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道  

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從業績表現來看,包括君實生物、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在內的頭部創新藥企表現並不如意。

根據這三家企業披露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君實生物實現營業收入6.30億元,同比下降61.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6億元,同比下降205.06%,上年同期爲3.7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4.30億元,同比下降218.99%。 

恆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54.79億元,同比下降20.93%;淨利潤12.37億元,同比下降17.35%;基本每股收益0.19元。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 

百濟神州實現營業總收入19.48億元,同比減少50.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66億元,同比減少965.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8.61億元,同比減少983.1%。

從營收、利潤雙降的形勢來看,如今,在醫保談判、集採、創新研發轉型等多重壓力之下,藥企的利潤空間正在縮小。如國盛證券分析所言,聚焦創新研發將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生機,然而,新藥研發並非易事,在人才缺乏、新藥研發賽道擁擠、出海難等因素的掣肘下,哪怕實力雄厚的頭部創新藥企也面臨着巨大壓力,稍有不慎甚至會在行業洗牌中被加速出局。當下,如何破局而出,也成爲頭部藥企面臨的重要命題。 

對此,國盛證券分析認爲,創新藥上市即重磅炸彈的時代慢慢過去,政策給予“泛泛創新”的時間窗口期越來越短,創新藥市場在當下已經慢慢進入到“精選優質創新”的階段。單抗熱門靶點未來同質化競爭將持續白熱化,同質化產品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新技術、稀缺的技術平臺、差異化的治療領域、創新的給藥方式等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競爭格局,有技術沉澱的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頭部創新藥企業績營收、利潤雙降

行業分析認爲,在疫情持續影響、政策變革、行業競爭加劇等大背景下,創新藥企業轉型陣痛持續,這才使得一季度業績承壓明顯。

事實上,中康科技統計數據也顯示,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中,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2020年有7家PD-(L)1企業參與國家醫保談判,其中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和君實生物的PD-1以平均降價78%的代價全部納入醫保。創新藥通過國談進入醫保的時間極大縮短,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價格的大幅下降。 

儘管恆瑞醫藥、君實生物在一季度報中並未披露PD-1產品卡瑞麗珠單抗的具體銷售額,不過,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集中帶量採購、國家醫保談判產品大幅降價導致君實生物、恆瑞醫藥毛利率下降。 

例如,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實施後,君實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單抗(拓益)單價降幅超過60%,而在2021年全年,特瑞普利單抗銷售收入就僅爲4.12億元,相比於2020年的10.03億元,銷售額同比下降約60%。進入醫保的卡瑞麗珠單抗業績也較爲慘淡,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這兩家PD-1單抗銷售額不及預期也是理所當然。

在君實生物、恆瑞醫藥PD-1受挫之際,百濟神州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卻顯示,產品收入再創新高,總計達2.616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1.061億美元,增長146%。其中,百濟神州核心自研產品BTK抑制劑百悅澤®全球銷售額爲1.043億美元,同比增372%。而抗PD-1抗體百澤安®也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態勢。第一季度,百澤安®在中國的銷售額爲8,760萬美元,同比增長達79%。目前,百澤安®已在中國獲批用於8項適應症,其中已有5項適應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是納入醫保目錄適應症數量最多的PD-1單抗。同時,通過與諾華合作,百澤安®多項上市申請已先後獲得美國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受理,目前正在審評中,有望於年內實現首次出海。

不過,產品收入的亮眼也尚未扭轉百濟神州虧損的情況,對此,百濟神州方面解釋稱,一季度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50.4%,主要爲產品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以及合作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的綜合影響所致。其中,產品收入增加141.4%,主要得益於自主研發產品和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合作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由於上年同期對與諾華製藥就百澤安達成的6.5億美元合作預付款進行的部分收入確認。此外,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與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合作收入有所下降導致虧損增加。

