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吞拿

正如90後不是“跨掉的一代”,00後也不是“人傻錢多”的待宰羔羊。在這些被妖魔化羣體和他們的愛好背後,除了商機,還有時代的隱痛。

石丹是即將畢業的00後,他很清楚,公司最真實的一面在社交平臺上。

00後,當下消費場上最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無論你是否看得懂他們常用的那一連串字母縮寫,無論你是否像每一代前輩一樣,對這些後浪投以批評和審視的目光,你都不得不承認,有一羣00後正以絕對驚人的購買力,強迫着每一個覬覦他們錢包的公司學習他們的新語言、瞭解他們的小宇宙。

2021年,一則關於13歲女孩花費70萬購買人設畫的新聞讓“設圈”進入大衆視野,也讓車貸、房貸壓身的80、90後打工人集體破防。

我們很想問:這些“圈內”的00後到底有多少零花錢?

他們卻回答:爲什麼你們只關心錢?

這也導致在外人看來,00後的興趣愛好似乎和金錢緊密相連。愛“燒錢”,成了00後的一大標籤。

但面對“網絡氪金”的質疑,00後同樣不理解,這些“燒錢”行爲和現實世界裏的消費行爲有什麼本質區別?

有人愛奔馳寶馬,有人愛QQ飛車。這再正常不過。

相比於關注柴米油鹽的“社會人”來說,00後是真正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出生和成長皆與網絡相伴,虛擬世界的朋友可以是人生知己,上網帶來的感受也同樣真真切切。

什麼是“三坑”?什麼是“太太”?爲什麼一支筆能賣好幾千、一個娃娃可以賣上萬塊?

要理解這些樂於“燒錢”的00後,我們得繞過一個個聳人聽聞的數字,走到聽不懂的“黑話”背後,去認識那些略帶神祕感的“圈內人”。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相比“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的”80、90後,00後的愛好呈現出圈子更精細、門檻更高的跡象。至少,光聽名字我們很難搞清楚他們在說什麼。

除去球鞋、網遊、手賬、盲盒這些容易理解的消費愛好,在二次元的大分類下,已經火出圈的三大燒錢項目是漢服、JK、Lolita,合稱“三坑”。繼續深入二次元文化,還會發現娃圈、獸圈、谷圈、冷圈等各種分支,其中的參與者多有重合,並且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

比如在設圈,你會經常看到類似的語句:“拍賣小粉,百起隨加,禁太極,價高有贈圖,過五百審餘額。”

圈內人獨特的說話方式,讓圈外人體會到了“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不明白”的感受,也給00後又貼上一層“神祕”的標籤,引得圍觀羣衆直呼: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上文的句子翻譯過來就是:拍賣一個叫做“小粉”的人設,100元起隨便加價,禁止兩個人以上小金額多次加價,價格高了贈送額外畫稿,超過500元要檢查買家賬戶餘額夠不夠。)

13歲女孩花70萬買人設畫的故事,就發生在設圈。所謂人設畫,是指買家想象出一個角色,爲其設定好形象、性格、背景故事等人設,並找畫師將這個人設畫出來。

自己打造出的人設叫做OC(Original Character),也可以花錢買別人設定好的形象和人設,甚至和其他人一起拼團買同一個人設。

玩家將這些畫出來的人設稱爲“孩子”,孩子的主人則是“娃媽”,圍繞這個孩子的一系列創作叫做“養孩子”,創作人設畫的畫師被尊稱爲“太太”(由於該圈內女性畫師較多,“大大”這一稱呼逐漸演變成“太太”)。

或許你會對這些複雜的稱呼和玩法感到疑惑,但玩家們顯然都自得其樂。不管是設圈、娃圈還是冷圈,這些虛擬的人設或角色,連接着玩家豐富的精神世界。

22歲的微博博主@冷圈選手吐槽 從初中開始嗑冷門CP,從而接觸到冷圈(嗑各種動漫、影視、文學作品中冷門CP,並進行再創作的圈子),高中時開始自己寫CP文。最近,她還爲自己的CP寫了超過10萬字的文章。

18歲的小兔去年剛進入設圈,她告訴新週刊記者,創造或者購買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設、賦予它性格,然後爲其構建一個世界觀,“就像自己做了一部動漫一樣”。這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而圈外人卻總愛以金錢爲尺度、用冷酷的眼光打量00後柔軟的內心活動,這難免會讓他們更加抗拒。

或許正因如此,他們纔會選擇“圈地自萌”、抱團取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用“老古董們”看不懂的“黑話”靜默示威。

相比於女孩扎堆的二次元圈,男孩則是筆圈的主力軍。走技術流的筆圈,黑話不算多,但難度卻相當高。

學生時代,誰還沒有轉過筆呢?但這屆年輕人,把轉筆玩出了新的高度——他們甚至發展出了自己的線上世界盃,與各國的轉筆“大神”切磋技術。

爲了能轉出花樣,筆圈的00後要不停地練習,學習新動作、新技巧,在轉筆、筆從手中飛出、彎腰撿筆的過程裏循環往復。

“任何你不理解的小衆圈子,都有很多人付出很多的努力。” 2002年出生的轉筆達人鬼閣如是說。

小衆的筆圈也有自己的規矩:上課、開會等重要場合,不得轉筆。圖爲日本電視節目中出現的轉筆表演。

“圈錢”的“圈”

