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從地產到醫療,宜華系的生意經越唱越弱,距離停牌風險越走越近。

歷經兩次推遲,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宜華健康”)2021年年報和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終於在4月30日發出。據悉,2021年1至12月份,宜華健康的營業收入構成爲:醫療業務佔比93.01%,養老版塊佔比6.99%。該公司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82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約-8612萬元。

與上述財務信息一併公佈的還有停牌公告。該股將於2022年5月5日停牌一天,並於2022年5月6日開市起復牌,同時股票簡稱由“宜華健康”變更爲“*ST宜康”,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爲5%。此前宜華健康曾兩次被髮退市風險警示,其中間隔僅半個月。

爲此,《華夏時報》記者多方嘗試聯繫宜華健康方面未果,官網電話無人接聽。2015年,宜華從房地產轉型健康,一路開啓“買買買”模式。因數十次高額併購,宜華健康如今負債超46億。結合以往業績,轉型5年來,宜華健康業績持續下滑,虧損總額超過30億元。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稱,“大健康行業投資大、週期長、回報慢,而且還需要培養消費市場。在體制、人才、經營模式上,都需要破局,這與房地產行業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從房地產轉型大健康,難度很大。”

此外,某社會辦醫機構市場總監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宜華健康後面的路會越來越難走,目前大環境對於醫療服務企業較爲不利。2021年開始,醫保支付方式進入醫改階段,門診按人頭結合APG付費。這意味着,社會辦醫的利潤可能被壓縮。甚至爲避免虧損、進而爭取結餘,醫院要減少藥品和檢驗檢查的支出。”

宜華帶帽

4月30日,宜華健康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於2022年5月5日停牌一天,並於2022年5月6日開市起復牌。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宜華健康”變更爲“*ST宜康”,證券代碼仍爲“000150”。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爲5%。

同一天早些時候,宜華健康公佈了最新經營情況。根據2021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4億元,同比下降14.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8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7.6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爲-0.7770元。

2022年一季度業績公告方面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約2.59億元,同比減少26.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8612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981元;上年同期營收約3.5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607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692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宜華健康首度爆出嚴重虧損。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至今,宜華健康淨利潤都爲虧損。根據其以往財務數據,2019年、2020年分別虧損15.72億和6.25億。在2021年業績預告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爲3.6億元至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7%-42.38%。

更因連續虧損2021年4月7日,宜華健康發佈《關於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而在早前2022年3月23日,宜華健康就曾披露過退市風險警示。《公告》中明確提出,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第 9.3.1 條規定,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其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據悉,宜華健康前身爲宜華地產,2015年向大健康產業轉型,一路開啓“買買買”模式。截至目前,宜華健康的數十次的併購中,不乏高溢價的併購,更因如此揹負累積負債超46億。

轉型5年來,宜華健康再因經營不善,業績持續下滑,遭遇發展難題。現如今,帶帽ST的宜華健康已然走到退市邊緣,在業界看來,其有可能成爲2022年醫療板塊被退市第一股。

被迫賣子

2012年,國內樓市環境暗淡,宜華地產發展低迷。2014年,地產業務營收僅爲1.1億元,同比下降了84.9%。殘喘一年後,宜華地產將旗下所有子公司的100%股權全部出售,同時更名爲宜華健康,全面進軍醫療健康行業。

2015年9月,宜華健康的股價達到54.34元的歷史高點,總市值超過240億元。乘此東風,宜華健康首次拋出重組預案,擴充醫療健康業務版圖。其公告稱,斥資20億元收購愛奧樂和達孜賽勒康兩家醫療服務公司各100%股權。

接下來的2016年6月,宜華健康又以4.08億元收購養老機構“親和源”。2017年,宜華健康收購進一步提速,僅用4個月就買下了5家醫院。

而從2016年年報上看,宜華健康似乎成功轉型。公司當年實現營收12.96億元,同比增幅25.7%;歸母淨利潤7.44億元,同比暴增1342.25%。但進入2018年,宜華健康幾家主要的子公司在三年業績承諾期滿後,營收突然急轉直下。總營收下滑到12.63億元,淨利潤只有732萬元。

時間來到2019年,宜華健康7家主要子公司中已有6家虧損。2019年獲總營收10.8億元,淨利潤虧損超1.2億元。在年報中宜華健康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爲,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因素、國家醫保政策變化。在此背景下,宜華健康資產負債率暴增。據悉,宜華健康2015年資產負債率爲63%,2020年已增至95%。

面對負債累累攀升,宜華健康試圖用變賣資產求得救贖。

2020年10月8日,宜華健康發佈兩則公告稱,將餘干楚東醫院60%的權益全部出讓,其中16%轉讓給天津信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用於抵償對天津信本與達孜賽勒康下屬非營利性醫院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之間的7550萬元債務。同時,將享有的和田新生醫院全部權益的25.6%轉讓給天津信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用於抵償對天津信本與達孜賽勒康下屬非營利性醫院三三四醫院之間的3,990萬元債務。

與此同時,宜華健康旗下達孜賽勒康擬爲下屬非營利性醫院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及奉新第二中醫院提供總額度不超過2億元作爲資助,資助形式包括但不限於現金借款、股權等。資助事項主要用於償還兩家醫院歷史遺留債務,並推進非營利性醫院改制成營利性醫院的工作,激發醫院的經營活力。

天眼查顯示,宜華健康創始人爲劉紹喜,劉紹喜之子劉壯青擔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創業初始,木工出身的劉紹喜經營傢俱廠起家(宜華木業)。2004年,宜華生活(原宜華木業)在上交所上市,成爲汕頭第一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民企。

彼時,劉紹喜名下坐擁宜華生活、宜華健康二家上市公司,涉及業務包括住居生活、健康醫療、地產酒店、資本管理等。事業巔峯期,劉紹喜身價高達850多億元。但因經營不善,2021年3月,宜華生活成爲滬市“1元退市第一股”。

宜華健康作爲劉紹喜手中的唯一碩果,再度站在退市的懸崖邊緣。如若宜華健康退市,在A股市場上,宜華集團將不再有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