曲線已經盈利,“雲釘一體”進一步融合,資本市場也會對釘釘有期待。

“雲釘一體”的戰略也在反哺釘釘。“過去一年最大進展之一,是釘釘建立了大客戶體系,‘雲釘一體’帶來了200多家超大型企業,每家企業上萬人。”葉軍透露。

艾瑞網分析認爲,在爭奪企業市場的過程中,各家策略也並不相同。此前釘釘走的是全民路線,依靠阿里獲得了衆多ISV企業的加入。這些ISV廠商的加持,使得平臺吸納度加強,空戶的留存度也更高,隨後加速在政府、教育等大領域的開疆拓土。

釘釘憑什麼贏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1年9月,釘釘的月活躍用戶數爲1.96億人,隨後依次是騰訊“企業微信”(8889萬人)、字節跳動“飛書”(460萬人)。

截至今年2月,中國區App Store iPhone商務類應用下載排行榜中,釘釘居於首位,企業微信位於第四位,飛書則以394513次的下載量位居第十。

用戶規模並不代表釘釘在商業化上一定會成功。葉軍意識到,“釘釘的特殊之處在於是一個To C規模的To B產品”,釘釘選擇尊重B端市場的行業規律,光靠釘釘是不夠的。

“釘釘的選擇是隻做一件事,就是PaaS化。釘釘只做基礎能力和基礎產品,將這些能力和產品作爲底座開放給生態。繼續戰略投入文檔、音視頻、項目、會議等基礎產品,其他如行業應用、人財物產供銷研等場景的專業應用等,都交給生態做。”葉軍解釋。

“釘釘的商業化是否能夠成功,更多要看產品本身能否爲客戶帶來實質性的價值。經過多年的經營,釘釘已經擁有很多企業客戶,考慮到企業移動辦公軟件的複雜性,客戶不會輕易換產品,替換成本較高,因此黏性也較高。”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委員安光勇認爲。

不過,在袁帥看來,釘釘商業化這條路還需要磨礪,首先是To C思維向To B思維的轉變,企業客戶的需求差異巨大,很難通過標準化的產品滿足所有需求;其次,釘釘的商業化道路是與合作伙伴共贏,但產品功能過於多元化,給服務商傳達的觸點也較爲龐雜,需要提升生態夥伴和服務商的消化力;最後,釘釘還需要構建一支將服務能力轉化爲銷售能力的鐵軍,幫助其商業化落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