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 據西班牙《消息報》網站5月22日報道,全球流行病造成的死亡人數比歷史上的所有戰爭都多。僅1918年和1919年的流感疫情就導致5000多萬人死亡,和二戰死亡人數差不多。從1950年至今,人類遭受了非典、豬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黃熱病、艾滋病、拉沙熱、霍亂等衆多疾病的侵襲。

世界經濟論壇在一份報告中稱:“每個月,世界衛生組織都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的5000個疾病早期預警信號,其中約300個需要進一步調查,其中30個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實地研究,以確定其導致疾病流行的可能性。”

除新冠肺炎病例增多外,從今年1月至今,西班牙已發出兩個嚴重警告:一個是肝炎,另一個是猴痘。

然而,大流行病的經濟成本一直難以估量,因爲並非所有數據都能被掌握在手中。世界銀行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度到重度大流行病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損失約爲57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西班牙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或全球GDP的0.7%。這份報告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兩年完成的。那麼現在一場大流行病造成的損失會上升到多少?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發表的另一項關於2003年非典經濟影響的研究認爲,很難了解非典的經濟影響,因爲那是無法計算的。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時,約有8000人被感染,造成約800人死亡。非典病毒是自2020年以來爲我們所知的新冠病毒的“前輩”,也是一種冠狀病毒。英國《經濟學人》週刊2014年大膽計算出其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超過500億美元,但沒有透露信息來源。

2015年,韓國暴發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由於疫情非常本地化,只有1.6萬人需要隔離;38人死亡。從理論上講,衝擊很小,但那次疫情導致消費者行爲發生實質性變化。例如,前往該國的遊客減少41%。此外,韓國民衆都避免前往餐館、劇院和購物中心。韓國央行還將基準利率下調至歷史最低水平以提振經濟。

大流行病對非洲經濟造成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英國《柳葉刀》週刊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中稱:“由於埃博拉病毒引發的疾病,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等西非國家的累計經濟損失至少相當於GDP的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