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認知智能應用在資管行業或將迎來指數級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過去數年,認知智能在歐美資管機構的應用日益廣泛,越來越多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正藉助認知智能技術,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投資信息,作爲提升投資決策精準性與資產配置合理性的重要輔助工具。

“從2010年開始,國內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就在陸續佈局做這件事。但如今,這些企業要麼中途退出,要麼業務轉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通聯數據董事長肖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直言。究其原因,認知智能在資管行業的應用普及,是一條極其漫長的征途——一方面需要耐心等待認知智能技術自身的不斷完善成熟,真正具備深挖數據價值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與資管場景深度結合並讓資管機構認可和接受科技賦能,同樣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

“所幸的是,歷經近10年的發展,越來越多國內外大型資管機構紛紛使用認知智能技術,認知智能技術自身也有了顯著的迭代和發展,讓我們看到這個科技賽道的爆發點日益臨近。”他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專注認知智能技術研發的金融數據服務商——通聯數據完成了9年以來的首次“換帥”:王政宣告卸任CEO職位,由公司原首席科學家、微軟前資深技術專家背景的蔣龍接任。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換帥,或標誌着通聯數據告別此前“高投入”、“廣探索”的燒錢時代,將加快企業聚焦主業和實現盈利的步伐。

作爲通聯數據的重要股東方,肖風直言此次“換帥”背後,是企業已完成技術探索與創新的1.0階段,已經找到合適的金融服務場景;如今邁入商業化落地與推廣的2.0階段,需要管理團隊擁有更強的技術背景,進一步展現前沿技術在資管行業的賦能效應與應用成果。董事會高度認可蔣龍豐富的金融科技研發背景,能助力通聯數據在新發展階段走得更好。

在肖風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認知智能會在資管領域的應用得到較大發展, AI輔助決策將成爲資管機構投資決策的標配服務。 誰能率先將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打造人機結合的新型投研算法模型,誰就有望在智能化投資時代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陪伴認知智能發展已經9年,判斷它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井噴期,或成爲改變資管業態的一種新力量。”他強調說。

智能算法不會替代基金經理“人腦”

《21世紀》:能否介紹當前科技對歐美國家資管業態所帶來的變革效應?未來科技與資管行業的日益融合,還將創造哪些資管新業態?

肖風:過去數十年,科技對歐美資管行業的變革,我個人概括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通訊技術發展對資管行業的影響,令金融數據信息溝通變得更具即時性,改變了交易員通過電話等傳統方式溝通金融市場數據信息的操作模式,由此形成了基於終端+專線的金融數據服務模式與金融交易業態,促進彭博(bloomberg)等機構興起。

第二階段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資管行業的影響,隨着影響金融市場的因素日益複雜,越來越多歐美資管機構需要獲取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輔助他們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大數據分析技術恰恰能有效解決他們這個痛點,能幫助基金經理洞察到自己尚未意識到的某些有價值市場信息。

第三階段是認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資管行業的影響,這類前沿技術聚焦挖掘海量數據之間的深度關聯,對有效信息進行彙總歸納,成爲資管機構的智能投研助手,提供更豐富的更具價值的投資決策參考。

坦白說,認知智能技術在歐美資管行業的應用,雖然相較於國內資管行業較爲領先,但其落地應用場景仍在探索階段,我們看到如今越來越多歐美大型資管機構已逐漸意識到它的使用價值。

此外,行業與市場上還存在着一個觀點,即神經網絡/AI深度學習技術所創造的某些投資結論,就像是一個“黑匣子”,因爲很多人無法解釋這個結論的“因果邏輯”而不信任他。我個人覺得,就像目前人類尚未全面瞭解人腦是如何吸收處理外部信息,但人腦依然充分展現其價值和作用。或許,AI智能技術所創造的一些投資結論的確存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但我們不應否定其價值。

《21世紀》:近年以來,越來越多歐美大型資管機構在金融科技、另類數據獲取分析、認知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投入鉅額資金,打造人機結合的智能化投資決策模型。相比而言,國內資管機構在使用應用這些前沿技術方面,存在着哪些差距?