如果說00後的熱愛是火,那麼在各種亞文化圈子裏,被燒掉的自然就是錢。

儘管相當一部分圈內人認爲,花錢燒愛好並無不妥,但他們也承認,想要入圈就很難做到完全不花錢。

小兔從12歲開始看動漫,隨後陸續進入“三坑”、娃圈、設圈和谷圈,進入設圈的一年內,她已經花掉了7萬元。

就在最近半年,微博博主@冷圈選手吐槽 也花了近1萬元來爲自己“養”的CP約稿。

在筆圈,一支轉筆專業用筆幾十到數千元不等,有學生花上幾萬元來收集各種筆。

據記者瞭解,圈子裏的商品有一套自己的定價標準,愛好者可以根據賣家的口碑進行選擇,一定程度上也算“豐儉由人”。但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交易尚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對消費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保護仍有不足。

艾瑞諮詢預言,中國的二次元產業已經步入爆發期。據估算,2023年,中國二次元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泛二次元用戶達到5億人次。

爆發的市場背後,是種種圈內亂象。

新華社財經曾發文指出,從“繪圈”到“娃圈”都“圈錢”。而在二次元的亞文化圈層內,存在着不少消費觀未完全成型的未成年人,以及各種誘導他們進行衝動消費的“陷阱”。

據調查,在這些五花八門的“圈子”裏,不乏“名人效應”“逐利衝動”和“飢餓營銷”等種種套路,天價商品吸引了一些人衝動消費、盲目消費,甚至借貸消費。

業界人士透露,一些畫師會利用營銷號、水軍的宣傳炒作來抬高價格,進行虛假拍賣,從而讓自己躋身熱門行列。設圈參與者也提到,目前交易平臺非常單一,少數壟斷平臺提成較高。

兜裏有錢的00後,受到不少投機者的青睞。騰訊發佈的《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的家庭收入更高,在存款數量方面達到了90後的3倍左右。

“他們有更高的消費力、更大的財務自主權,有更多自主做決定的機會,甚至有很多人從小就有出國旅行的機會。”

在這個物質過剩和信息過載的時代,飢餓是遙遠的詞彙。可是,對於這些被捧在手心的獨生子女來說,手頭或許更寬裕了,心頭卻也更空曠了。

“花錢燒愛好” 好聽但無用的口號

當人們在探討00後時,總是容易以一種過來人身份自居,而投機者則試圖在他們身上洞察下一個風口。

但正如90後不是“跨掉的一代”,00後也不是“人傻錢多”的待宰羔羊。在這些被妖魔化羣體和他們的愛好背後,除了商機,還有時代的隱痛。

新週刊記者發現,娃圈和設圈的00後描述自己的“孩子”時,不少人都會提到“陪伴”這個詞。

一個虛擬人設,不僅是一個洋娃娃般任人打扮的玩具,更是陪他們走過低谷、共同成長的心靈寄託。何況買來的陪伴,更加容易獲取,也更加穩固。

小兔曾說,在她生病很久的時候,是這些“孩子”一直陪着她,而小兔的家人似乎也樂於爲此提供經濟支持。

現實生活中的缺憾和願望投射在一個個人設上,玩家的情感和心血傾注其中,賦予其遠超使用價值的內涵。而在難以用金錢衡量的情感世界中,決策不依靠理性,價格也沒有上限。

然而,這恰恰也是消費主義邏輯的心理基礎。

在00後們進入同好圈的同時,一場以愛爲名、沒有終點的氪金遊戲也開始了。在共同愛好圈內,更多的金錢投入往往意味着與之對應的身份和地位。

與此同時,商業廣告一遍又一遍地教導人們:手裏的鈔票就是投票權,花錢給自己喜愛的事物投票天經地義。

“花錢燒愛好”,這句深入人心的口號很少直面質疑。

在這句假設中,努力的投入被金錢的投入替代。買個樂高、置辦一堆手辦、囤積電子產品,都成了一種愛好。人們的消費行爲,被包裝成自我提升、構建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00後那些始於愛好、止於燒錢的圈子,真能解決科技帶來的羣體性孤獨嗎?

[1] 獸圈、谷圈、筆圈……00後都在玩什麼?| 深燃

[2] 全世界最會轉筆的年輕人,搞了個“轉筆奧運會”| 城市畫報

[3] 從“繪圈”到“娃圈”都“圈錢”| 新華網財經

[4] 中國二次元產業研究報告 | 艾瑞諮詢

[5] 00後研究報告 | 騰訊

作者 | 吞拿

封面、頭圖來自《盛夏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