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5月17日,教育部消息顯示,劉元春同志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當天下午,上海財經大學召開教師幹部會議,宣佈了劉元春的任命決定,蔣傳海同志因工作調動,不再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官方信息顯示,劉元春是四川大竹人,1972年8月出生,今年即將年滿50歲。劉元春1989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學習,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1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是國內著名經濟學者,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的領軍人物,是分管智庫工作的副校長,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進行集體學習的講解老師就是劉元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過劉元春多次,其視野開闊且熟悉中國經濟和政策運行邏輯,擅長於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預判,2020年面對疫情衝擊建議出臺一攬子政策穩增長,在預判2022年經濟形勢時建議追求5.5%的經濟增速以實現充分就業。

我國高校爲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出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一職,意味着劉元春將承擔更多高校行政管理職能。5月17日,劉元春在任命大會上表示,要加快角色轉變和環境適應,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爲抓手,全面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分管智庫工作的副校長和經濟學者

官方簡歷顯示,劉元春1989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學習,1993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博士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6年任經濟學院副院長,2013年任科研處處長。2016年11月,劉元春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次月同時任校黨委常委。

梳理簡歷可以發現,由中國人民大學一路培養的博士畢業生劉元春,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23年後,要開啓新的征程——從北京到上海,從中國人民大學到上海財經大學,從副校長到校長。

劉元春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時,主要分管智庫工作。劉元春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首任執行院長,這個研究院是集人大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高校智庫,院長由校長擔任。人大國發院入選了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是六個首批入選的高校智庫之一,其在宏觀經濟、法治建設、社會保障、就業、G20、“一帶一路”等領域發佈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報告。

劉元春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像具備主場優勢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集合了人大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力量,聚焦宏觀經濟領域熱點問題發佈相關報告,劉元春是領銜人之一。CMF一年一度的年度報告,會對來年經濟形勢進行展望並提供政策建議,劉元春連續多年代表團隊課題組對外發布年度報告,堪稱人大宏觀經濟分析領域的一面旗幟。

高校智庫是我國諮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智庫研究報告成果可以內參或課題報告等形式觸達決策層,部分高校學者是政府部門座談會或報告會的座上賓,與政府決策部門有着較好的互動。

新華社消息顯示,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進行集體學習。中國人民大學時任副校長、教授劉元春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了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認真聽取了講解,並進行了討論。

有接近劉元春的人大老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經濟學科是人大的優勢學科,劉元春老師是人大經濟領域旗幟性的人物,他爲人比較勤奮,工作成果比較多,對學校的貢獻也比較多,他也是宏觀經濟學界很有影響力的學者。雖然會有不捨,不過新的崗位也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另有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劉元春出任校長意味着要承擔更多行政職能,但是某種程度上頭銜和學術成果可以相輔相成。

履新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5月17日下午,上海財經大學召開教師幹部會議的現場圖顯示,劉元春已經抵達上海。

劉元春表示,成爲上財人的一員並作爲新一任校長,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將全力以赴,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在黨委領導下與全校師生員工一起,爲當下的抗疫攻堅戰和學校新時期新使命而艱苦奮鬥。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財經大學上任校長蔣傳海,在安徽大學取得數學系本科和碩士學位,在復旦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成爲上海財經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教師,之後在上財工作多年,2013年12月任上海財經大副校長,2017年11月任校長。2020年10月,蔣傳海任哈爾濱市委常委、副市長。

上海財經大學是財經領域頗有影響力的高校,會計、金融、財政、稅務、經濟等是其優勢學科。近年由於財經領域是就業熱門,且身處上海這一中國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財經大學是諸多學子心目中的熱門高校。

按照教育部公佈的“雙一流”名單,“應用經濟學”是上海財經大學要重點打造的一流學科。

上海財經大學“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也凸顯了其“財經”特色,以及堅持“複合型、外向型、創新型”的風格。上財提出未來要形成“主幹、一流的經管學科,精幹、先進的法文理工學科”格局,“經濟學與商學”在世界一流學科行列中穩步提升。

上海財經大學提出,深化一流人才培養的內涵建設,本科生規模繼續穩定在8000人,研究生規模8500-8800人,留學生(學歷學位生)500-700人不斷優化各類學生結構。加強跨學科聯合研究,力爭在中國經濟學與商學理論體系上實現重要突破。優化多級智庫服務體系,力爭學校整體進入國家高端智庫行列。持續深入推進“服務國家財稅事業行動計劃”和“服務上海行動計劃”。

顯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對外合作等高校發展的重要議題,將擺在新校長的面前。

有教育界觀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找業內有聲望的人來擔任校長,能推動高校“雙一流”建設。校長很重要的職責在於找人,找到合適的師資和研究人員,來推動相關教學或研究工作。

有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財作爲財經領域專業性比較強的高校,在多學科相互聯動形成合力方面,需要向綜合型大學學習。從綜合型大學過來的校長,可以幫忙打開思路,推動形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近期,上海疫情出現明顯緩和,上海正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剛剛履新的劉元春校長,除了要考慮高校整體發展,當前還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作者:周瀟梟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