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網獨家回應被訴風波稱系“因對手打壓” 起訴者:不認可其說法

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

5月22日,針對趙德馨夫婦起訴知網引發系列風波事件,知網工作人員王麗(應採訪者要求,使用化名,不公開其職務)向封面新聞作出了獨家回應。

此前,90歲退休教授趙德馨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表示,他和夫人共有100餘篇文章被知網“擅自收錄謀利”,知網工作人員冒用簽名辦理了稿酬銀行卡;在維權過程中,他曾接到某期刊的“封殺”電話。

王麗稱,銀行卡是經趙德馨授權代辦,由工作人員代爲簽字領取,10年以來,每年都會往裏邊打款,所有款項原封不動無領取記錄。

王麗介紹,目前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和整改,但整改工作非常困難,“文章授權糾紛是歷史問題,在整個行業都存在。情況很複雜,已經上報給相關部門,看看到底怎麼整改。”

對上述說法,趙德馨回應稱,未授權代辦銀行卡,對所有數據庫平臺一視同仁,不存在合力打壓知網的情況,“一切以證據說話,希望知網向法院提供相關證據。”

回應1:

“私立賬戶”是統一代辦的賬戶 10年稿酬按時支付但無人領取

趙德馨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2006年曾接到知網寄來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已提前印製,他按要求填寫了銀行卡號、身份證號並簽名。

他說,協議約定,知網將他牽頭編著的《中國經濟史辭典》收錄,向用戶提供檢索和下載服務,每檢索或者下載一次,向趙德馨支付1.3元或1.4元。

趙德馨表示,2016年他帶領同事、學生修訂該書時,發現下載一次需要付費26元,於是着手蒐集證據準備起訴知網。截至當時,協議簽訂10年期間趙德馨未收到一分錢稿酬。

“他們說這些年已按時發放稿酬,但發放到了另一個賬戶。說合同上的卡號不能對公打款,某年某月我在清華大學某銀行網點辦了新的賬戶,還簽字授權同意打款到這個賬戶。但賬戶不是我辦的,簽字也不是我籤的。”趙德馨說,知網工作人員與他溝通時承認,簽字是由知網員工代簽,之後他在原賬戶中兩次收到共計600餘元的稿酬。

趙德馨認爲自己的原始賬號能正常收到稿酬,證明“非對公賬戶不能打款”的說法不可信。

對此,知網工作人員王麗解釋稱,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趙德馨一人身上。

“不止一位作者提供的賬號不合要求,我們統一與作者聯繫,取得授權,拿着作者的身份證複印件在銀行辦理新賬戶。領取銀行卡時,不可能麻煩老先生親自前來,就由工作人員代簽名字,之後寄給作者。”

王麗表示,趙德馨教授曾因簽名問題起訴知網和銀行網點,銀行調出了辦理賬號的檔案資料,證實是趙德馨授權辦理,之後案件撤訴。“我沒有具體經辦這件事,不知道資料裏有沒有授權書。得知他一直沒收到我們寄出的銀行卡,出於尊重就把後期的稿酬打到他原來的賬戶裏。沒有事先與他溝通,造成了後續誤解。”

王麗介紹,代辦的銀行賬戶中,10年來都按時匯款了,且沒人取款過,趙教授若不信可憑身份證明將賬戶掛失,查看裏邊所有的款項進出信息。

“不存在冒領。當時很多年齡大的作者都出現這種問題,也都是按批次統一代辦。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寄件底單,確實拿不出證據證明給他寄了銀行卡。”

回應2:

授權糾紛是行業歷史遺留問題 知網無法干涉期刊的行爲

王麗表示,此次訴訟維權風波爭議焦點是趙德馨夫妻的文章授權問題,其中涉及複雜的歷史原因,並不能簡單理解爲“知網盜用教授文章賺錢”。

在系列案件判決書中,知網多次表示涉案文章獲得了高校或期刊授權,法院認爲此授權不能代表創作者的授權。

對此,王麗解釋稱,這種授權模式是知網在中國開創的先河,期刊對選用的文章起到初步篩查作用,知網直接與期刊簽約,期刊負責與作者解決授權問題,知網銷售的文章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給期刊,期刊再與創作者分成。“2006年前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可以這樣操作,這屬於法定授權,可不通知作者。我們也是徵求了版權部門同意,拿到了版權部門審批的格式合同,用這樣的合同去跟期刊簽約。”

