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實習生陳杰傑 北京報道

記者自大宗商品資訊機構金聯創穫悉,近期“三桶油”對管道氣銷售政策進行較大調整,多地相應調節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主要能源價格暴漲,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緊張,氣源價格持續走高,國內天然氣市場供應也發生較大變化。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韓昊志介紹稱,在供應偏緊及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2022-2023年管道氣銷售政策出現較大調整。多地也按照當地實際情況,並結合非居民天然氣上下游聯動機制,調整非居民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有包括東莞、中山、泉州、揚州、馬鞍山、廊坊及漳浦在內的7地調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漲幅約17%-46%不等。

其中,東莞的非居民用氣價格調整幅度最大,由2.57-3.21元/立方米調整爲3.76元/立方米,漲幅約17%-46%;中山次之,漲幅爲30%。廊坊市2022年非供暖季非居民用氣價格較2021年供暖季價格下調4%,但較2021年非供暖季價格上漲17%。

韓昊志介紹稱,因爲管道氣主要供應商對北方市場供應減量較少,河北整體管道氣供應相對充足,因此廊坊非供暖季價格有小幅下降。

從整體上來看,本次多地對非居民用氣價進行調整,主要是受天然氣企業氣源成本增加及供需關係緊張的推動。

金聯創介紹稱,近期,“三桶油”確定2022年-2023年年度管道氣銷售政策,2022年用戶合同期量按照該用戶上一年同期使用量的80%-95%進行配置,價格較基礎門站價格的上浮比例普遍爲20%-95%,且今年管道氣合同量將執行一省一價。這也就導致天然氣企業氣源成本增加,且管道氣供應量相對收緊。

從海外市場來看,東歐地緣政治衝突以來,國際天然氣、原油價格大幅攀升,國際市場的高氣價傳導至國內,天然氣企業氣源成本也隨之增加。

金聯創數據顯示,5月23日,東北亞LNG現貨價格爲21.99美元/百萬英熱,同比上漲115.38%,歐洲TTF現貨價格26.42美元/百萬英熱,同比上漲199.55%。東莞市發改委在一份政策解讀中表示,當地已經出現管道天然氣價格成本倒掛的現象。

地緣政治衝突下,中國LNG現貨進貨量也相應減少,國內主要LNG進口商部分長協資源轉售至歐洲。據海關數據及金聯創船期數據顯示,1-5月,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約爲4129萬噸,較2021年同期下降約17%。企業外採LNG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非居民天然氣價格上行調整。

液化天然氣市場,在需求疲軟的牽制下,5月華北地區液化氣價格以區間震盪爲主。根據金聯創數據,截止到5月24日,華北地區民用氣價格區間在6086元/噸-6369元/噸,原料氣價格區間在5736元/噸-6126元/噸。

金聯創分析指出,5月華北地區液化氣價格波動區間較前期明顯收窄,但終端庫存消耗速度慢,需求面疲弱是主要牽制因素。

目前,中捷石化液化氣處於停出狀態,天津石化以自用爲主,供應量維持在低位,對市場走勢有一定的支撐。但北京等地防控措施較爲嚴格,隨着氣溫逐漸升高,消費淡季特徵明顯,下游雖有剛需補貨,但採購量較少,且補貨週期較長。

金聯創分析指出,目前原油雖依然維持高位運行,但走勢震盪且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當前進口氣價格與國產氣價差較小,國內液化氣市場暫無利好支撐。預計5月末及6月初,華北民用氣市場價格仍不容樂觀,區域內供應也普遍偏少,煉廠仍有挺價意向,價格調整幅度或有限,以低位震盪爲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