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遊戲姿態,孔教是工作姿態。每一箇中國人,成功發達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痛劑,撫慰受了創傷的中國人靈魂。”

《道德經》蘊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複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術優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闡述老子的哲學、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段話:

其安(局勢安定時)易持(把握時機),其未兆易謀(謀劃);其脆(脆弱)易泮(摧毀),其微(細微)易散(化解)。爲之於未有(矛盾未爆發時去處理);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爲(妄爲)者敗之,執(強求)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接近成功)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追求別人不追求的東西),不貴(重視)難得之貨;學不學(學別人不學的東西),復(彌補)衆人之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不敢妄爲)。

詩解這段話:無驕無躁首求真,無妄無執徐徐進;一以貫之貴堅持,慎終如始功始成。

一枯一榮是花木,一成一敗是人生。從歷史的長河來看,成功是短暫和膚淺的,失敗是永恆和深邃的。正視過去之失敗,可以坦然面對未來的失敗。

事物發展,有規可循。本章老子依據事物發展之“始、中、末”三段,給我們闡述了三個重要的道理。

第一,“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教導我們凡事之初,須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第二,“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強調了積累與堅持之重要。欲成一事,須循規律,徐徐漸進;拔苗助長,適得其反。第三,“慎始如終,則無敗事”。告誡我們,欲成大事,一須進取心,二須冷靜之大腦,三需一以貫之。

西漢初年有個叫石奮的人,天質平平,家歷四朝而不敗,可謂中國官場之一奇葩。他有四個兒子,皆爲朝中高官,年俸祿都是二千石以上,在加上他自己,正好是萬石,時人稱之“萬石君”。究其成功,其一,爲人恭讓;其二,處世節儉;其三,家教嚴謹。

三國時期,刀光劍影,星光璀璨。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之輩,無不胸懷天下,然而歷史終歸之於司馬懿,也得益於其一貫之慎始慎終。

爲山九仞,功虧一簣。聖人們防微杜慚,防患未然;慎始慎終,鍥而不捨;特立獨行,遵循大道。故鮮有失敗。

本章還強調了無爲無執之重要,刻意而爲,往往適得其反。無妄爲,不執念,順其自然,人生無憂。

但有道德常盈懷,歲月從來不敗人。人的一生,拼到底,拼的是文化,拼的是品德,拼的是一以貫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