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今天(27日)上午就近日社會上廣泛關注的“中國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目標,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國家林草局今天舉辦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保護修復司一級巡視員吳秀麗介紹,2021年至2030年,中國將種植保護恢復653億棵樹,加上10年50億棵的義務植樹,兩項相加得出中國力爭10年內種植保護和恢復700億棵樹。

5月22日至24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率領中國代表團赴瑞士達沃斯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在“保護我們的星球和人類”的利益攸關方對話會上發表演講。解振華宣佈,中國將積極響應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

解振華表示,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最近30年一直在雙增長,佔全球新增綠色面積的25%以上。他宣佈,中國響應世界經濟論壇倡議的“全球植萬億棵樹”行動,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綠化我們的地球、應對氣候變化、增加森林碳匯。

“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兩年前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啓動,旨在通過鼓勵私營部門參與,支持日益增長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需求,並通過推動多利益相關方合作來支持各地的創新和生態創業。

吳秀麗介紹,中國政府每年下達造林綠化計劃任務,通過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央財政造林、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和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綜合採取造林、撫育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同時,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部門綠化,廣泛動員社會造林,因地制宜增加綠量。

她介紹,根據《“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髮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計劃造林2.7億畝,森林撫育1億畝。其中,以種植爲主要內容的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1.13億畝,以保護、恢復爲主要內容的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2.57億畝。2026—2030年,考慮到造林空間約束趨緊,人工造林計劃任務將逐步減少,以提高森林質量爲目的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等計劃任務將有所增加。預計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0.6億畝、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2.1億畝。

“上述各項措施都有一定的密度要求。”吳秀麗解釋說,按照相關技術規程,平均種植密度按人工造林110株/畝、飛播造林100株/畝,平均保護、恢復株樹按封山育林130株/畝、退化林修復60株/畝、森林撫育50株/畝估計。2021年至2030年,中國將種植、保護、恢復653億棵樹。其中,種植188億株,保護、恢復465億株。

此外,根據“十三五”期間,義務植樹、部門綠化和社會造林年均種植10億棵樹以上的情況,保守估計,2021年至2030年,年均至少種植5億棵樹左右,累計將種植50億棵樹左右。爲此,提出中國將力爭10年內種植、保護和恢復700億棵樹。其中,種植235億棵樹,保護和恢復465億棵樹。

吳秀麗告訴記者,爲如期實現“中國力爭10年內植樹700億棵”的目標,國家林草局將貫徹落實《關於科學綠化指導意見》,完成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全面摸清可造林空間區域,持續推進造林綠化落地上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高質量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66個林草區域性治理項目建設,支持各地將地方重點生態工程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有機銜接,協同推進;着力提升森林質量;推進義務植樹和部門綠化。

同時創新政策機制,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地方採取以獎代補,貼息貸款等方式,創新國土綠化投入機制,探索森林碳匯交易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持續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支持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推行林長制,壓實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林草資源保護髮展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