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實習生 鹿思佳 廣州報道  核酸檢測是落實“四早”、盡力掌握防控主動的有效手段。

隨着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應對奧密克戎病毒變異株流行新階段,面對傳播性和隱匿性更強的新變體,只有以快制快,才能儘早發現感染病例,從而快速切斷傳播鏈條。這對我國疫情防控體系的監測預警靈敏性和核酸檢測機構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對比廣州兩次核酸大篩查,2022年4月初的篩查效率遠遠高於2021年“5·21”疫情時。202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廣州市先後啓動三輪大範圍全員核酸篩查,累計核酸檢測3602.3萬例;2022年4月8日起,廣州各區及部分重點區域都進行了多輪大規模人羣核酸檢測,甚至達到“一天一檢”的頻率。

當然,核酸檢測要跑贏新冠病毒,還得靠全程信息化系統提速,只有不斷提升信息反饋速度,核酸檢測效率才能真正實現提升。

檢測全流程中如何有效提升效率?

“核酸檢測是我國實現‘動態清零’總方針的關鍵技術手段。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國可以通過大規模人羣核酸檢測,迅速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控制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一份核酸報告的出爐,需要經歷很多嚴密的步驟。新冠核酸檢測的全流程包括標本採集、標準轉送、標本簽收及錄入、試劑配製、加樣提取、上機擴增、結果審覈和數據傳輸。

標本採集是採樣人員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採樣。採樣人員操作失誤或受檢人員因不適移動或提前中止,都有可能導致未能採集到有效核酸樣本。

標準轉送即一根根拭子樣本放在裝有保存液的試管內準備運往核酸檢測實驗室。在這一過程中,轉運車輛遇上堵車或者需到多個採樣點逐個收取都會延遲樣本轉送時長。

標本在嚴密包裝下被護送到實驗室後需要實驗室簽收,錄入信息系統。檢測人員需要對層層包裝的樣本進行消毒,拆解每一批次試管的密封包裝袋,將試管一個個掃碼錄入信息系統。 

接下來就是試劑配製、加樣提取。試劑配製是爲後續擴增檢測所準備的,加樣提取需要檢測人員全手工分裝海量樣本,一個個擰開蓋子,一個個用加樣槍吸取標本進行核酸提取。

上機擴增這一過程需要1-2個小時。儀器一旦啓動擴增程序是不能停下來中途添加新的標本的,必須要等這一批的結果擴增完成後,才能進行下一批標本的擴增。如果碰到儀器故障或某些特殊情況,一批次全部回到核酸抽提步驟,重新開始。

擴增程序運行完畢後,檢測人員需要對儀器生成的反應曲線進行專業的分析和判讀,逐一查看每一個樣本、陰陽對照和質控的反應曲線、分析原始數據,判讀結果是否真實可靠,檢測人員均需確認無誤,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方可將結果發佈,如果結果出現異常則需要重新複查。

在這一檢測流程中,公共檢測實驗室和第三方實驗室在物料配送、集中物流、批量化檢測、信息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實驗室的整體核酸檢測效率。現在,在不堆積大量標本的情況下,核酸檢測從核酸提取開始到上機結果出具,大概在2-3個小時。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的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已建設100家公共檢測實驗室,檢測能力超過110萬管/天,依託這些公共檢測實驗室建設的移動檢測車、方艙氣膜實驗室等,移動檢測能力約爲500萬管/天;已建設城市檢測基地約780家,總檢測能力達900萬管/天;全國第三方實驗室超過820家,總檢測能力1300萬管/天,其中能力較強的第三方實驗室,移動檢測能力約爲50-150萬管/天/家。

金域醫學爲例,在兩年的抗疫經驗中,金域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不斷提升核酸檢測產能,截至2022年3月底,金域醫學已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超5億人份。

對於物流配送,金域醫學表示,公司已經自建2000多個物流服務網點,深達鄉鎮基層,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小時、跨省24或36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時效,並實現80%的報告24小時出具。 

