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併一般是“學校+學校”模式,也有“高校+科研院所”模式,但關注度不高。近些年“高校+科研院所”模式似乎逐漸多了起來,目的是通過科學促科研、科研推學科的方式達到1+1>2的效果,提高辦學檔次與水平。

那麼,通過這種“高校+科研院所”模式而成的大學有哪幾所呢?最終能否真正達到目的呢?這樣組合出來的高校實力是否真的有所提升呢?下面分析以下幾所高校。

(1)山東交通學院。

2016年10月,山東省內燃機研究所被整建制併入山東交通學院。這是山東科研院所整建制併入高校的第一家,屬於該省高等學校綜合改革的先行試點案例。根據改革方案,整建制併入山東交通學院之後,該研究所不再轉企改制,64名在職人員納入山東交通學院人員控制總量進行管理,其事業身份記錄在案;離退休人員統一由山東交通學院服務和管理;研究所資產、債權債務一併劃轉山東交通學院。

這兩個單位屬於同類項合併。內燃機研究所是集內燃機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內燃機及零部件產品質量檢驗和環保認證檢驗爲一體的科研機構。山東交通學院又設有設有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交通運輸、汽車服務工程等專業,在學科與專業上具有極高的契合度。

研究所擁有多個技術研發平臺、國家級檢驗檢測平臺和行業服務平臺,在內燃機節能減排及測試技術研發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這些平臺完全可以融入到專業教學之中,強化實踐環節的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技能。加上山東交通學院原有的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實踐教學能力顯然立即得到提升。

山東交通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爲主的應用型高校,合併之後,立即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A類),成爲“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單位,2020年入選省“高水平學科”建設高校,2021年獲批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

(2)青島科技大學。

2017年3月,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正式整建制併入青島科技大學,轉化爲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化工研究院。根據合併方案,化工研究院整建制併入青島科技大學之後,106名在職人員納入青島科大控制總量管理,其事業身份記錄在案;離退休人員由青島科大提供服務和管理;研究院的資產、債權債務一併劃轉青島科大。

此次併入的直接利益是,山東化工研究院成爲青島科技大學的科研機構,研究院所在地也成爲青島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從而形成青島、高密、濟南“三地五校區”的辦學格局。化工研究院在飼料添加劑、化工中間體、橡膠助劑等領域的應用開發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與青島科大在學科背景、技術特色、服務行業等領域高度關聯,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青島科技大學前身源於1950年創辦的瀋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1956年遷至青島,是原化學工業部直屬重點高校,現爲山東省屬重點建設的大學和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該校是國內第一家設立橡膠專業也是亞洲唯一的橡膠專業領域高校,被社會讚譽爲“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3)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

2017年5月,山東決定整合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組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按照方案,撤銷原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的建制,其編制、人員、資產債權債務整體劃入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同時保留山東省科學院牌子。

整合後的新齊魯工業大學匯聚了山東省優質的科教資源,定位爲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具體目標是,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整體辦學水平位居國內工科大學前十位,輕工、食品、材料、機械、電子信息等學科領域進入國內一流、世界先進學科行列。

校院合併之後,齊魯工大得到較快發展。2017年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2018年6月與棗莊市共建棗莊研究院,2019年9月海洋技術科學學院成立,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12月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衝一流”建設高校。

(4)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018年11月,地處泰安市的泰山醫學院被宣佈與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省會單位合併,組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合併之後,該校在濟南設立主校區,秒變成省會高校,進入快速發展軌道。該校目標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醫科大學”,所以稱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目標自然是至少成爲省內第一。

合併之後,該校就擁有了博士學位授權,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全職兩院院士4人,國家級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高級人才。僅從全職院士數量看,“山一大”也多於一些醫科強校。

(5)杭州醫學院。

2019年9月,杭州醫學院與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合併組建新的杭州醫學院。新的杭州醫學院組建後,按高等學校建制,原管理體制不變。原杭州醫學院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的人員、財產、債權債務等整體納入新的杭州醫學院。

根據合併方案,五年內通過加強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學科專業佈局,調整人才培養層次結構,努力爭取成爲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各項辦學指標接近更名爲杭州醫科大學的要求。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始於1950年1月創建的浙江省立衛生實驗院,曾經與浙江醫學院合併之後分離,1985年改名爲浙江醫學研究院,1987年更名爲浙江省醫學科學院。該院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40餘人,其中包括院士2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43人,還有10人次被評爲國家、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

該院科研平臺衆多,擁有省實驗動物與安全性評價等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設用WHO人類蠕蟲病合作研究等多箇中心,擁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該院承擔了包括國家973、863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研支撐計劃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而且累計獲獎400多項。

(6)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2019年10月,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進行合署改革,合署後的名稱爲“山西農業大學”,同時保留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的牌子。一年之後,山西農業大學低調地將學校註冊地更改爲“太原”,正式成爲一所省會高校。合併之後,就擁有了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衆多國級、省級科研平臺,其目標是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地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

原來兩個單位的科研團隊各有特色,但力量分散,合併之後,農大的7個學院與農科院的9個研究所(中心)整合爲10個新學院,人才、學科、研究所、實驗室各種資源實現共享。農科院不缺項目和基地,缺的是人,農大不缺人,卻缺少項目和基地,兩者正好形成互補。在科研上,農大的強項是基礎研究,農科院的強項是應用研究,合併之後也形成了優勢互補。

合併之後,兩家變一家,資源統一調度使用。農大師生除了利用農科院(現太原龍城校區)的昆蟲標本館等資源之外,又在大同、忻州、呂梁等8個專業研究所建立了本科生實習實訓基地。科研人員走上講臺,把科研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引入教學實踐;青年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在實踐中鞏固學習所得。

(7)中國農業科學院大學?

2021年7月有消息傳出,中國農業科學院將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在保定創辦“中國農業科學院大學”。如果這個目標最終實現,那麼就是繼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籌)之後,我國第四所科學院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於1957年,位於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擁有34個直屬研究所與9個共建研究所,全院科研人員5000多名,其中包括13名兩院院士,在校研究生規模近5000人。建成49個國家與部門重點實驗室、29個國家與部門野外臺站、27個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大量科研平臺。

河北農業大學位於保定市,1995年由原河北農業大學與原河北林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河北省與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大學。河北農大共有5個校區,設有93個本科專業,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列爲河北“雙一流”建設高校。兩個單位如果合併,將是一所超級大學,其實力極有可能超越中國農大,而是農業第一校。

(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在“高校+科研院所”合併模式方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可能是第一家。1999年9月,同處陝西楊陵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七個單位合併之後,一躍成爲副部級單位,進入“985”高校之列。西北農大目前設有74個本科專業,擁有14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國家重點學科,全日制本科生近2.1萬人,博、碩研究生9600多人。

網友們,“高校+科研院所”合併模式確實能夠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由一般高校進入研究型大學之列。這也是一些高校選擇這種合併模式的主要原因。不知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供閱讀者欣賞。謝謝閱讀與關注。#高考擇校#

(本文爲原創,百家號“教育透鏡”首發和唯一發布;本號未在其它網站設立相同賬號或其它賬號;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有所大學:通過合併省會單位,秒變省會高校,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三所高校搬到省會辦學,讓人羨慕:有你所在學校嗎?

面對“註冊地市域範圍”規定,幾所高校“向省會挪動”能否成行?

“河大”整體搬到鄭州,能否超越“鄭大”?

校徽引發的思考:“中國地大”合併一處,還是分爲兩校?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