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累計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36枚——

  奪冠後,這些技能人才挑大樑

  再有不到200天,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上海舉辦。作爲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職業技能競賽,世界技能大賽被稱作“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各領域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於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已連續參加5屆世賽,累計獲得36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參賽項目和參賽規模不斷擴大,今年中國上海將首次舉辦世界技能大賽。

  世界技能大賽給獲獎選手帶來了什麼?他們對於學技術、鑽研技能有哪些看法?對於即將舉行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他們有哪些期待?

  冠軍轉型當教師

  ——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做好技能傳承

  在歷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金牌的選手中,宋彪有些“不一樣”。2017年,年僅19歲的他奪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機械裝調項目冠軍,且被授予阿爾伯特·維達大獎。該獎在全球享盛名已久,被稱爲“技能界諾貝爾”,設立20多年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此大獎。

  要想在世賽上獲得這一獎項,到底有多難?宋彪告訴記者,回頭看,當時的困難確實不少:賽前因緊張導致腸胃痙攣去了一趟醫院、比賽時環境陌生、語言交流不暢、比賽最後一天因裁判失誤導致比賽結束時間比其他選手晚了半個小時……但宋彪最終憑藉嫺熟的技術和平時刻苦訓練的積累,圓滿完成比賽任務,奪得了金牌。

  “領完金牌後,我以爲頒獎儀式就結束了,在觀衆席忙着跟家人朋友分享這一好消息,連主席臺叫到我的名字都沒聽見。”宋彪說,“後來才知道,原來還有阿爾伯特·維達大獎,這個獎是頒給全場綜合得分最高的選手的,而我們團隊在參賽前連拿金牌都不敢想,更別說這個大獎了,可以說是意外之喜。”

  獲獎後,宋彪於2019年8月從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畢業,選擇留校成爲智能裝備學院的一名教師。宋彪說:“我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我很熱愛這份職業,作爲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能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傾囊相授,讓我的學生們在各個行業有所收穫,成爲智能裝備領域的能工巧匠,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近日推出的《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發展情況調查研究》(以下簡稱《調查研究》)顯示,世賽選手獲獎後留校或在工作單位任教的比例佔73%,表明這些相對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得到所在地的高度重視,他們留校任教對技能的傳承與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與宋彪相似,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冠軍楊金龍賽後也選擇留校任教。如今,楊金龍是杭州技師學院優秀教師之一,也是浙江省首名特級技師,先後榮獲“全國汽修工楷模”“浙江省傑出創新人才獎”“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作爲汽車噴漆領域的世界頂級高手,很多公司高薪挖他“跳槽”,但楊金龍不爲所動,堅守教學第一線。“我們這個行業,一部分院校和一些高端企業技能水平非常不錯,但是普通院校以及中低檔企業在這方面還很薄弱。”楊金龍說,“我希望培養更多人才,提升整個行業的規範性、工藝標準等,促進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這次我成了教練”

  ——期待選手們在第46屆世賽取得更好的成績

  拿金牌,哪些因素最重要?

  “在比賽中,技術水平無疑很重要,但是心理素質、應變能力也同樣重要。”胡萍回憶,當年作爲選手訓練的時候,教練們會對她進行“挖坑式”訓練,比如調換一些不好用的機器設備,或者給她不那麼稱心的材料等,但同樣要求她高質量完成。“剛開始參加國內選拔賽的時候,我對於一些媒體鏡頭的拍攝比較反感。發現這一點,教練會專門安排攝影師對我進行近距離拍攝,慢慢地我也就習慣了,比賽時更能做到專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擾。”胡萍說。

  通過一次次苦練和心理素質等培養,胡萍最終奪得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冠軍。“世賽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提升技能的專業比賽,在參與世賽的過程中,我的綜合素質也提升了。”胡萍說,“參賽前,我還只是一個懵懂茫然的普通學生,現在我已逐漸成爲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調查研究顯示,由於絕大多數世賽選手從事與參賽項目相關職業的工作,且在參賽中進一步提高了實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動性和責任心等素質,爲其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胡萍參賽時18歲,還是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系學生,而現在,她已經成爲中國隊參加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的教練。“眼下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將自己參與世賽的經歷和學到的技術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的選手。”胡萍認爲,自己由選手成爲教練,身份的轉變意義重大,不僅意味着世賽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技能的傳承。“看着一個又一個年輕人奔赴賽場,感覺自己和他們一樣,永遠年輕、永遠奮鬥。期待我的選手們在這屆比賽能夠取得佳績。”

  記者瞭解到,過去5屆世賽的獲獎選手中,有不少人成爲今年世賽的教練。上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牌獲得者趙脯菠在去年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我現在是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的助理教練,希望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讓他們也能夠實現自己的技能夢想。”

  有關專家指出,世賽選手按照世賽標準要求在職業情境下完成綜合性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尤其是其參與世賽經歷的獨特性和稀缺性而所獲得的能力素養提升,對於指導青年技能人才參賽、提高其競技水平,有效性更高,也發揮了技能引領示範作用。

  崗位上發光發熱

  ——“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這是我工作的意義”

  不同於大部分參賽選手留校任教或成爲教練,“95後”小夥鄒彬在獲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優勝獎後,一直工作在一線,成爲行業頂尖的技能人才。如今,他已經從當年的一名農民工成長爲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

  “世賽給我的職業生涯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鄒彬說,“之前,我從來沒想過可以憑藉這門手藝參加世界性的比賽,能夠走出國門、爲國爭光。”

  “我們家算是砌築世家,我父親、叔叔、舅舅都在中建五局的工程項目上從事相關工作。”鄒彬告訴記者,父輩從事這個行業20多年,從未參加過任何比賽或培訓,自己參賽也是因爲被單位選中推薦而偶然獲得的契機。

  “偶然”背後是鄒彬多年艱苦努力“砌成”的必然。讓教練印象最深的是,當年參賽時,鄒彬把牆面當作藝術品來創作,沉下心來精雕細琢。一項計分點多達七八十項的砌築任務,鄒彬拿到90分還不滿足,硬要重新來過,拿到95分才罷休。“這個分數,連擁有超強大腦的工業機器人也拿不到。可以說,他已經具備了用磚頭‘繡花’的能力。”教練說。

  調查研究表明,世賽效應提高了選手社會地位,國家表彰提高了選手經濟待遇等,世賽助力參賽選手獲得較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具體來看,參加過世賽並獲獎的選手之後取得技能等級晉升的佔29.8%,推薦就業佔20.1%,推優評先佔17.4%,職稱晉升佔10.6%。

  記者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瞭解到,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總量已超過5000萬人,但人力資源市場上技能人才仍供不應求,而舉辦各類技能比賽,正是鼓勵青年人學技術的重要方式。特別是中國連續在世賽上取得好成績,更是增強了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和自信心。

  鄒彬表示,未來將緊跟建築行業發展趨勢,做好質量管控監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持續“發光發熱”。“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我覺得,這就是我工作的意義。”鄒彬說。

原標題:中國已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36枚 這些技能人才挑大樑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