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義務教育課程新方案和標準定了!將於今秋執行,課程標準變化注重“幼小銜接”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道

課程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生學、質量評價的直接依據。目前,現行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分別是2001年、2011年制訂頒佈的,在新的形勢下,按照中央對教育的新要求,尤其是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現有的課程方案和標準做了修訂完善。教育部4月21日召開發佈會,介紹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情況。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在會議上表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梳理分析課程改革的困難和問題,明確修訂重點和任務,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系統性;優化課程設置,細化學科育人目標,明確實施要求,增強課程指導性、可操作性。”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新的方案和標準將在今年秋季開始執行。

加強學段銜接

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需要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需要強化課程對在線學習等方面的支持與指導。這些都要求必須深化課程改革,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此外,現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各課程標準,在引導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2021年4月至12月,國家教材委及其專家委員會審議審覈通過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

田慧生表示,課程方案的變化體現在課程設置的優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爲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落實中央要求,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此外,課程標準的變化則主要體現在加強了學段銜接,也就是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瞭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落實新修訂課程方案和標準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經出爐,接下來則重在落實。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在會議上表示,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完善了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考試評價、課程實施等方面要求,充分考慮了我國東中西部不同地區的差異,體現了規定性與差異性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指導性等,有助於引導各地和學校深化義務教育改革。

丁大偉重點結合方案中課程實施部分進行說明,認爲省級層面將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即抓實全員培訓,確保新課程落地生根;強化統籌實施,推動提質增效新突破;健全長效機制,引領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要將全員培訓作爲推進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重要手段,通過市級種子教師培訓、區級重點培訓、校級全員培訓,實現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門,學校幹部、教師全覆蓋,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丁大偉認爲。

丁大偉進一步表示,要落實“雙減”要求,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爲教師提供基礎資料、優質資源和個性化指導,減輕簡單重複工作負擔,打造名師團隊支持下的雙師授課,更大力度推進優質資源共享。

國家督學、北京市中關村三小原校長劉可欽認爲,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從國家層面釐清了育人目標、校準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及其組織呈現形式,是實現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再動員再部署的綱領性文件。

劉可欽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育人方式改革最終要落實到學校中,落實到課堂上,在改革的進程中尋找合理最佳方案。比如,針對各學科各行其是,形不成育人合力的問題,學校要特別注重結合這次增加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建立相應的課程研發機制,引導教師突破學科邊界,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教研,建立“共同備課、協商上課”機制,設計“主題鮮明、問題真實”的跨學科學習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價值意義感和趣味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