肖風:近年,歐美資管機構在認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投資與場景應用方面,要比國內同行力度更高。我個人覺得,這很大程度是受到市場環境差異的影響。

首先,美國資本市場其實是一個全球市場,囊括各國不同行業優質企業且金融投資品種極其豐富,涵蓋大量跨市場、跨區域、跨資產類別、跨行業的投資品種,其金融產品複雜度遠高於國內金融市場。因此美國大型資管機構更看重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他們在如此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波動裏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令他們對前沿技術在海量數據分析的應用需求顯得更加迫切強烈。

其次,歐美資本市場相當成熟,由機構投資者主導,令各類資產定價相當公允,阿爾法超額收益相對比較難找,因此各大資管機構要想獲取超額回報,更看重通過獲取某些另類數據挖掘某些市場尚未關注的投資機會。

第三,就投資方法論而言,海外大型資管機構不僅僅依賴基本面分析作爲重要投資決策依據,對算法與投資模型比國內同行更加重視,這些算法與投資模型都需要海量數據與各類前沿性數據加工分析技術“輔助”,令他們對數據與金融科技的需求進一步提升。

相比而言,國內資本市場仍處於持續發展階段,比如A股投資者仍然以散戶爲主,不少國內資管機構發現使用傳統的基本面分析投資方法就能獲取較高的超額回報,對前沿技術在海量數據分析的應用需求和積極性就會相對較弱。

與此同時,國內資本市場仍然以境內資產爲主,且跨市場、跨區域、跨國別、跨資產類別的投資品種相對較少,令國內資管機構對海量數據獲取分析的需求和積極性未必高於歐美資管機構。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中國金融市場持續對外開放,越來越多海外資本入場帶來不同的投資策略與金融創新需求,加之國內資本市場趨於成熟,未來國內資管機構也會開始面臨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產品、越來越難找的超額收益,隨之日益重視藉助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預測,捕捉超額回報。市場的發展方向將驅動他們對金融數據、數據分析工具的需求日益強烈。

《21世紀》:隨着人工智能、認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資管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市場正形成一種觀點,即智能技術最終將取代基金經理,成爲未來金融投資決策的“大腦”,您認爲這是否屬於未來智能科技+資管的終極業態?

肖風: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某個智能化系統或某個機器人投資模型將所有基金經理“替代”,且這不是認知智能賦能資產管理的真正目標。

事實上,智能技術與基金經理人工投資決策之間,存在着極強的相輔相成關係。基金經理、研究員應該將有限的寶貴時間投入到跨行業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行業新知識學習,而目前佔用他們大量時間的基礎性工作,比如財務報表建模、比如對宏觀、行業和個股未來趨勢預判中的各類數據收集、統計和計算等,都可以交給機器去做,以騰挪出大量時間提升投資效率。

基金經理的最大價值,在於其投資決策的場景假設分析、推演能力——能提前洞察到別人尚未看到的經濟發展變化趨勢與行業波動跡象。 金融科技所能做的,是搭建一個全面詳盡的底層數據庫並輔以某些投資決策輔助工具,提升基金經理假設、推演和洞見能力,更好地捕捉獨特投資機會。

靜待認知智能“花開”

《21世紀》:近期通聯數據完成了CEO變更。作爲通聯數據的重要股東方和董事長,你是如何看待這次高層變動?

肖風:通聯數據發展至今,其實是不走尋常路。具體而言,我們的發展思路分爲兩步走。第一步,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從探索業務場景入手,即我們首先立足於深刻理解資管機構投研、投資決策、風險管理、投顧服務等各個環節,再致力於思考和探索如何將金融科技與這些業務環節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資管行業。在這種情況下,通聯數據前任CEO王政的資管行業深厚從業背景,很好地完成通聯數據前些年的發展目標與實施路徑。此外,過去十年期間認知智能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我們已經清晰看到了正確的方向和技術落地的場景,通聯數據隨之邁入商業化落地推廣的第二階段,需要強化技術發展邏輯,進一步展現最新前沿技術在資管行業的賦能效應與應用成果。新任CEO蔣龍具有深厚的金融科技研發背景,能助力通聯數據在新發展階段走得更好。與此同時,王政仍在通聯數據擔任董事會董事,協助通聯數據更好發展。

《21世紀》:隨着通聯數據新CEO上任,作爲重要股東方,萬向金融控股是否會要求他加快業務發展速度,令通聯數據在短期內給出靚麗財報數據?

