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四川崇州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 多措施爲春耕保駕護航→

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各地的田間地頭正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化肥被稱爲“糧食的糧食”,春耕時節正是化肥需求的旺季,今年的春耕,將面對和處理哪些新出現的問題呢?

企業24小時滿負荷生產 化肥貨源依舊緊張

化肥經銷商劉偉,從業二十多年。由於貨源緊張,這幾天從化肥廠拉回來的化肥少了。目前他們的化肥儲備量是當地經銷商中最多的,但與正常年份相比還是少了不少。

化肥有缺口,是化肥廠的供貨出現了問題嗎?3月23日,記者在四川樂山市夾江縣一家化肥生產企業的大門口看到,廠門外的道路兩邊,幾十輛大貨車正排着長隊等着拉化肥。

現場司機告訴記者,他們有的從山東跋涉近2000公里到這,已經等了30多個小時了。但工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這段時間的出貨量實際上比去年還要多。

企業負責人馬志遠告訴記者,他們有兩條生產線,現在每天24小時滿負荷生產,日產1300噸,年總產量33萬多噸。每天多出來的出貨量得益於他們去年年底生產出來的庫存。

目前,當地農業部門也在積極想辦法,統籌採購調運存儲化肥,保障春耕用肥。但從實際情況看,仍然面臨一些困難。

高標準農田、新品種糧種、高效肥料、智能管理,糧食增產有保障

爲應對春耕需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部署中化集團、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中國化工建設有限公司近期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同時積極組織進口鉀肥,切實保障今年春耕期間農業生產需要。

在調查中,記者注意到,雖然化肥貨源緊缺,但當地農業部門和種糧戶對今年糧食產量仍然信心十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的高標準基本農田普及率日益提高。

在四川崇州十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裏,溝渠成網,林田相間,現代化裝備成爲新農具,農技人員可以通過雲智能物聯網進行田間管理。

高標準農田由於土地平整、設施完善、抗災能力強,能夠更好地確保高產穩產。據測算,高標準農田的糧食產能平均可以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中化農技人員通過便攜式的檢測設備,給小麥地測試土壤中的肥料成分。

智慧農業數據站,每一個數據終端,可以掌握50到100畝範圍的土地情況。在四川,越來越多的種糧戶通過數字化、精準化的田間管理,實現了科技種地。

四川成都崇州市愚公家庭農場負責人 餘 強

這種MAP模式,是中化集團打造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到現在已經運行了4年多的時間,目的是要解決農業產業鏈條中供需不平衡問題,平臺可以爲農戶提供從品種規劃、測土配肥、植保農機、種植指導、收儲溯源及線上智慧農業等全程農業服務。

最近劉安雲他們正忙着推廣一種新型肥料。這是一種既能減少普通化肥使用量,又能提高糧食作物品質和產量的功能性肥料。   

種糧戶肖一棟去年種水稻時,用了這種新型功能性肥料,不僅化肥使用量減少,而且產量每畝還增加了100多斤。

雖然目前這種新型肥料價格略貴,每畝田要多投入二三十元,但由於增產,每畝田最終會增收100-150元。

另外一些地方還在試種新型水稻,每畝收入可以增加200元。如果種上新品種水稻,種糧戶的收入今年還會有保證。

中央財政今年3月再次撥付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四川崇州今年落實900萬元資金,對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進行直接補貼。同時,爲了解除種糧戶的後顧之憂,他們還給小麥、水稻買了保險。

種糧戶在田間地頭忙春耕,化肥企業的採購人員也在隨時關注行情變化,抓緊採購原材料滿足生產。

4月1日這天,種糧戶楊永靖花了十幾萬元買了一臺新的大馬力旋耕機。他說,這樣到了5月份水稻田要旋耕翻地、插秧時,他就有了好幫手。他相信,今年還會迎來一個好收成。

半小時觀察: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端牢飯碗

無論是天氣的變化,還是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波動,糧食穩定生產的風險,始終是存在的,但保證糧食生產的穩定,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何確保這塊經濟的壓艙石不發生混亂,眼下多個部門都在加大投入的力度。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新種子的推廣,從化肥的科學使用到高科技裝備的使用,這些措施都在爲今年的春耕生產保駕護航,“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這些戰略的穩步推進,爲實現全年既定的糧食生產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爲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注入了更多的底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