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在直播中連線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圍繞杭州是怎麼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如何爲市民提供便捷採樣服務以及目前已取得的成效等展開對話。

09:16

主持人董倩:杭州是從4月28日開始實行48小時核酸有效期,已經半個多月了,現在杭州市民對於每兩天要做一次核酸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在這半個月的實踐中,有沒有具體的例子,說明常態化核酸在發揮早發現的作用?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杭州實施48小時核酸檢測半個多月以來,杭州市民朋友對常態化核酸檢測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在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廣大市民朋友的支持表示感謝。自從48小時檢測以後,市民只要持有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就能出入公共場所,整個城市的活力充分釋放出來了。

舉個例子,在4月29日,我們進行48小時核酸篩查的時候發現一例陰性,但是到5月1日再次檢測時,突然發現是個陽性病例。我們第一時間封控了這一幢樓,管控了該小區,後續也沒有其他關聯病例出現,這樣對整個社會面的影響非常小。老百姓、企業,對我們48小時的核酸檢測都還是非常理解和支持。

主持人董倩:現在是48小時檢一次,未來是否有可能更改這個時間和頻率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我們現在主要考慮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速度非常快,代際傳播時間多爲48-72小時,那麼我們現在還是採取48小時常態化核酸檢測。後續將根據疫情動態變化做一些動態調整。短時間內我們將繼續保持48小時的核酸檢測頻率

主持人董倩:杭州已經設立了9896個採樣點,按照杭州常住人口1220萬人口算,平均1200個人會設立一個核酸採樣點,那麼我們是依據什麼標準和考慮來設立每個採樣點的?每個採樣點的建設標準,是否要規範和統一?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我們是按照“1530”的標準,即步行15分鐘內到達採樣點,排隊等候不超過30分鐘。對人羣密集的地方,我們充分利用黨羣服務中心、藥店、健康驛站、移動採樣小屋等形式,在全市設置了一萬多個採樣點,可以更加便利羣衆去進行核酸採樣。

主持人董倩:像杭州這樣大體量的常態化核酸,需要的物力和人力,夠不夠?用什麼樣的辦法解決?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前期杭州開展大規模核酸採樣,主要依靠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對正常的醫療秩序還是有點影響的,後來我們在這次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中,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除了利用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外,還充分發動民營醫療機構和藥店力量,廠醫、校醫,還聘任了離退休的醫務志願者,充實到採樣隊伍,全市現在共有6.2萬的採樣力量,每天配置採樣人員數量在1.2萬人以上。所以這方面是比較充足的。

主持人董倩:我們是否也算過一筆賬,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投入,與出現了大規模傳染需要大面積封控做比較,哪一個成本更小,代價更小?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是不低的,但與定點式、高強度的封控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本相比,這個成本要小得多。大規模的封控會導致經濟出現問題,社會面的穩定也會出現問題,這是沒法用經濟成本來計算的,所以我們綜合考慮以後,覺得還是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效果更好。當然,常態化核酸檢測不可能“一招致勝”,在堅持動態清零的同時,持續提升疫情防控綜合能力,比如提升快檢測、快流調、快隔離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築牢疫情防控的防線。

主持人董倩: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之下,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會給杭州的常態化防疫體系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比如,如果能夠早發現,是否就有可能避免進行大面積的封控,或者是靜態管理?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瑾:

通過48小時核酸檢測,我們要轉被動爲主動,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被感染者,第一時間找到風險人羣,把管控區域限定在最小範圍。我們也是綜合施策,一方面,通過48小時核酸檢測提高早發現、早處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全方位提升疫情防控的能力,比如我們在全市已經儲備了6.5萬間隔離酒店,我們也建好了自己的方艙醫院,也在全市搭建了上萬間健康驛站,同時,我們也不斷強化杭州市的省屬市屬醫院的醫療救助能力,一旦有重症病人出現,我們能及時進行干預、救治,全方位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一旦疫情爆發,我相信我們杭州也是借鑑了兄弟城市的經驗,吸取了教訓,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共同富裕丨民間期待徵集計劃》啓動

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一年以來,浙江務實探索,紮實開局。近期,浙江在線特別聚焦山區26縣及其山海協作支援地,推出系列報道“共同富裕丨1+1計劃”(點擊此處可查看往期報道與已徵集的期待),並啓動公益活動“共同富裕丨民間期待徵集計劃”。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許下您的共同富裕期待。我們將及時公佈期待並積極尋找圓夢人,有認領意向者也可通過活動頁面進行認領,工作人員將及時與您取得聯繫。

活動參與方式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