全流程信息化爲檢測提速助力

信息系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核酸檢測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數據傳輸。數字化結果完成後,後臺系統通過一鍵上傳至政府的系統,系統覈對標本信息與健康碼平臺個人信息,再進行結果發佈。

以廣東省爲例,此前廣東省全面部署應用核酸檢測信息系統,用戶覆蓋省、市、縣(區)三級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和全部具有采樣職責的機構,以及具有核酸檢測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檢測機構。

現今,廣東全省統一使用同一套“粵核酸”系統,通過微信小程序應用,實施成本低。在疫情防控中,“粵核酸”經受住了廣州、東莞、深圳這幾個上千萬人口城市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具有出色的高併發穩定性。

廣東省核酸檢測信息系統提供3種採集方式:一是提供數據填報功能,實現便捷的信息採集、智能化的邏輯校驗,高質量收集統計核酸檢測信息,達到少填少報目標。

二是提供移動採集信息功能,受檢人通過掃碼進入並經身份認證登錄即可自行填寫採樣信息,保存後生成受檢人採樣信息二維碼,供醫護人員進行採樣信息覈實確認。“粵核酸”小程序支持常規採樣和大規模核酸篩查,居民可以提前在家通過小程序登記信息生成二維碼,二維碼在工作人員覈實前長期有效。

醫學領域專家表示,通過現場“一鍵掃碼”進行自助採樣,極大的減輕了核酸檢測登記窗口的工作強度,大大縮短了被檢者排隊登記的時間,避免了人羣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大大減輕了採樣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三是提供系統標準規範接口,對有條件的檢測機構通過接口實現實時對接,有效提升機構接送效率。檢測機構上傳檢測結果後,受檢人員一般3-4小時可以在“穗康碼”和“粵康碼”小程序上看到檢測結果。

通過核酸檢測信息化服務系統,居民可以實現預約、採樣、檢測和結果反饋全流程信息化,檢測效率大大提高。

業內人士分析,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可基於區域檢測情況分析及趨勢、應檢盡檢和願檢盡檢人羣檢測情況等,構建決策分析模型,提升了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和疾控中心疫情監測工作效率。

不斷優化流程系統提升技術

縱觀核酸檢測全流程,影響核酸檢測效率的環節包括了前端醫療機構及社區組織的採樣、樣本運輸、實驗室檢測、報告出具和政府信息平臺上傳等,涉及醫院、政府、實驗室等各種力量,只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做到不堵車,才能夠實現效率最大化。

2022年4月11日,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已累計進行核酸檢測92.14億人次。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衛生機構達1.25萬家,從事核酸檢測的技術人員達14.47萬人,核酸檢測總能力超過4885萬管/天。如果進行10合1或20合1混採檢測,理論上一天可檢測4.9億人或9.8億人。

截至目前,我國共批准上市37個核酸檢測試劑,檢測策略也在不斷優化。全國普遍達到6小時以內出結果,西安、鄭州、天津等地可在1天內完成約1200萬人口的核酸檢測。 

華南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於核酸檢測效率提升背後,肯定需要多方的努力,“一方面,政府、醫療機構和第三方醫檢機構在多次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的磨合下,配合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檢測技術和方法也在優化,2022年1月初,衛健委在10合1混採檢測基礎上,發佈了20合1的混採檢測技術規範,極大提高了核酸檢測效率。”

2021年9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印發《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明確指出,在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過程中要加強信息化,各省統籌建立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做到信息的快速錄入,包括受檢者信息和採樣信息,迅速反饋疑似陽性樣本的受檢者信息。實現核酸檢測採、送、檢、報信息的快速準確和實時監測,做到核酸檢測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在政策明確推動下,各省市也在不斷優化核酸檢測信息化系統,通過平臺全面打通核酸檢測採、運、檢、報各環節,實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全員核酸檢測效率和信息追溯準確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