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也非常突出,市場的崗位與大學生希望的崗位存在較大的差距。

2022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成爲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人社部等相關部委陸續推出助力大學生就業的政策舉措,助力千萬大學生度過就業關鍵期。

28日上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複雜。爲了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教育部將於5月9日在全國範圍內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同時於5~8月開展“百日衝刺”系列活動。

官方和機構的數據都表明,今年大學生就業的情況不容樂觀。國家統計局發佈3月份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爲16.0%,高於2021年的13.6%。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佈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8%,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上升75%。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部分企業收縮規模導致招聘需求降低,而畢業生基數大疊加海歸回國就業造成求職人數增加,受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一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低至0.71,降至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最低點。

智聯招聘的數據還顯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職計劃的應屆畢業生中,46.7%已收穫Offer,低於2021年的62.8%。與簽約率相比,求職錄取率的降幅更顯著,從側面反映出招聘崗位減少,畢業生對工作的選擇餘地縮小。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今年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下降首要原因是供給大規模增加,歷史上首次突破千萬的規模,導致景氣指數受到影響。同時目前需求不足的問題突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主要採取擴大公益性崗位的措施,但經過這麼多年,現在擴大公益性崗位已經比較困難,而且需求也受很多因素影響,特別是宏觀經濟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就業市場現在面臨的難度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尤爲突出。當前應積極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加強互聯網時代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指導工作,綜合採用財政、稅收、培訓等各種工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政府和學校的支持下增加設置科研助理等階段性就業崗位。此外,還要大力培育科創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新型就業形態。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在27日的人社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要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也非常突出,市場的崗位與大學生希望的崗位存在較大的差距。前述報告顯示,在畢業生就業承壓的同時,部分職業仍然存在招聘需求大於求職人數的現象。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在進行供給側改革之後,製造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通道。2022年以來,普工/技工招聘需求逐漸增多,而因職業環境影響,畢業生更願意從事白領工作,導致普工/技工職業的供給仍存在較大缺口。

曾湘泉表示,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特點和難點,要出臺有針對性政策舉措。比如企事業單位應擴大畢業生“見習計劃”規模、爲靈活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社保補貼,促進畢業生就業。要容忍失業率暫時上升,等待疫情過後畢業生就業壓力的緩和等。

陳勇嘉表示,人社部將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範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