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碧華 實習生趙婧軒 廣州報道

就廣東紅牛及相關公司被判賠2.19億元一事,近日由華彬集團實際控制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簡稱“紅牛維他命”)發佈《關於廣州天河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的聲明》,稱“該判決爲一審判決,並不意味着該判決立即生效。”

逾2億的賠償金額,是華彬集團自紅牛系列商標糾紛以來收到的最大罰單。據悉,華彬方面將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但事實上,在這長達六年的商標糾紛過程中,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早已“變天”,留給紅牛的空間正逐步縮減。

商標拉鋸戰

今年5月7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就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針對廣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珠海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廣州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合稱爲華彬三被告,均由華彬集團全資控股)和廣東永旺天河城商業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華彬三被告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紅牛”字樣的企業名稱,同時判決華彬三被告連帶賠償原告天絲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2.19億元。

這場漫長的糾紛至今仍未落幕。

1995年,華彬集團將“紅牛”飲料品牌引入中國市場。1998年,華彬集團與紅牛品牌的所有人泰國天絲合作設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即紅牛維他命。此後,紅牛在中國的市場體量不斷擴大,影響力逐步加深。根據國金證券和歐睿數據,紅牛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按線下銷售額口徑)佔有率在2011年達到89.6%;此外,其年銷售額在2015年時達到了230億元的高峯。

但隨着品牌帶來的財富越來越多,加上泰國天絲迎來了新的接班人,合資雙方的矛盾開始爆發。2016年10月,泰國天絲向紅牛維他命發起商標侵權訴訟,要求紅牛維他命停止使用“紅牛”品牌,理由是其與合資公司的20年紅牛商標許可協議已經於2016年10月6日到期且未續期,紅牛維他命在此後生產銷售紅牛飲料屬於商標侵權。但華彬集團提出,雙方簽訂了50年《協議書》,目前授權仍未到期。

合作期限究竟是20年還是50年?這成爲了爭議的焦點。

2019年11月2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紅牛”系列商標權屬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華彬集團實際控制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紅牛維他命不服,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就“紅牛”系列商標權屬糾紛一案作出終審判決【(2020)最高法民終394號判決】,因“紅牛公司未能提供協議書(即50年《協議書》)原件”而認定該協議“真實性存疑”,駁回紅牛維他命的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原判。

自最高院作出394號終審判決後,泰國天絲在全國多地發起了多起針對華彬及其相關公司的侵權訴訟。泰國天絲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回應稱,目前判罰的華彬江蘇工廠和廣東工廠及其關聯公司的判決均爲華彬方敗訴,一審判決中,華彬及相關公司目前累計判賠金額逾3億,其中江蘇工廠1億,廣東工廠逾2億。

此次天河法院的判決書也指出,經審查,天河法院認爲最高法作出的394號判決明確泰國天絲公司享有紅牛系列商標註冊商標專用權,該案的再審審查程序並不影響原判決的效力。經過商標局備案的最後一份《商標許可合同》約定的天絲公司對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商標許可使用期限至2016年10月6日止。在商標許可使用期限屆滿後,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已無權繼續使用涉案紅牛系列註冊商標。

據悉,儘管最高院作出394號終審判決,但華彬方面並沒有就此服輸。今年2月23日,紅牛維他命方面宣稱已經取得“50年協議書原件”,並已正式向最高法提交該協議書原件,作爲案件再審審理的重要依據。對此,天絲集團於次日回應稱:“華彬紅牛的最新聲明,和以前所有的聲明一樣,只是企圖混淆視聽。”

在近日的最新表態中,紅牛維他命再次強調,“根據1995年11月10日簽署的50年《協議書》約定,合資公司享有在中國境內獨家生產、銷售紅牛飲料的權利,有效期限自1995年11月10日至2045年11月9日。”同時,紅牛維他命指出,在50年協議基礎上,設立紅牛維他命合資公司時,合同中約定泰國天絲向紅牛維他命提供商標,以及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產品上的商標是合資公司資產的一部分。

華彬方面表示,圍繞紅牛維他命的這兩項核心權利,深圳前海法院以及深圳國際仲裁院相關案件均已開庭,不日即將判決或裁定。此外,紅牛維他命更是直言,“2016年,泰國天絲撕毀合約,對合資公司及生產商、銷售商、渠道商等發起數起訴訟……已經懇請相關法院中止審理,並將提起上訴。”紅牛維他命強調,截至目前,尚未有一例終審判決判定紅牛維他命商標侵權。

“一超多強”格局正被打破

眼下,紅牛商標之爭儼然已成爲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紅牛如果不能快速理清問題,迴歸品牌、市場發展正軌,終將爲競品讓出更多市場份額。

據瞭解,自2016年糾紛爆發以來,紅牛維他命先後裁掉一級業務代表和縣級辦事處,關停四個工廠,銷售額從2015年的230.7億元下降至2017年的196億,雖然在2018年重回200億規模,但相比國內功能飲料市場的持續擴容和競爭對手的崛起速度,紅牛明顯放緩了腳步。

而泰國天絲則另起爐竈,在中國生產了外包裝、口感與華彬紅牛相似的安奈吉紅牛,並與養元飲品(603156.SH)等公司達成銷售代理合作。儘管目前泰國天絲在訴訟層面上較爲佔優,但相關產品的銷售始終難以打開。

糾紛亦爲紅牛帶來了不小內耗,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能量飲料市場份額中,紅牛(含紅牛安奈吉)已由2015年的57.2%已縮減至2020年的41.2%。但中國的功能飲料市場並未因此停下增長的腳步。據歐睿國際測算,我國能量飲料銷售額由2014年的234.9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47.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35%,在軟飲料行業子賽道位居第二;2020年,能量飲料在我國飲料銷售總額中的佔比已達7.8%。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仍然看好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生活節奏在不斷加速,現在能量飲料已經成爲了提神抗熬夜的主要解決方式。”他認爲,隨着新生代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的改變,中國能量飲料迎來了新一波增長紅利,客觀上存在進一步擴容的空間。

在華彬與天絲苦苦糾纏期間,其他能量飲料製造商鉚足動力、迎頭趕上。2021年,東鵬特飲母公司東鵬飲料(605499.SH)登陸資本市場,2018-2021年營收分別爲30.38億、42.09億、49.59億、69.78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16億、5.71億、8.12億和11.93億元。該公司最新年報顯示,2021年,東鵬特飲銷售量佔比31.70%,位居市場第一;銷售額佔比23.40%,位居市場第二。

過去,我國功能飲料行業整體呈現“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一超”即紅牛,“多強”包括東鵬、樂虎等等,但當下隨着紅牛糾紛不休,該局面正逐步被打破。國內飲料巨頭紛紛伺機“上位”,推出功能飲料產品,如娃哈哈的啓力、達利的樂虎、中沃的體質能量等。根據國金證券的數據,2020年,東鵬特飲、體質能量、樂虎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15.4%、9.2%、6%。

此外,包括美國怪物能量公司的“魔爪”、達能的“脈動”、元氣森林的“外星人”、怡寶的“魔力”、健力寶的“超得能”等其他功能性飲料品牌也在不斷暗暗發力,讓整個市場的渠道、品類和場景不斷細分化。

據紅牛維他命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紅牛維他命累計生產突破500億罐,產量市值3000億元,2021全年訂單額218億元,交貨額221億元。儘管目前紅牛仍在能量飲料市場中佔有一席之位,但不論華彬集團與泰國天絲的糾紛最終結果如何,都已經爲紅牛這個品牌帶來了負面影響。新晉者來勢洶洶,擺脫糾紛後的紅牛能否收復失地尚未可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