肖風:作爲股東方,萬向控股從2012年起一直在堅定支持通聯數據發展。佈局認知智能技術也是萬向控股的重要戰略方向,作爲一個複雜的前沿科技,我們理解它需要一個漫長的孵化期,我們有信心“靜待花開”。

首先,認知智能在資管行業要取得廣泛應用的一大前提,是認知智能技術自身需趨於成熟,能協助各類資管機構創造更好的投資決策輔助效果與數據分析洞察效應。其次,資管行業對它的認可與接受,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所幸的是,前些年全球排名靠前的大型資管機構陸續採購通聯數據產品,表明他們對認知智能技術的接受度與認可度日益增加。這令我相信,認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資管行業的應用,即將迎來爆發期。

事實上,我們對認知智能技術在資管行業的應用發展,始終持有一個觀點,就是它在“含苞怒放”前,顯得默默無聞;一旦到了花開時,就會呈現指數級成長。不過,目前這個“爆發點”尚未來臨,我們仍得保持足夠的耐心與樂觀——靜待花開。

對於新任CEO和管理層 ,我們希望通聯數據在已經找到正確應用場景的基礎上,更全面提升認知智能的技術壁壘,包括數據應用、專業知識圖譜、認知智能等各個方面的提升,塑造資管行業認知智能的技術引領優勢。股東方對通聯數據未來十年仍將一如既往的堅定支持。

《21世紀》:隨着新CEO上任,通聯數據將如何形成與業內其他數據信息供應商不同的行業定位和特色優勢?

肖風:在基礎數據供應商方面,國際國內已經有很好的友商。通聯數據不致力於做同質化的競爭或打價格戰,因爲如果你的產品和別人“一樣”,只是價格上更低,在資管行業不太容易實現替代,畢竟用戶使用習慣導致替代成本太高。

所以,未來通聯數據還是要堅持“基於認知智能技術”的信息數據服務特色的。將基礎數據作爲我們的業務基礎,全力發展另類數據、各種認知智能的小工具小功能,以及數字中臺的綜合解決方案。我相信隨着認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以及資管機構對另類數據(挖掘差異化投資模型)的需求日益增強,這種業務特色會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元宇宙或創造新型另類資產

《21世紀》:隨着元宇宙持續火熱,元宇宙技術是否會成爲變革資管業態的新勢力?

肖風:近期我一直在關注元宇宙是否會創造全新的另類資產。回眸過去數百年的資本市場發展歷程,股票交易制度屬於工業時代的產物,如今隨着全球邁入全新的智能技術革新時代,區塊鏈技術創造出大量數字資產與去中心化的交易制度,元宇宙是否也會塑造新的數字資產類別與新的交易模式,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以往,衆多另類資產給全球大型資管機構帶來極其可觀的超額回報。比如美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年化平均回報相當出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團隊早早將PE/VC、大宗商品、對沖基金等另類資產納入資產配置組合,並賦予較高的投資權重。這些另類資產也最終給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帶來超預期回報。

不容忽視的是,元宇宙技術所創造的新型另類資產,必然伴隨着高風險與高收益。它的未來投資價值還主要取決於能否創造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21世紀》:隨着國內金融數據服務商日益增多,未來數據服務商之間是否會實現數據打通,更好地賦能資管機構?

肖風:我個人認爲,金融數據之間的打通,更可能出現在資管機構終端軟件層面,通過整合不同金融數據服務商的API數據接口與混合雲支持技術,資管機構可以整合來自不同金融數據服務商的數據,更高效地研發差異化投資模型與算法技術。

在數據打通過程,業界還需高度關注數據保護問題,不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別人的數據擅自交給其他機構使用。目前通聯數據的做法,是構建混合雲技術,即資管機構將自己的數據放在私有云實現本地化部署,公開數據放在公有云,從而在確保數據安全保護的情況下實現“共享”。

(作者:陳植 編輯:曾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