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我國幹細胞製備技術重要突破,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使用化學小分子改變人類體細胞,獲得新一代的幹細胞製備技術,未來可用於治療糖尿病、重症肝病、惡行腫瘤等重大疾病。

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團隊通過在人體皮膚細胞的培養液中,滴上幾種化學小分子製劑,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培養,人體皮膚細胞的結構和形狀就會徹底發生改變,成爲新型的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也被稱爲人類生命發育的“種子細胞”。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 鄧宏魁:多潛能幹細胞,是我們可以從早期的胚胎裏面獲得的這一種類型的細胞,那麼這個細胞特點幾乎是具有無限的發育潛能,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將來可以做得更復雜一點,也可以甚至在體外做出人的器官。我們這項全新的技術首先是突破了國際上的第一代的(幹細胞製備)技術,既不需要使用人的卵母細胞,也不需要破壞人的早期胚胎,這樣避免了一些倫理問題、也突破了第二代技術它可能有基因突變的風險。這個技術的突破就爲我們國家在再生和幹細胞領域突破了一個瓶頸,獲得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底層技術。

這項新一代幹細胞製備技術,是鄧宏魁教授團隊,經過十年研發,變化數十種技術路線,從50多萬種化學小分子中篩選,得到的兩個化學組合。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 鄧宏魁:實際上我們在2013年在小鼠的成體細胞上就建立了這樣一個技術方法,(但是)人的細胞發育複雜程度,遠超過小鼠的體細胞,然後它不太響應化學小分子外源的刺激。我們在過去的多年裏面嘗試了20多種不同的策略,也進行了上百萬種化學小分子的篩選,最後找到了一個主要是分爲兩步法的這麼一個策略,第一步的話,我們是找到了一個有效的六個小分子的組合,能夠將人的成體細胞重編成爲可塑性強的中間狀態的這種類型的細胞,首先第一步特別困難,花了整整6年的時間。

現在,鄧宏魁教授團隊用這種化學小分子誘導成的新型種子幹細胞,已經進一步培養出了增強免疫力的人體血液T細胞和人體胰島細胞,並且,人體胰島細胞已經在大動物猴的身上取得實驗成功,未來可用於治療糖尿病。

美國薩爾克研究所教授 胡安·巴爾蒙蒂:這將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因爲沒有用基因,他們用的是化學小分子重新編程。現在這就像喫一片阿司匹林一樣,可控、高效地製備人體器官,用於重大疾病治療,加快了進入臨牀應用的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