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袁隆平之子啓動袁夢計劃3.0:已創造興安盟水稻產量新高

5月18日,在袁隆平院士逝世週年前夕,袁隆平院士之子袁定陽再次北上興安盟,爲袁隆平院士蠟像揭幕,並宣佈啓動“袁夢計劃 3.0”。  

“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內幫助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目標的技術模式驗收,創造了興安盟水稻產量的新高,耐鹽鹼水稻也連續三年遞增,並打破了興安盟耐鹽鹼水稻產量的歷史記錄,實現高產、穩產!”袁定陽說,他一定要握緊“接力棒”,讓“袁夢計劃”造福人民。

袁隆平院士離開他所熱愛的這片土地和事業已近一年了,回想過往,歷歷在目。自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戶興安盟以來,從30000份到16000份的樣本優選,從零基礎到13個表型穩定的高世代水稻新品系的培育、推廣,興安盟水稻產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打造出專屬於興安盟的水稻好品種,已經有3個新品種獲得內蒙古品種審定證書。

粳稻育種有成績。獲得各世代育種材料22935份、種質資源材料1708份。13個品種參加內蒙古區試;4個品種完成生產試驗,待審定;3個品種通過審定。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西白音基地示範田平均畝產達715.3公斤,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內幫助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目標的技術模式驗收,創造了興安盟水稻產量的新高。

耐鹽鹼水稻育種有成就。種植各世代育種材料1106份、種質資源材料152份;耐鹽鹼水稻平均畝產537.5公斤,連續三年遞增,並打破興安盟耐鹽鹼水稻產量的歷史記錄,實現高產、穩產。

栽培研究有成果。開展播期、密度、栽培方式、控制灌溉、秸稈全量還田及旱作試驗研究;形成技術模式或規程6個。

信息化研究有成效。在育種基地、節水基地、鹽鹼地基地建設信息化系統,通過對水稻全生育期的長期定位觀測,研究水稻產量品質與農藝措施、產地環境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傳承是最好的感懷。眼下,興安盟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正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幫助下,繼續加快優質水稻新品種培訓、高產高效新技術研發,推動良種良法集成示範,形成涵蓋全產業鏈的水稻產業研發體系,爲打贏種業翻身戰、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爲“中國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做出新貢獻。

(原題爲《袁隆平之子握緊“接力棒”,跑出水稻單產新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