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小琳

去年大宗業務風險疫情及原料漲價等影響,定製家居市場今年出現新調整。

每年3-4月都是家居銷售的首輪旺季,但今年第一輪的促銷時間比往年持續更久:“3月的‘315’促銷活動一般是持續到月底。但如今各大品牌都在搞促銷、上新品,導致我們也不敢退出。”廣州一位家居門店銷售經理告訴界面新聞。

宏觀層面,過去四個月的家居零售數據呈現微降。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1-4月份,傢俱零售450億元,同比下降8.9%。

市場的不景氣,和今年來全國多地爆發的疫情有關。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部指出,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家居消費需求受到一定鉗制。比如疫情防控使得消費者外出和公共接觸減少,包括家裝後期的施工、安裝、交付等環節暫停,家裝消費需求發生後移。

不過在家居行業,這些影響可能都是短期的。根據以往的經歷,建材家居作爲剛需型消費品,延遲、積壓的消費需求一般會在疫情得到控制後陸續釋放。

從市場面來看,今年家居行業“套餐風”盛行。據瞭解,自“315”促銷月以來頭部定製家居企業就以“整家套餐”形式率先發起了新一輪的“價格戰”。

例如,歐派家居、索菲亞、顧家家居分別推出全新29800元/39800元/49800元整家套餐,同時志邦家居金牌廚櫃也分別推出多款套餐這些套餐內容包括定製衣櫃、櫥櫃、廚電和軟裝等品類。

這次的營銷週期比往年更長。以4-5月爲例,第一陣營的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仍在不斷推出新品。

其中,歐派衣櫃降低整家定製門檻,推出9999元套餐,通過更低的總價吸引消費者購買。

索菲亞集團互聯網品牌米蘭納近期推出一站式16800元整家套餐,提出套餐內、套餐外同價優惠;尚品宅配也在春夏新品發佈會上發佈了49800元一口價拎包套餐。

“一口價”、“拎包入住”、“套餐內外同價”,從性價比到質價比,家居企業C端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針對這一現象,多位行業人士認爲,定製家居企業今年這輪的集中促銷的確以優惠讓利消費者。

一位廣州Top3定製家居品牌門店店長告訴界面新聞:“套餐是真的優惠,今年家居套餐價格沒有漲,但每年我們都會收到一個五金配件價格表,新的價格表一般發生在6月中旬,不過這對消費者影響不大,因爲佔比很小。”

同時,在這些“套餐戰”“價格戰”背後,定製家居企業主要目的還是提升銷售規模。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向界面新聞表示,當前家居市場景氣度有待繼續提升,做套餐促銷屬於常規操作。這些系統性讓利和優惠,目的還是爲了提高客單價,通過犧牲利潤率來提高營收。

王建國進一步指出,類似“整家定製這些新營銷概念出現,定製家居企業一般都會跟進。一方面,節約營銷廣告成本,大企業造概念花費一定時間和經濟成本,這些概念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跟進符合行業趨勢,當行業集體推同一件事時,對消費者必然會會帶來一定影響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受疫情影響、原料漲價及地產行業調整等因素影響,定製家居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出現下滑,增收但不增利現象明顯。

同時,由於去年不少建材家居企業受上游地產商債務問題影響,在大宗工程的業務上,定製家居企業變得相對謹慎。受此影響,許多公司也逐漸將業務重心放回C端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如今面對個性化、一站式的家裝需求,市場盛行的“整家概念”要落地往往需要強大的供應和整合能力。

王建國認爲,並非規模化的頭部定製家居企業整合能力就一定強,這取決於企業自身基因:“部分頭部企業雖然是細分領域單打冠軍,但其不一定具有較強整合能力,例如櫥櫃領域綜合能力強的企業,整合能力或許更勝一籌,因爲衣櫃領域因爲不涉及水電等隱蔽工程,它更像家居產品,整合能力要求相對較弱。”

“同時,有些垂類實力弱但早期就從事品類整合嘗試的企業,身上有着多重基因,其整合能力相對較強。”王建國對此表示。

2022年,在家居市場盛行的“套餐風”的背後,各品牌間的價格戰已經正式打響。然而,依賴套餐和綁定更多品類來提高客單價的方式,是否真正能爲家居企業帶來營收規模增長,仍尚需時間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