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週刊4月16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硅谷依然可以主導全球創新嗎?  傍晚漫步在印度班加羅爾HSR Layout區第17交叉路,你會遇到一些技術人員走出他們的公司,進入一家酒館。他們可能爲Udaan(電子商務公司)、Vedantu(教育科技公司)或另一批估值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工作。鑑於很多獨角獸企業在那裏發展,當地人把那條路取名爲“獨角獸街”。而該地區獨角獸企業、充電站供應商Bolt Earth的聯合創始人莫西特·亞達夫表示,叫“獨角獸社區”可能更恰當。

重新繪製全球創新版圖

幾十年來,硅谷作爲高增長科技公司誕生地的地位穩如泰山,如今那裏共有220家獨角獸企業,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但正如班加羅爾所展示的那樣,這種聚集已不再侷限於美國加州的一條狹長地帶。班加羅爾擁有26家獨角獸企業,去年吸引了130億美元風險投資。全球超過1000家獨角獸企業則分佈在45個國家和地區,流入美國初創企業的風投份額已從20年前的84%降至目前的不到一半。

那些初創企業湧現的地方,有一些已經成熟,比如北京、倫敦或特拉維夫,它們的雄心往往是全球性的。而其他一些城市,包括班加羅爾、新加坡和聖保羅,還都處於成爲創新中心的早期階段。這些地方正在一起重新繪製全球創新版圖。

集羣效應依然強大

科技企業集羣的繁榮受到幾項結構性進展的推動。高速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使得初創公司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爲客戶提供服務。貝恩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僅僅過去兩年,就有6000萬東南亞人成爲新網民。風投巨頭紅杉資本印度公司的阿布埃克·阿南德稱,近年來,在印度和東南亞,年收入達1億美元的公司數量出現猛增。

不過,初創公司並沒有遍地開花。《經濟學人》研究了10個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發現近40%的獨角獸企業集中在這個國家的頂級創業城市。這表明集羣仍然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一旦一座城市有企業立足,由於規模回報的增加,更多經濟活動就會被吸引進來。互相競爭的公司的員工經常光顧同一家酒吧時,創意會更容易產生。

人才、開放和資本缺一不可

豐厚的人才庫是成功集羣最明顯的要素。衆所周知,硅谷得益於與斯坦福大學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智囊團的接近。特拉維夫既有大學,也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招募人才的重點地區。班加羅爾有近70所工程學院。

然而,只有人才是不夠的。這就引出第二個關鍵因素:對人員和思想的開放。移民是異常有進取心的一羣人。美國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約60%是由移民或他們的孩子創辦的。中國雖然缺少外國創始人,但像上海和深圳這樣的創業中心吸引了大量“海歸”。

但若沒有第三個因素——當地風險資本的存在,班加羅爾可能不會有現在的地位。一家企業要想茁壯成長,需要了解行業生態並願意提供支持的人。

這三種因素的結合,將使產業集羣繼續發展。更多新的城市可能會加入科技中心的行列。像尼日利亞的商業中心拉各斯,看起來已經準備好成爲非洲金融科技領域的主導力量。(傳文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