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近期,中成藥迎來漲價潮。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廣譽遠、同仁堂、雲南白藥九芝堂等企業均宣佈上調部分產品價格。此次漲價背後的“推手”有哪些,產品會否一直漲價受到關注。

中成藥價格上漲 老百姓直言“該喫還得喫”

據瞭解,4月1日,廣譽遠對旗下精品安宮牛黃丸產品執行新價格:安宮牛黃丸(雙天然鐵盒3g丸×1丸/盒×6盒)5880元/盒;安宮牛黃丸(雙天然木盒3g丸×1丸/盒×2盒)3360元/盒;安宮牛黃丸(雙天然木盒3g丸×1丸/盒×6盒)10080元/盒。廣譽遠經銷商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此次提價主要是因牛黃、麝香等中藥材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所致。同仁堂方面也對記者表示,公司將旗下安宮牛黃丸(3克*丸/盒)的銷售價從780元提至860元的原因是天然牛黃和麝香等中藥材價格上漲。

除了廣譽遠、同仁堂之外,因爲中藥材價格上漲導致產品價格提高的還有九芝堂、雲南白藥、太極集團華潤三九。其中,九芝堂將旗下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21個品規中成藥供貨價或建議零售價上調,調價幅度在6%—30%不等。雲南白藥的雲南白藥(散劑)產品的出廠價、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華潤三九旗下安宮牛黃丸出廠價均有所提升。

中成藥價格提高會否影響銷量?同仁堂大藥房的銷售人員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沒有產生太大影響,老顧客忠誠度較高,對漲價也表示理解。九芝堂的銷售人員則表示,出廠價提升會影響零售價,但門店也會做活動,銷量和以往差不多。

還有消費者對記者坦言,自己每年都會爲家裏老人準備安宮牛黃丸,自己也常備逍遙丸,“雖然價格上漲,但是我們該喫還得喫。”

提價背後的“推手” 不只是上漲的中藥材價格

從目前的情況可以看出,中成藥價格上漲的一大原因是中藥材價格提升。河北省某藥企負責人王文(化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以安宮牛黃丸爲例,因爲牛患肝膽結石症的機會很少,所以天然牛黃(牛自然長出的結石)形成率較低。現在天然牛黃採用較爲傳統的採集方法,即在養牛場收集,這種方式收集到的牛黃數量不確定性很大。他介紹,現在天然牛黃每公斤價格約爲50萬—60萬元。“算下來1克天然牛黃比黃金還貴。”

另外,王文表示,安宮牛黃丸的另一味中藥麝香則產生在麝的肚臍眼中,現在通過人工養麝可以獲取一定量的麝香,但一隻成年的麝每年只能分泌出15—20克的麝香。“這些名貴中藥材的產量很少,但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卻在不斷提升,在中藥材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也會提升。”

還有部分中藥材漲價是由於去年產地產量減少。王文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中藥材種植受天氣影響較大,部分中藥材種植區域降雨較多導致減產,而市場供應量則隨之降低。“像六味地黃丸中的主要成分熟地黃、牡丹皮等,去年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

另外,國家對中藥材質量要求的提高,也在加大產品成本。安國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商戶張文海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由於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實施,企業提高了對中藥材的質量要求,比如枸杞,很多藥企只要每年6月寧夏新摘下來的頭茬枸杞,枸杞尾部必須有“白尖”;另如黃芪,藥企對於收購的黃芪的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有嚴格要求,不符合標準的要全部退貨。“以前農戶種藥材,可以農藥除草,現在爲了達到標準只能人工除草,這增加了種植成本。”

中藥材在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的成本也在相應上升。有上市中藥企業公司質檢部人員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收購來的藥材需要層層篩選,經過多重工序才能製作成成品,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成本、儲存成本、環境保護成本都在上升 。

多項成本提升 中成藥價格會一直上漲嗎

有相關分析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安宮牛黃丸的價格一直處於高位,目前可製作“雙天然”(即成分爲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的安宮牛黃丸的藥企數量有限,該產品由於稀缺性可能導致成本在短時間內很難下降。

醫藥行業專家李燁則表示,安宮牛黃丸並不是老百姓的常用藥。更多老百姓經常使用的中成藥在價格上調後會保持穩定。他認爲,一方面,很多中藥材的價格具有周期性,經過市場消化之後價格會恢復平穩;另一方面,行業內的企業、種植戶、經銷商會在一定時間後適應行業規定標準,成本再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據瞭解,相關部門也開始對中成藥進行集採,以降低藥價。今年1月,由湖北省牽頭的19省(區、市)聯盟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開標,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率達62%,中選價格平均降幅爲42.27%,最大降幅達82.63%。

據悉,此次集採是全國首次中成藥聯盟集中採購,共有157家企業、182個產品參與報價,採購規模近100億元。李燁認爲,此次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爲未來中成藥集採開了個好頭,有利於患者喫到優質且性價比高的中成藥,也有利於行業規範化、中藥材標準化發展。(記者 頡宇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