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袁穎琪

編輯 | 陳菲遐

4月18日,養殖板塊領漲大盤,同花順養殖業板塊全天漲幅達5.15%。尤其是龍頭雞肉個股更是掀起漲停潮。其中曉鳴股份(300967.SH)上漲14.12%,民和股份(002234.SZ)、益生股份(002458.SZ)和仙壇股份(002746.SZ)都先後漲停。

這次雞肉股上漲是一時異動,還是有基本面支撐?這些漲停個股是否隱藏着什麼投資密碼?

漲價是導火索

本輪行情啓動最直接的推手還是漲價。

今年3月以來,全國主產區雞蛋價格穩步上行,50城市日均價由8.58元/公斤漲至9.96元/公斤,最大漲幅16.1%。領漲的曉鳴股份恰恰是蛋雞領域的佼佼者,其業務涵蓋祖代和父母代蛋種雞飼養、種蛋孵化和雛雞銷售。

另外,白羽雞肉雞價格經歷了長達1年多的低谷之後,近期開始反彈。白羽肉雞主產區的平均價格從今年3月低位的7.36元/公斤,增長到4月中旬的8.89元/公斤,漲幅達到20.7%。漲停的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和仙壇股份都是白羽雞養殖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益生股份處於最上游,業務包括祖代雞的引進和父母代種雞的養殖和出售。民和股份和仙壇股份業務包括商品代雞苗和雞肉產品等。

我國另一類品種黃羽雞的價格則開始回落。白羽雞的下游主要連鎖快餐廳,而黃羽雞的下游主要爲活禽市場,供家庭和餐飲酒店等消費。今年2月黃羽雞價格最高達到18.37元/公斤,如今下滑到16.62元/公斤,降幅在10%左右。國內黃羽雞市場呈現以溫氏股份(300498.SZ)和立華股份(300961.SZ)兩大頭部公司爲主的“兩超多強”局面。4月18日,溫氏股份和立華股份的股價分別上漲了5.88%和5.05%。

去年黃羽雞價格持續上漲,刺激供給端大幅增加,也是近期黃羽雞價格下降原因之一。今年開始黃羽雞的祖代雞引種量開始出現下降,產能去化纔剛剛開始。

白羽雞復甦有望持續

價格一時的漲跌不足以推動相關股票行情持續發展。但是,白羽雞已經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產能出清,供給端預計將在2022年出現收縮,因此白羽雞價格反彈有望持續。

首先,從白羽肉雞生長週期來看,祖代引種到商品代出欄共需經歷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出欄等4個階段,全程耗時接近15個月。也就是說,當前的肉雞產量可以由15個月以前的祖代雞引種量大致推斷。

2020年,白羽雞價格回落,疊加飼料漲價,導致白羽肉雞產業鏈盈利空間的持續收窄,龍頭益生股份出現虧損,民和股份淨利大幅下滑。2020年下半年開始,白羽肉雞行業進行自我調節,出現提前集中淘汰種雞現象,去掉了部分產能。再加上,2020年開始祖代雞引種量同比下滑17.79%至100.3萬套。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數據,2020年4月初到2021年底,在產祖代雞平均存欄量爲110萬套左右。以該數據進行預測,按照祖代雞到父母代雞擴繁係數爲1:35以及父母代雞到商品代白羽肉雞出欄擴繁係數爲1:140計算,2022年白羽肉雞出欄量將爲53.9億羽。

2019-2021年白羽雞出欄量逐年增加,從44億羽增加至58億羽。由預測數據看,2022年白羽雞出欄量將有所下降。

需求方面,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肉雞消費國,肉雞產量在全球佔比連續多年提升。2016-2020年,中國肉雞產量在全球佔比從13.91%增加至14.74%。一方面源於人均雞肉消費量有所增長;另一方面,餐飲連鎖化趨勢也增加了對於白羽雞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餐飲連鎖化長期趨勢雖然不受影響,但受疫情影響,短期內連鎖餐飲端的擴張和對雞肉的需求可能會出現不及預期情況。

4月19日,民和股份、益生股份等白羽雞龍頭依然延續強勢。截止收盤,仙壇股份漲停,民和股份和益生股份分別上漲2.47%和5.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