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題:新聞分析:歷時七載,審計如何爲冬奧保駕護航?

鄒多爲、歐立坤

記者日前從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獲悉,由於北京冬奧會財務決算仍在進行,冬奧審計工作預計於2023年初結束。屆時,審計署將彙總歷年審計結果並向社會公告。

2015年7月,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權。2016年5月,在審計署黨組領導下,包括審計署辦公廳、財政審計司、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和北京市審計局、河北省審計廳等單位在內的審計署北京冬奧會跟蹤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辦公室設在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

3000餘項里程碑任務、57個業務領域、7家主要單位、3個賽區……幾年來,面對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龐大繁重的“工作清單”,審計人員克服種種困難,爲有效保障北京冬奧會像冰雪一樣純潔乾淨發揮建設性作用,審計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更是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突出貢獻集體”稱號。

“冬奧審計一定要從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法律職責的角度思考問題,參審單位和參審人員與審計對象同向而行、共同做好冬奧籌辦工作。”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司長許亞說。

一項國際體育賽事,審計人緣何“亮相”其中?

“審計人員的出現合理合情。”許亞表示,審計是依法監督,任何一個審計項目都不會憑空產生,冬奧跟蹤審計既是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政治任務,屬於審計法規定的重大項目範疇,也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

根據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規劃審計任務,冬奧審計主要圍繞北京冬奧組委財務收支和決算、中央部門單位及央企投資的建設項目、北京市和河北省投資建設的相關冬奧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展開。

爲了嚴格預算管理,控制辦奧成本,審計署不斷創新監督理念、監督方法和監督方式,不僅變“秋後算總賬”式“事後審計”爲“貼身保健醫生”式“全過程跟蹤審計”,還採取邊建設、邊審計、邊整改的方式,做到關口前移,“治已病,防未病”,自始至終爲“廉潔辦奧”保駕護航。

“考慮到冬奧審計時間跨度長、工作範圍廣等特點,我們每年都要投入約150名工作人員,在固定時間段分別開展一次財務收支審計、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和相關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現場審計,各爲期兩個月。”歷經“雙奧”審計洗禮的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5處處長張弛介紹說。

身爲資深投資審計人,從上海世博會到北京大興機場,從汶川、玉樹、魯甸地震災害恢復重建到廣州亞運會,監督百億、千億元金額的“大項目”已經輕車熟路,覆盤此次冬奧審計,許亞仍有不同的體會。

作爲一項全新的審計任務,冬奧審計既要遵守國內法規,又要尊重國際慣例;既要依法嚴格審計,又要實事求是。“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握好尺度,從實際出發,不能簡單機械地思考問題。”許亞說。

冬奧審計不只是爲了發現問題而審計,更要通過全過程審計監督確保賽事順利、廉潔、高效、安全地籌辦和舉辦。“簡而言之,沒有讓冬奧會發生損失浪費及重大質量、安全問題,對我們而言,就是收穫一枚金牌。”張弛說。

審計工作既要證“實”也要證“僞”。許亞表示,遇到重大公共工程項目,首先要打開概算、打開合同、打開賬本,憑藉規範成熟的審計程序和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對項目整體建設、資金使用、工程質量、施工進度、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全過程、全覆蓋的審計監督。

剛一入職就加入冬奧審計團隊,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5處副處長鄭師婷也因此積累了不少經驗:“對賬、對物的同時還要看現場,只有認真仔細查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條款,才能不漏掉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揭示問題更要規範管理、促進改革,切實發揮審計監督重要作用。據張弛介紹,相關地方、部門和單位高度重視北京冬奧會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狠抓整改落實,並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截至2021年底,總體整改率超過96%。(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