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生就好像是在大海上航行一般,自己在给自己的船掌舵。如果船的重量太轻就无法在海浪和风向中自如前行,如果舵手内心浮躁可能船就无法保持明确的方向。所以君子在前行的时候始终不离辎重,守住立身之本,哪怕在人生中经历荣华富贵,也能淡然处之,而不会迷失方向。

01、如何找准重心?

如果可以找准重心,人生的前行过程应该就是会走得很稳。这里来看个人的辎重有哪些呢?最重要最根本的,应该就是“道”。顺道而行,既可以是顺应整体的洪流前行,也可以是顺应万物的规律处事,这样个人应该也是处在积德的过程之中。

02、如何保持清静?

心是君主之官,需要它来给人指引方向。如果内心中有着杂念妄想,心就很难感知到来自整体的方向指引。所以就是需要把内心的杂念妄想给清除掉。这样当内心保持清静的时候,就不会受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哪怕是有荣华富贵也能够淡然处之。这样人生前行的方向就会一直很清晰。

具体如何来保持清静,这也是需要去持续的修行精进的。修行老子第十六章的法门,保持致虚极,守静笃,那么内心就会感受到清静的感觉。个人的内心可能还是时常会有杂念妄想,但随着修行的持续,内心会越来越感觉到清静,杂念也就越来越少。

03、找准重心、保持清静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人生。对个人而言,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它会一直告诉个人要去向哪里。重心也是极为的重要,它会帮助个人稳健的前行。保持清静的状态下,个人会清晰的感知到整体的指引。守住重心的情况下,个人会持久稳健的前行。这样的话个人会是一种顺道而行的感觉。前行的过程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也不会觉得有所执着束缚。

反观个人,有时候会觉得内心少杂念,在做着热爱的事情。但是也有的时候,自己会觉得有杂念,没有守住重心,这样就好像自己迷路了一般,偏离了原来的航线,结果需要自己花时间和精力重新再调整方向回归主航线。所以在这方面个人的确还是需要不断的精进,清理自己的杂念妄想,让内心变得越来越清静,如此更好的去顺道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