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去年吉林省糧食產量在各省份中排名前5,我國每產17斤糧食,就有1斤來自吉林。

4月10日,吉林省召開本輪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1場新聞發佈會,會議指出,吉林省備春耕生產進展順利,資金、物資持續到位,種子、化肥到戶到位率分別達到95.25%和83.19%,到位進度稍快於往年同期。

原則上看吉林省水稻的最佳育苗時間是4月10日-15日,插秧一般是在5月15日-25日之間,玉米的最佳播種時間4月20日-5月15日。” 吉林省農業大學教授、吉林省農委12316大田作物栽培首席專家胡文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胡文河談到,受疫情影響,目前水稻育苗最爲急迫。但相較玉米在田間直接播種,水稻是大棚育苗,對自然條件要求稍低,播種期可調節性相對強,玉米晚播則會影響影響玉米成熟,進而影響產量。

實際上,吉林糧食作物以玉米爲主。吉林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吉林省糧食種植面積爲568.2萬公頃,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28.7萬公頃,稻穀面積83.7萬公頃,玉米和稻穀面積比例約爲5:1。

爲備春耕,3月10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即展開部署,次日印發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要求各級農技推广部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督促農民儘早確定種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資準備等,並明確,針對春季氣象條件,要積極採取提早開展備耕生產工作等應對措施。

4月11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北崗子,拖拉機正在進行深翻之後的耙地作業(受訪者供圖)

農時不等人,4月4日-5日,《關於滯留長吉兩市農民返鄉春耕工作方案》、《關於做好滯留長春市區農民返鄉春耕的緊急通知》先後印發,開展返鄉農民集中轉送工作,確保“ 一天不耽誤、一戶不落下、一畝不撂荒 ”。

既要疫情防控,又要不誤農時。吉林省對返鄉農民實行嚴格閉環管理,僅在固定範圍點對點從事農業生產相關活動,不串門、不串村;從封控區、管控區返鄉農民,須居家隔離7日,確保足不出戶;因疫情無法返鄉春耕農民,在尊重個人意願基礎上,鼓勵其採取代耕代種等方式把地種好。

4月9日上午至10日上午,長春進行農民集中轉運,農民亦可申請自駕返鄉。

目前吉林省春耕進展如何?疫情對春耕的影響幾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嘗試從個體視角考察疫情底色下各地的春耕進展。

緊張備春耕

4月10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糧農王祥所在的村莊通知,村民可以整地備耕了。但和很多村民一樣,王祥家的大部分秸稈仍堆在地裏尚未處理,無法整地,“只能等着”。

由於政府規定不能焚燒秸稈,王祥仍在家做零活,把一些剛晾乾不久的玉米秸稈等紮起來收進倉庫。

爲解決部分地區田地裏仍有大量秸稈滯留問題,4月9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發佈通知,要求集中力量加快秸稈處理進度。

按王祥的種植經驗,其所在村莊的玉米播種時間約從4月24日開始,到五一勞動節左右結束,“播種晚了玉米不長個,產量也上不來” 。

胡文河介紹,玉米播種的自然條件主要看溫度和墒情。一般氣溫穩定通過10度,土壤水分適宜方可進行玉米播種。另外,品種也是影響玉米播種時間的因素之一,相較晚熟品種,早熟、中熟品種的玉米的播種時間稍晚。

王祥家玉米種植面積在50畝左右,一般播種前整地等工作要耗時十一二天。

整地之前除了要處理田間秸稈,還要纔買種子、化肥等農資。

往年過完年就開始買種子和化肥,今年種子和化肥買上了,但受疫情影響一直沒能送過來。”王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4月初,王祥所在村莊進行了種子、化肥採買情況統計,並告知村民種子、化肥、農機等會在玉米播種前按時送達。王祥家的化肥是在鎮上化肥店採購的,化肥店老闆稱,目前廠家還沒給化肥店發貨,預計到貨在4月20日左右。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備耕時間差不多,能趕趟兒。”王祥說。

各地農資到戶情況不一。徐偉是吉林省四平市伊通縣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其今年所需的種子、農藥都已到戶,化肥也在春節前採購完成,但由於當前運費價格較高並未運送回家。“等疫情好些,運費價格會下降。”4月11日,徐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梨樹縣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有“東北糧倉”的美譽。張軍是梨樹縣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其合作社今年玉米種植規模在2500畝左右。往年同期已經開始整地了,今年梨樹縣雖然受疫情影響,目前也可以正常備耕。但由於前不久剛下過雪,部分地勢低窪地塊土地溼度大,農機無法下地幹活。

