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硅片“雙巨頭”之一,中環股份最終還是選擇落子硅料。

4月7日晚,中環股份(002129.SZ)和TCL科技(000100.SZ) 雙雙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及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將在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中環產業城項目羣。

項目羣規劃和建設內容包括:產能約12萬噸的高純多晶硅項目、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約206億元。

這是中環股份首次宣佈自建多晶硅(硅料)產能。與隆基股份一樣,中環股份以往採用外購方式獲取硅料,即使在面臨硅料緊缺時,中環股份也只通過鎖量不鎖價、按月議價、分批採購的長單方式保障供應。

中環股份自建硅料傳遞出何種信號?4月8日,中環股份人士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公司自建硅料目的一個是保障供應、另一個是降本,都是以集約化爲核心訴求。對於“一哥”隆基股份是否緊隨其後跟進,隆基股份方面回應貝殼財經記者稱,公司不考慮自建硅料。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隆基集團副總裁佘海峯曾在3月份一次接受採訪中表示,經過幾個季度後,硅料價格會陸續回落。

4月8日收盤,中環股份同比上漲3.79%,報41.91元/股,總市值1354億元。

擴產硅料背後:保障自身供應鏈安全

中環股份是全球第二大硅片製造商,市場份額當前僅次於隆基股份。

根據中環股份方面消息,早在2009年,中環股份即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有過合作,眼前即將着手建設的中環產業城項目羣則是在原有產業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而成。中環方面表示,公司在內蒙古地方投資有歷史淵源,同時也有利於降低成本。

三大項目中,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被視爲與TCL科技、中環股份的半導體業務有關。作爲硅片雙巨頭之一,“產能約12萬噸的高純多晶硅項目”相較於兩者更引人注目。

多晶硅即日常俗稱的“硅料”。光伏產業鏈鏈條狹長,上游到下游大致可以依次分爲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組件四大環節。硅料環節位於行業最上游。

這是中環股份首次宣佈將自建硅料。此前,中環股份使用的硅料均爲外購,保利協鑫爲其主要供應商。2020年,面對行業擴產潮帶來的硅料短缺,中環股份也只通過鎖量不鎖價、按月議價、分批採購的長單方式保障供應。

如今這一決定也是有跡可循。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2021年2月以後,中環股份再未披露過簽訂任何硅料供應長單。另據貝殼財經2月份報道,中環股份證券部人士曾向記者表示,中環預計2022年,硅料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

對於自建硅料,4月8日,中環股份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公司自建硅料目的一個是保障供應、另一個是降本,歸根結底都是以集約化爲核心訴求。

對此,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張玲(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中環股份選擇這個時機下場佈局硅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公司預判硅料的前景需求仍然較好。“按照預測,可能到2025年,全球每年的新增裝機量可能會達到400GW,2030年會到1000GW。所以蛋糕是挺大的,大家都想在這個這麼大的蛋糕裏頭有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外一個是從供應鏈安全角度。張玲認爲,硅料需求旺盛,中環股份向上遊擴張,也是爲了讓自身供應有所保障。

按照規劃產能,12萬噸硅料可以產出48GW的硅片產能。光伏行業另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測算,“1kg硅料大約可產出210規格硅片40片左右”。由此計算,12萬噸硅料大約產出48億片210硅片。按照中環股份1月份在互動平臺披露的數據,210規格硅片單瓦功率大約是10W/片,12萬噸硅料大約可以生產48GW的210規格硅片。

這一數字尚不足滿足中環股份自用。今年1月7日,中環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指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210產能43.5GW,預計年底210產能超過54GW。

企業扎堆擴產,隆基爲何不跟?