IQVIA 艾昆緯中國企業戰略負責人徐瑩認爲,從產業結構和臨牀需求來看,中國醫藥市場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新藥研發與全球差距正逐步縮小,但就產品管線來看靶點扎堆、適應症集中等問題仍然存在。 未來本土藥企有兩大發展方向:一是參與全球競爭的First-in-Class的企業。其國際化定位高瞻遠矚,而短期內仍將曲折前行。這類企業將引領中國生物醫藥的國際化發展及創新突破。二是中國優質Me-better龍頭企業。這類企業立足中國市場,短期以規模取勝,中長期逐步向創新轉型。他們將是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主要貢獻者。

總體而言,未來五年,本土藥企機遇與挑戰並存。 

虧損背後創新藥企迎挑戰

就挑戰方面,此前在上海科創金融服務中心“科創企業IPO之路”專題論壇上,西南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杜向陽曾指出,創新藥企眼下面臨三大挑戰。例如,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在頂尖的科研機構方面,中國從2015年的5家變成了9家,但是與美國52家頂尖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機構數量相比,相差懸殊,進步空間巨大。同時,中國的創新研究以跟進熱點前沿爲主,以PROTAC(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爲例,中國核心論文篇數是3篇,美國是37篇,中國施引論文篇數215篇,美國是838篇。我國的基礎研究還面臨着很多的短板。

同時,中國藥物研發同質化研發嚴重。以PD-1爲例,國內創新藥靶點研究競爭激烈,目前,PD-1上市產品進口+國內差不多有10個,還有大量在臨牀階段。所以,目前生物醫藥企業從研發角度來看,更多還是跟隨海外靶點的研究,Fast Follow情況突出。

隨着創新藥研發節奏的加快,尤其是同類靶點同質化研究,創新藥的整個生命週期會被進一步縮短。海外創新藥有專利的紅利,基本可以實現十幾年的獨家銷售。國內同質化的研究,包括市場準入加快,國內快速跟隨的策略也會進一步縮短創新藥的生命週期,對於創新藥商業化的體量也有一些影響,這也是創新藥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2015-2020年,是政策引領、資本加持的時代,我國創新藥快速發展,IND、NDA、臨牀數量迅速增長,完成了創新藥企量變過程,國內創新藥企實力也逐步加強,但中國創新仍是以跟進爲主,me too新藥在國內的跟隨速度越來越快,窗口期越來越短,競爭越來越激烈,PD-1泡沫還未消退。但是在2020-2025年,是聯合用藥、全方面佈局適應症的時代,差異化的me better、競爭格局好的高技術壁壘創新藥纔有議價權,才能產生增長浪潮。直到2025年-未來,基礎研究會實現支持源頭創新,中國創新藥企會成爲全球競爭的有力參與者。”杜向陽強調,面對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國創新藥企要根據國家政策發展方向,及時調整並改變步伐,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路徑。

也是在多重挑戰之下,衆多把目標轉向創新藥研發的企業,正試圖把產品管線調整到未來更具備競爭格局的賽道,來實現從全國集採常態化政策中受益。 

創新方面,近年來,恆瑞醫藥研發投入連年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累計研發投入62.03億元,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3.95%,創公司歷史新高;百濟神州在研發費用上,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投入3.899億美元,2021年同期數據爲3.207億美元。但新藥研發並非易事,高研發成本的投入背後,企業還需面臨前期沒有人才隊伍、新藥研發競爭焦灼、監管力度嚴峻等諸多挑戰,對於自身實力不足而且研發能力欠缺的企業來說則將迎來巨大壓力,甚至會在行業洗牌中被加速出局。 

更何況,眼下,隨着醫改深化、新藥研發加速迭代,中國醫藥市場將持續面臨升級並分化。IQVIA分析指出,一方面,針對中國市場的臨牀需求,具有超強渠道優勢、一體化供應鏈及成本管控能力的企業將通過產品引入,快速提升市場份額,百億俱樂部企業將強者愈強。另一方面,In China for global 的中國創新藥企需要從“泛泛創新1.0”向“精選優質創新2.0”邁進,在逐步完善的中國生物醫藥研發生態裏,尋求真正具有臨牀價值的創新藥。

在競爭加劇的當下,如何迴歸創新本源、推動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差異化創新成爲中國醫藥行業面臨的主旋律。

押注國際化能否突破業績瓶頸?

