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胡金華 見習記者 耿倩 上海報道

早在今年3月,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基金”)原董事長劉立達就因工作變動原因離任,後繼人選引起業內極大關注。而近期,此事隨着最新的一則公告終於塵埃落定。

5月12日,銀河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告顯示,聘任宋衛剛爲公司新任董事長,任職日期爲2022年5月11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銀河基金業績普遍低於同行業公司,其主動權益類和債券型產品中長期業績跑輸同類平均,最新的非貨基規模也在縮水。年初時候,銀河基金最大控股股東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河金控”)就在爲其領頭人物色新人選。對於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以及新任董事長上任後的工作計劃,《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並向銀河基金併發送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一把手“塵埃落定”

5月12日的公告顯示,在擔任銀河基金董事長一職的同時,宋衛剛還現任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工會主任,銀河基金黨委書記。其曾任財政部辦公廳副處長級祕書、正處長級祕書、經濟建設司糧食處調研員、處長、副司長級幹部;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委員;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在原董事長劉立達於3月14日離任後時隔兩個月後,銀河基金迎來的第一任董事長。經瞭解,劉立達從2017年12月起就開始在銀河基金任職。對於劉立達的離任原因,銀河基金在3月15日的公告中標明爲“工作變動”。但公告中“轉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的說明”一欄爲空白,且截至目前尚無劉立達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的說明。據知情人士透露,劉立達大概率將離開銀河基金。

一般來說,對於原公司總經理和董事長變更的原因,各家基金公司在公告中多以“個人原因”“工作變動”標註。而對於劉立達離職的真實原因,外界大多猜測與其頻頻陷入輿論紛爭有關。據此前報道,2021年6月,劉立達同下屬微信聊天記錄被曝光,其中涉及女性員工露骨聊天內容以及職位升遷等。隨後,同年8月,劉立達又因被銀河資本前任總經理雲雀實名舉報涉嫌濫用職權翫忽職守導致公司身陷輿論漩渦。

除了董事長一職的變動外,銀河基金總經理也在3月份歷經更迭。在發佈劉立達離任公告的同一天,3月15日,銀河基金髮布公告稱,新任於東昇爲銀河基金總經理,上任後代任董事長一職,任職日期爲2022年3月14日。

據瞭解,於東昇是公募“老將”。此前曾先後任職於泰達宏利基金、匯添富基金和申萬菱信基金,之後進入上海尚陽投資任總經理。其後,在公募行業歷任華寶基金常務副總經理、諾安基金副總經理等職。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基金新任的總經理於東昇和董事長宋衛剛學歷不低,均爲博士研究生。業內人士預計,銀河基金此次換將或能爲公司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早在今年1月,銀河金控就已發佈公告,宣佈公開選聘銀河基金董事長和總經理。對於招聘方式,公告表示:“爲充分發揮市場一線優勢,切實遵循市場規律和銀河基金經營發展用人需求,本次選聘採取公開招聘、委託推薦等公開選聘方式面向社會開展。”

提前物色公司領頭人人選,銀河基金可能想爲其低迷的業績尋找“強心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銀河基金管理規模爲1078.29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7名。值得注意的是,佔公司總管理規模近7成的非貨公募規模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銀河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爲771.48億元,較2021年末環比下降4.49%。此外,其主動權益類和債券型產品中長期業績普遍跑輸同類平均。據Wind數據顯示,從近三年的數據看,銀河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5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有32只產品的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佔比近6成。其旗下的35只債基中近三年有76%產品的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

另一萬億級公募董事長離任

無獨有偶,就在銀河基金髮布公告的第二天,建信基金連發兩則高管變更公告稱,董事長孫志晨和副總裁馬勇均因股東安排離任,兩人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離任日期均爲2022年5月11日。孫志晨離任後的當日,將由張軍紅代任公司董事長。

以上並不是公募基金行業的個別案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高管變更頻繁。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年內公募基金業共有106位高管變更,涉及54家基金公司。其中,年內副總經理變動人數最多,爲34人。總經理和董事長變動人數分別爲28人、19人。

對於年內公募基金高管變更頻繁的原因,中國CFO百人論壇理事、高級經濟師鄧之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高管表面光鮮,實則不易,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其一是內部因素,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激烈,基金高管任務重,業績壓力大,又存在一些價值理念難融合等情況;其二是外部因素,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今年基金機構數量爆增,市場人才缺口較大,優質基金高管人才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財經評論員張雪峯則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今年以來公募行業高管頻繁變動,可能是因爲證券市場的投資風險增加,導致業績存在更大的波動,因此高管們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不明朗的預期有關。

“一般來說,公募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離任後,受競業禁止協議限制,一般不到同類競爭企業任職,往往會到上下游企業或跨行業做管理工作,有一部分轉到諮詢研究行業做諮詢或研究工作,也有很多選擇了自主創業單幹。”鄧之東表示。

對於公募基金短時間內頻繁變更高管事宜,業內部分人士對此秉持積極態度,認爲高管變更將會爲公募基金帶來新鮮血液,注入市場活力。

鄧之東則持相反態度。他強調,頻繁變更高管不利於企業經營發展穩定,還可能會造成雙方不合的市場傳言,影響企業信譽和品牌形象,嚴重者還會引起監管部門審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