中環股份並非第一家跨界“喫螃蟹”的企業。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週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上漲至25.07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0.36%;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上漲至24.84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0.36%。

連續上漲的硅料價格刺激下,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條中其他環節的企業陸續宣佈將投資硅料,包括主營硅片業務的上機數控、主營電池片業務中來股份

上機數控2月份宣佈,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額預計118億元。3月16日,中來股份則豪擲140億進軍硅料生產,擬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資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而原本處於硅料賽道的企業同樣開疆拓土。同樣在3月16日,特變電工斥資176億投建年產20萬噸的多晶硅項目。硅料龍頭通威股份4月1日拋出一份擴產計劃——將出資120億元在四川眉山投建32GW晶硅電池項目,以進一步擴大其在高效晶硅電池產業的規模優勢。

光伏各行業環節就涉足硅料似乎達成了共識,硅片、組件雙龍頭的隆基股份一時成了“另類”。

隆基股份此前一直堅持不自建硅料。4月8日,當貝殼財經記者詢問隆基有無自建硅料計劃,對方再次給出否定答案。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隆基股份方面給出了最新預測,隆基股份副總裁佘海峯3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公司內部測算,硅料產能釋放進度與市場需求增長差不多,甚至產能釋放速度更快,經過幾個季度,硅料價格會陸續回落,組件價格也會相應回落。

張玲認爲,這些企業同樣看出硅料行業的有利可圖,想入場分蛋糕。不過,市場上也有觀點認爲,隨着硅料產能的猛增,留給新入場的企業時間窗口並不多。

硅料行業屬於化工行業,具有高耗能、重資產、擴產週期長,產能啓停較困難等特點。據公開資料,多晶硅的擴產週期在12-18個月,產能爬坡在3-6個月。而下游電池片、硅片環節擴產時間在6-8個月左右,爬坡期1-2個月,所以從擴產週期角度看,多晶硅擴產週期遠高於下游環節。

據硅業分會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公佈新建、擬建多晶硅項目的新進企業已有16家(超過目前現有在產企業數量13家),規劃產能共計超過170萬噸/年,若包括現有在產企業擴產產能,總增量將達到350萬噸/年左右。

連續12周價格上漲,硅料降價拐點“遲到”

早在2021年初,隆基股份、中環股份、通威股份等企業業績交流會會議紀要顯示,其負責人普遍預測硅料價格預計在2021年末迎來拐點。

事實上,2021年12月-2022年初,硅料價格的確出現了短暫回調,但很快重新掉頭向上。貝殼財經注意到,硅料價格已經連漲12周,目前,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超過25萬元/噸,接近2021年以來的最高點。

對此,西南證券分析師韓晨從供給端、需求端、市場接受度三方面給出解釋:由於下游硅片企業開工率維持高水平運行,硅片新產能釋放進度也有所加快,硅料需求持續增加;供應方面,國內部分一線大廠檢修維護,國內新增產能達產時間延後,影響國內產量,海外兩家硅料企業受檢修、原料運輸等問題影響,導致國內進口量也環比減少;終端刺激電池、組件備貨需求持續,推動硅片價格連續上漲,且漲幅高於原料價格所佔成本的增幅,對於硅料價格有相對較高的接受度。

居高不下的硅料何時會迎來“拐點”?張玲預計要到2022年年中。她表示,硅料價格受海內外供給需求影響,尤其是硅料產能釋放的確定性較難把握。時間並不一定準確。

張玲稱,供給端來看,硅料的一些大項目增產沒有預期這麼快。張玲以通威股份的新項目、亞洲硅業的新項目舉例說,“正常情況,三個月爬坡就達產了,但通威今年可能五六月份纔會達產,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像亞洲硅業本來應該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初投產,實際上是現在才投產。”

另外,張玲同樣認爲,下游硅片產量增長巨大,硅料供應還是維持在緊平衡狀態。進口硅料量的減少也是緊平衡的原因。因爲疫情以及國外企業檢修,國內進口硅料數量比去年的高點下降了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進口的大約11.4萬噸硅料中,有一部分是日本的電子級多晶硅“廢料”,但今年這些“廢料”基本上都給消化掉了。“去年每月(硅料)進口量將近1萬噸吧。然後今年1~2月份可能每月只有7000噸左右,進口量也下來了一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彭碩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