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羁旅艰辛 ,心情也会时好时坏。风平浪静、日光柔和之时,可以一路欢歌笑语、惬意悠然;风雪交加、昏天黑地之处,却只能困守客馆、焦急等待。

南宋有一位诗人经常外出公办,他趟过了无数条河,也翻过了无数座山,可谓阅历丰富、见怪不怪。可是诗人又是一位有心人,善于从寻常的素材中,谱写出令人惊艳的诗篇。下面分享杨万里的两首名作,简短的话语,却饱含哲理,值得收藏和赞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一)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27岁进士及第,曾在广东工作了三年,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诗人几经沉浮,足迹广布江南和岭南等地,所到之处,多有唱咏。这两首诗就创作于作者借宿在岭南松源镇之时,充满理趣,值得欣赏。

岭南地区遍布群山峻岭,诗人穿行其中,虽然感到非常疲惫,但也欣喜地领略到很多壮美的风景,同时也获得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

前两句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进的感受,同行者都觉得下山不用攀爬,省了很多力气。诗人却感慨地说,“莫言下岭便无难”,那些前来爬山的人,如果听说了这句话,估计会白白地高兴一场。“空欢喜”三字,立刻勾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读者一定非常好奇,于是便着急地想了解答案。

后两句阐述作者的观点,诗人认为,当大家艰难地翻越群山时,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就会立刻前来阻拦去路。“放过、拦”,采用拟人手法,极其生动。读到这里,大家立即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托物寓意,告诫人们不要松懈大意,大自然中遍布着险滩与暗礁,人世间更是充满了变幻和风险。

作者用质朴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正如道家所言,祸福相依、难以预料。工作和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像爬山一样,有时感觉压力山大,有时又极度放松,其实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只有学会张弛有度、并且按部就班,才能从容淡定。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二)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杨万里的作品清新平易、生动活泼,很受读者的喜爱。他观察细致,同时又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一些朴素的道理,从而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人生冷暖、生活悲喜。

作者在山间行走,总会经常留意一些自然景物,而在很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场景,作者却体察入微,更能从中发掘出新意。山林里到处是怪石嶙峋、奇峰险壑,碰到老杨这位有心人,可以被写入诗行,也是这些景物的荣幸。

前两句描述了山间溪流的流淌情况,溪水在奔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山石的限制和约束,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看似毫无规律,却体现出自然万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本质。

后两句抒写作者的感怀,“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流水没有人类的情感,作者却赋予其悲喜之情。有人认为上善若水,也有人描述柔情似水,但是它有时碰到磐石,就会怒气冲天、咆哮而过;有时流过平地,又会心平气和、愉悦悠然,仿佛一位调皮的大男孩。

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流水性格的人群,他们平时都是默不作声,勤奋踏实地工作,却经常被人无视。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又能独当一面,展现出雷厉风行、势如破竹的作风,令人刮目相看。杨万里不愧为南宋才子,颇有真知灼见,令人赞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