從張軍的經驗看,梨樹縣玉米播種時間在4月25日左右,今年受天氣影響溫度稍低,土地溼度較大,播種期推遲到五一左右。減掉十多天的整地時間,目前備春耕時間相對充裕,因而雖然種子和化肥目前仍未送達,但張軍也沒有催促廠家。其預計按目前運力,再過一週左右種子和化肥就能運送到家。

對比起來,伊通一些區域的備春耕節奏緊湊。4月9日,徐偉談到,4月19日左右玉米就要播種,“時間非常緊張,由於疫情管控,到現在纔開兩天犁,剛開始耙地,按往年得耙十多天,耙完才能種玉米籽。

小麥4月5日左右就要播種,很多種小麥的現在已經耽誤事兒了。”徐偉說。

吉林省18.7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貌形態差異明顯,整體來看胡文河認爲疫情對吉林省春耕的影響不太大,往年糧農備耕節奏寬鬆,可以“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今年把“時間搶一搶” ,“好多事情得抓緊幹”。

農機檢修難問題解決中

保春耕責任重大,目前吉林各地正緊鑼密鼓備春耕,返鄉農民走向田間地頭。但糧食生產不僅需要人力,也需要機器。

4月7日,王祥家春耕需要用的農機尚未運送到,隨着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4月10日春耕農機已基本到位。

張軍介紹,春耕使用的主要農機包括拖拉機、旋耕機、免耕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

與其他機械不同,農機在田間持續作業,故障率相對高,涉及機械維修問題,部分地區甚至需要跨縣(市)維修。

在張軍看來,品牌和價格是影響農機故障率的重要原因,價格便宜的雜牌機、拼裝機的故障率高。不僅如此,很多農機完成去年春耕作業後並未檢修,靜置一年後再度投入使用前,要送到廠家處校對,看是否存在故障,有故障檢修,無故障再運回村屯下地作業。

另外,春耕中的農機還涉及易損件更換問題

以旋耕機爲例,張軍談到,旋耕機刀片、軸承等都是易損件,“一臺旋耕機一天得旋十多埫地(一垧地爲一公頃地),刀片磨沒了就得換,幾天換一次,沒有刀片工作不了”。

張軍解釋,爲了不耽誤作業,很多糧農都自備有一些易損件,一旦磨損,大部分都選擇自己更換,但備用件用完之後也涉及配件購買問題

梨樹縣是產糧大縣,農機配套廠家相對較多,張軍所在的鎮就有廠家可以提供農機維修和配件更換服務,伊通則不然。徐偉感慨,疫情對伊通農機維修和易損件購買影響明顯。

因爲當地沒有,也不能去別處買。我在一個一百多人的農機羣裏,很多人都遇到了這個問題,大家只能等着。” 徐偉說。4月8日,徐偉有一臺農機配件出現問題,在伊通找不到該配件,只能到公主嶺購買,但防疫政策不允許跨縣域流動。

據4月7日發佈的《關於伊通滿族自治縣全域範圍內逐步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的公告》,4月7日24時起,伊通全縣鄉鎮、村屯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所有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原則上不能出村,農資配送由農業農村局負責研究具體配送流程,全程要閉環管理。

徐偉今年種植玉米近3000畝,超額配置農機40多臺(套),出現損壞可以及時更換農機作業,總體不影響其春耕節奏。

四平市鐵東區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馮宇也對最近農機維修難和配件購買難的問題感受頗深。

馮宇管理的合作社種植玉米,規模達1.8萬畝,社員共612戶。馮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土地耕整工作已經展開,春耕節奏受疫情影響不大,但農機設備一旦出現問題需要維修或需要購買配件時,無法出村購買

“我們村已經出現了故障農機無法維修的情況,機器壞了就只能在家等着。現在能幹活的機器都出來幹活了。”馮宇說。

但由於農機具和駕駛員都在本村,農機設備又比較充足,馮宇的合作社勉強能維持正常的春耕節奏,就是時間緊張些。

“但說心裏話,機器下地的數量少了,速度就慢了。”馮宇說。

4月6日,吉林全省備春耕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了保春耕物資的重要性,明確要暢通農資綠色通道,暢通集散地、農資店、進村入戶通道,確保農資流通。協助解決農機檢修、更新採購等工作,做好農機跨區作業準備。

吉林省各地農機檢修工作進行中。如延邊州農機部門組織技術人員下鄉入戶幫助農機戶保養、調試和檢修各類農機具,通化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進行農機具檢修工作等。據《農民日報》4月11日報道,吉林省已指導農民檢修維護農機具149.5萬臺套,農機檢修率87.7%。

(文中王祥、張軍、徐偉、馮宇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