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奈田悠佑

無法搶佔大型企業的市場,陷入苦戰的中國高科技新興企業正在增加。作爲中國屈指可數的“獨角獸”企業(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在世界上率先使顯示屏可摺疊的智能手機實現商品化的柔宇科技就是代表性案例,原定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也已撤回。在源自中國的“獨角獸”不斷湧現的短短數年後,就已迎來淘汰的浪潮。

“我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幫助柔宇科技引進戰略投資者”,4月題爲《拯救柔宇》的異樣的文章出現在SNS(社交網站)上。

作者是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是在柔宇科技的公開資料裏被記載爲獨立董事的人物。針對該公司的窘境指出,儘管擁有技術實力,但陷入資金困境。

中國媒體也相繼報道了柔宇科技的經營問題。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一部分高管的薪酬在2021年出現拖欠,最近員工被要求休假3個月。員工人數也在約2年裏減少一半,減少至700人左右。

柔宇科技是由在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學的首席執行官(CEO)劉自鴻於2012年創建的。

2018年披露世界首款顯示屏可摺疊的智能手機,2019年啓動量產供貨,由於領先於智能手機和顯示屏行業的王者韓國三星電子,一舉受到關注。

以先進性作爲賣點,融資也很積極。吸引廣東省深圳市出資的基金等的資金,投資60億~70億元的面板工廠於2018年投產。調查公司IT桔子統計顯示,估值截至2020年5月達到60億美元,與世界無人機大型企業大疆創新(DJI,估值爲220億美元)一起,成爲深圳代表性的“獨角獸”企業。

但是,以隨後的上市融資爲轉折點,情況急轉直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面向高科技新興企業的市場“科創板”於2020年底受理上市申請,預定融資額超過144億元,但柔宇科技2021年2月突然撤回了申請。該公司的說明顯得含糊,但不少分析認爲,在最早實現產品化的智能手機銷售不穩定的背景下,過度急於多元化。

調查公司艾瑞諮詢(iResearch)的調查顯示,預計中國的可摺疊智能手機供貨量到2025年達到1380萬部,增至2020年的12倍。不過,另一家調查公司艾媒諮詢預測認爲,華爲技術的產品獲得75%消費者的支持,而柔宇科技僅爲2%。

面板對外銷售的阻礙也很高。中國大型面板廠商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和華星光電(CSOT)也使自身的柔性面板進入實用化。與華爲等最終產品廠商建立了穩固的供求關係,並未給新興企業以可乘之機。

此外,攜手法國路威酩軒集團(LVMH)和歐洲空中客車的應用領域摸索也分散了投資。深圳的貿易商相關人士指出“過度尋求擴大業務領域,(收益的)增長速度並未提升”。2019財年(截至2019年12月)最終損益爲虧損逾10億元,2020年1~6月虧損9億6千萬元。營業收入2020年1~6月僅爲1億1千萬元左右,業績也不容樂觀。

無法瓦解大型企業的市場,在融資方面陷入苦戰的公司不僅限於柔宇科技。同樣的新興科技企業出現激增。

在科創板取消IPO計劃的情況2021年超過81起,激增至2020年的2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近年來重視投資者的權利保護,正在加強對IPO的實際業務和經營狀況的監督,這被認爲產生了影響。

農業用無人機企業極飛科技(XAG)也是案例之一。今年4月決定撤回在科創板上市的計劃。面對面向農業的產品齊全、在國內外無人機行業掌握很高份額的大疆創新,極飛科技在擴大客戶網方面陷入苦戰。IPO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極飛科技2021年1~6月的最終虧損達到8500萬元。

涉足語音識別AI(人工智能)的雲知聲智能科技和開發自動駕駛傳感器的禾賽科技也在2021年取消IPO計劃,改爲了繼續從基金等籌集資金的方針。都是與大型IT企業和電子零部件廠商等對手展開激烈競爭的領域。

中國2010年代各地誕生了衆多高科技新興企業。但目前的業務環境和融資環境日趨嚴峻,淘汰的腳步聲也許正在逼近。(來源:日經中文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