王麗介紹,很多期刊論文是集體作品,作者最多的有上百人,甚至一些作者已經去世,以知網公司的體量,不可能針對每一篇文章獲得每一位作者的單獨授權。“也有人建議建立一個機制,平臺直接給作者付稿酬。我們去徵求期刊的意見,期刊也說你們不可能完成,過程太複雜了。”

王麗認爲,在系列侵權案件中,知網是間接侵權,期刊是直接侵權是第一責任人,但類似案件侵權者中並沒有出現期刊的身影。

她說,期刊人手有限,不願意去針對每一個創作者做額外授權。即便有些期刊在刊登稿件之前,與作者有相關授權協議,約定期刊可不經過作者同意,直接把文章授權給知網使用,但在實際案件審理中,這種協議會被判定爲霸王合約。

“因爲期刊對作者而言處於強勢地位,大部分作者爲能在期刊發表作品,對期刊會天然地服從。”

王麗稱,期刊在知網面前同樣屬於強勢地位,期刊具體與作者如何解決授權問題,是不是支付稿酬給了作者,知網無法干涉。

“問題就卡在這兒。”她說,沒有法律條款把授權問題明確規定下來,所有數據庫平臺都是這樣操作,也都同樣面臨侵權風險和相應訴訟,“這是整個行業從發展過程中沒解決的漏洞,發酵至今成了問題。”

回應3:

知網“面臨整改困難”,起訴風波是“因對手打壓”

王麗稱,因遺留下大量複雜授權關係問題,知網整改工作面臨困難。

“目前還沒有較妥善的解決方式。尤其是已收錄了大量舊刊內容,又不能直接下架,繼續上線又面臨侵權風險。這種尷尬局面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解決。”

王麗表示,目前知網還處於整改中,也在接受反壟斷調查,知網會把面臨的困惑、困難反饋給相關部門,等相關部門研究如何解決。

封面新聞記者查詢裁判文書發現,超星、萬方、維普等行業頭部平臺,均有類似授權糾紛案例。其中,超星與知網相互有360多起著作權糾紛,相互指責對方將己方取得獨家授權的文章擅自收錄,並提供付費閱讀、付費下載。

對此,王麗稱,“知網受到了同行對手打壓,包括趙德馨教授起訴也是受到對手影響。”

“趙教授之前把他的作品全部獨家授權給我們的競爭對手,然後競爭對手向我們起訴。我們清查整理出他的作品,做了風險規避。但他和競爭對手之後解除授權,再以個人的名義再對我們訴訟。趙教授的代理律師和超星起訴我們的律師是同一個人。”

王麗稱,趙教授對知網不信任,雙方無法很好溝通,“趙教授可能還不清楚自己受到了他人影響”。

起訴者:

不認可知網說法 建議知網向法庭提交證據

5月23日,趙德馨教授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目前尚未收到知網對他提出的整改意見回覆。

“我沒有授權給超星,我同樣起訴過超星。對我來說,超星、萬方、知網這些平臺都是一視同仁對待。”

趙德馨表示,“知網代辦賬號的說法是撒謊”。

他說,當時撤訴是爲集中精力打文章侵權官司,目的是把冒名辦理銀行卡的案子放在最後,自己當時到底有沒有授權,知網是不是寄出了銀行卡,這些證據都可以在法庭提交。

封面新聞記者查詢裁判文書網看到,2013年趙德馨曾起訴超星,併成功獲得賠償。當時趙德馨的律師爲林某。

此後,“林某”以不同律師事務所律師的身份,作爲超星的代理律師,出現在超星與知網、超星與其他出版社的訴訟案件中。

這些案件中的“林某”是否爲同一人,封面新聞記者分別聯繫上述幾家律所,其中一家律所表示目前律師團隊中查無此人,或許是已經離職;其他幾家律所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封面新聞記者希望通過趙德馨先生聯繫林律師,趙德馨表示已徵求林律師意見,林律師回覆稱太忙,不便與記者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