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涵蓋了111項水質標準,高於國家標準,並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不過,自來水中的氯味一直是居民詬病較多的一個問題。對於自來水而言,氯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喝了到底安全嗎?

5月23日-29日是2022年飲用水衛生宣傳週。5月25日上午,在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辦,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承辦的2022年飲用水衛生宣傳週暨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中,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特聘研究員顧玉亮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顧玉亮表示,這還要從1854年英國爆發的那場霍亂說起。當年,英國倫敦西部爆發霍亂,英國流行病學家約翰·斯諾通過調查證實,霍亂是由被糞便污染的水傳播,便首次使用氯氣對給水系統進行消毒,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氯消毒法應用於飲用水公共衛生安全中。經此一疫,西方人認爲聞不出氯味的自來水是不安全的。

在顧玉亮看來,氯就如同是自來水中的“疫苗”,考慮到安全性、持續性、副產物、性價比,氯系消毒劑如今依然是國內外飲用水廠的主流消毒法。目前,上海主要採用的消毒劑是次氯酸鈉、氯胺,可以確保微生物的滅活、去除和抑菌。龍頭水中含有的微量餘氯,具有抑菌、保鮮作用,是飲用水公共衛生的安全防線,具有不可替代性。

顧玉亮表示,氯味可能會影響極少部分市民的嗅覺和口感,建議煮沸飲用,以進一步提升自來水的品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水質量與健康監測室主任張嵐也在活動中透露,自1956年國家衛生部正式頒佈《飲用水水質標準》(草案)以來,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經歷了6次更新。1985年到2006年,我國水質指標數量從35增至106項,是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

張嵐進一步解釋變化的具體原因,“一是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快速發展期後,經濟、工業、農業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但也付出了一定的環境代價,這對飲用水安全提出了挑戰;二是研究人員對水體污染物,以及它們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三是日益先進的水質監測技術可以檢出越來越多的污染物。”

2022年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於2023年4月1日實施。與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相比,新版的水質指標增加了4項、刪除了13項,並對8項指標限制做出調整。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水質發生了一些變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有提升,水源水質向好,黑臭水體明顯改善。而且,我國水廠的水處理技術大幅提升,一些污染物不再是中國水質的風險。因此,這次修訂對部分水質指標進行了刪減和調整。”張嵐強調,“飲用水中不含病原微生物、飲用水中的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不危害人體健康以及飲用水感官性狀良好是我國飲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所有標準的制定和更新都是基於這個原則,這樣才能讓中國人民喝上好水。”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