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遊戲姿態,孔教是工作姿態。每一箇中國人,成功發達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痛劑,撫慰受了創傷的中國人靈魂。”

《道德經》蘊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複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術優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闡述老子的哲學、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人生就好像是在大海上航行一般,自己在給自己的船掌舵。如果船的重量太輕就無法在海浪和風向中自如前行,如果舵手內心浮躁可能船就無法保持明確的方向。所以君子在前行的時候始終不離輜重,守住立身之本,哪怕在人生中經歷榮華富貴,也能淡然處之,而不會迷失方向。

01、如何找準重心?

如果可以找準重心,人生的前行過程應該就是會走得很穩。這裏來看個人的輜重有哪些呢?最重要最根本的,應該就是“道”。順道而行,既可以是順應整體的洪流前行,也可以是順應萬物的規律處事,這樣個人應該也是處在積德的過程之中。

02、如何保持清靜?

心是君主之官,需要它來給人指引方向。如果內心中有着雜念妄想,心就很難感知到來自整體的方向指引。所以就是需要把內心的雜念妄想給清除掉。這樣當內心保持清靜的時候,就不會受外界的各種誘惑干擾,哪怕是有榮華富貴也能夠淡然處之。這樣人生前行的方向就會一直很清晰。

具體如何來保持清靜,這也是需要去持續的修行精進的。修行老子第十六章的法門,保持致虛極,守靜篤,那麼內心就會感受到清靜的感覺。個人的內心可能還是時常會有雜念妄想,但隨着修行的持續,內心會越來越感覺到清靜,雜念也就越來越少。

03、找準重心、保持清靜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獨特的人生。對個人而言,方向是極爲重要的,它會一直告訴個人要去向哪裏。重心也是極爲的重要,它會幫助個人穩健的前行。保持清靜的狀態下,個人會清晰的感知到整體的指引。守住重心的情況下,個人會持久穩健的前行。這樣的話個人會是一種順道而行的感覺。前行的過程會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會覺得有所執着束縛。

反觀個人,有時候會覺得內心少雜念,在做着熱愛的事情。但是也有的時候,自己會覺得有雜念,沒有守住重心,這樣就好像自己迷路了一般,偏離了原來的航線,結果需要自己花時間和精力重新再調整方向迴歸主航線。所以在這方面個人的確還是需要不斷的精進,清理自己的雜念妄想,讓內心變得越來越清靜,如此更好的去順道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