如此,在戰略調整上,押注研發,進行高管人才更換以及聚焦加速國際化佈局也是各家不謀而合的戰略方向。

在一季度報公佈後不久,恆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任命戴洪斌爲總經理。這是今年以來恆瑞醫藥高管團隊調整的最新動態。實際上,近來,恆瑞醫藥有多位高管先後因個人原因離職,引發外界猜測。據知情人士分析,眼下恆瑞醫藥正值轉型關鍵時期,多次進行高管人事調整,顯然是激發組織活力,強化運營管理,增加企業轉型動能所採取的必要舉措。 

“在行業震盪的大背景下,處於轉型關鍵期的恆瑞醫藥必然會經歷一定時間的業績承壓,也必須要加速進行運營改革,提升公司管理成效,進而推動公司創新和國際化加速實現突破。一位帶有恆瑞基因、熟悉各項業務、運營管理能力突出、執行能力強的職業經理人正契合恆瑞醫藥眼下所需。”業內人士分析認爲,作爲一家大型的成熟企業,在轉型關鍵時期,高管團隊能跟隨市場和行業的新形勢、新變化而動態調整,將更有利於激發團隊活力,增加轉型動能。

IQVIA Biotech中國區負責人劉羣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土創新藥企要想打通全球化發展路徑需要做到三點:一是,佈局要早,在初創期可以藉助外包等方式有效提升研發效率;二是從商業化角度來說,爲了在更廣闊的市場推廣產品,需要與各類上下游合作伙伴積極開展戰略合作;三是,要注重人才隊伍的搭建,尤其是國際性人才。

這句話背後指出,除了人才,如何打通商業化成爲企業需要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做好全球化的商業佈局至關重要。在全球化佈局上,百濟神州在國內Biotech公司中領先,海外團隊佔比超50%,遍及中國、美國、歐洲、澳洲等多個地區。公司目前針對超過30種藥物及候選藥物開展了90餘項臨牀試驗,其中包括TIGIT抗體和BCL2抑制劑進行的關鍵性臨牀試驗,針對OX40、TIM3、PI3K delta和HPK-1靶點在內的早期臨牀試驗,以及多項臨牀前研究項目。

不過,國際化方面諸多企業也存在諸多待解決的,特別是在信達生物、和黃醫藥、君實生物陸續“闖關”美國FDA受挫後,如何走穩國際化的道路備受關注。以君實爲例,5月4日晚間,君實生物發佈公告,公司近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關於特瑞普利單抗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完整回覆信,對於特瑞普利單抗鼻咽癌適應症的BLA,要求進行一項質控流程變更。君實生物表示,該變更較容易完成,公司計劃與FDA直接會面,並預計於2022年仲夏之前重新提交該BLA。 

君實生物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和合作夥伴Coherus計劃先與FDA會面,隨後直接進行BLA的重新提交,預計將在2022年仲夏之前提交申請。目前,我們已順利完成了FDA關於生產基地現場覈查的線上評估部分。我們將與監管機構保持的密切溝通,積極做好FDA現場覈查的準備工作以便隨時接受現場覈查,推動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儘快實現商業化。”君實生物方面強調,此次回覆不會影響後續的出海計劃,不論是對於特瑞普利單抗還是君實生物管線上的其他產品,都會繼續堅持“國際化”。

儘管中國創新藥開始大量走上“闖關”FDA的道路並遭遇“滑鐵盧”,但是眼下,藥企和投資人依舊認爲這是打破行業困境實現高速發展的利劍。後續,如何理性、穩紮穩打突破“關卡”,走出中國醫藥的創新道路,時間,也將驗證一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