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是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府8週年的紀念日。8年後,當日和英拉一同被軍方臨時軟禁的交通部長查恰·西提潘,以史上最高得票數當選曼谷市長,而反對黨聯盟的爲泰黨和遠進黨則獲得了曼谷50個市議員席位中的34席,令這個紀念日充滿了諷刺意味。查恰的當選,雖然並不意味着巴育政府來日無多,但是卻爲當前的泰國政壇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風雲爲之激盪,醞釀着一場更大的政治變局。

一、查恰市長: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2019年大選,查恰被爲泰黨提名爲3位總理候選人之一。儘管是議會第一大黨,但爲泰黨無緣組閣,成爲反對黨聯盟領銜政黨。當年年底,查恰離開爲泰黨,宣佈將參選曼谷市長。彼時的查恰,以爲很快將舉行曼谷市長選舉。孰料等了兩年半才最終迎來曼谷市長選舉。這兩年半中,精力充沛的他每天堅持凌晨五點多晨跑,白天深入社區進行調研,瞭解民衆對市政改革的期待。因爲他酷愛運動,故被媒體戲稱爲“地表最強人”。

此次選舉,從始至終,他都牢固佔據各家民調榜單第一名。在最終的投票環節,他刷新了此前民調的最高支持率,共得到1386215票,超過總票數一半,相當於其身後5名候選人票數總和,創下了新的曼谷歷史紀錄。筆者認爲,查恰獲勝主要源於三大原因:

一是個人形象背景好。曼谷選民在選擇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市長時,會有多重考慮因素,政治傾向自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個人形象背景也極爲重要。查恰出身名門,年少聰穎,獲九世王獎學金赴美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工程學博士,回國後執教泰國第一名校朱拉隆功大學。而且,查恰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讓他如同鄰家大哥一般,老少皆宜,婦孺通喫。兩年多如一日的體察民情,讓所有曼谷人都已經在心目中默認了他這位“無冕市長”。因此,無懈可擊的個人形象背景和超強的能力才幹是查恰獲勝的最重要因素。二是參選政治定位準。從2019年起,查恰一直強調自己的“獨立參選人”身份,他深知,泰國是一個“以色分人”的國度,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顏色對抗”後,任何一個有着顯著顏色標籤的候選人都不是曼谷市民的最佳選擇。因此,他選擇以獨立身份參選,最大可能地爭取各階層、各陣營選民支持。支持他信陣營者將他視爲爲泰黨的“代理人”,而反對他信的選民則視其爲彌合矛盾的“終結者”。三是競選綱領得民心。出身工科的查恰善於以工科思維思考問題,他將整個曼谷城視作一個人的軀體,輕軌、地鐵、快速公路等是這個軀體中的主動脈,而人行道、下水道、小巷子則是軀體中的毛細血管。查恰認爲,曼谷市亟需解決的問題並非主動脈,而是毛細血管。在他個人競選的網站上,列舉了214條涉及曼谷市政與民生的政策,絕大多數都是查恰團隊經過實地調研而制定。他務實的作風與政策得到了民衆衷心的擁護。

二、親政府派系: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查恰一騎絕塵,跟隨其後的第二方陣則競爭膠着:民主黨候選人素察察威(254647票);遠進黨候選人威洛(253851票);原曼谷市副市長、獨立候選人薩功提(230455票);原曼谷市長、獨立候選人阿薩雲(214692張票)。由於這場選戰是“雙線作戰”,另外一個衡量各派系影響力的指標是各選區市議員的競選。爲泰黨、公民力量黨、民主黨、遠進黨、泰建泰黨等主要政黨以及獨立候選人阿薩雲均全員參選(即50個選區均有候選人),最終得票情況如下:爲泰黨20席、遠進黨14席、民主黨9席、阿薩雲麾下的“愛護曼谷團”3席、泰建泰黨2席、公民力量黨2席。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首先,來看親政府派系的黨派與獨立候選人。民主黨此次選戰較之2019年大選呈明顯回升之勢。鑑於2019年全國大選中民主黨在曼谷地區遭遇滑鐵盧,此次獲得9個市議員席位,可謂是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而且,市長候選人素察察威得票數位居第二,爲民主黨爭得了一定的顏面。事實上,素察察威個人形象背景不輸於查恰,且年輕有爲,43歲出任泰國一流高校校長。主政期間,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銳意擔當,政聲極好。他精通工程專業,對於曼谷市發展抱有雄心壯志。

此前,不少黨派屬意於他,希望邀他入盟,最終素察察威選擇了老牌政黨民主黨。他的考慮是,民主黨儘管勢衰,但畢竟是老牌政黨,民意基礎深厚,另外,民主黨正處於危急之時,他的臨危救場可以爲今後在黨內更大發展積累政治資本。他本可獲得更高票數,但被三件事情拖了後腿:一是出場演講自詡“愛因斯坦泰國唯一傳人”,被好事者揭穿,淪爲笑談;二是其夫人的商業與他所主政大學之間的業務聯繫,遭受詬病;三是民主黨副黨魁兼民主黨曼谷市議員選舉委員會主任巴林性醜聞,對其選舉造成致命影響。素察察威在競選後期,很少強調民主黨本身,都是模糊化處理。

當前民主黨身處執政聯盟,此次選戰對於該黨在全國大選後參與組閣具有重要意義。民主黨需要認真分析的是,本次選戰究竟是民主黨自身魅力吸引了選民,還是因爲素察察威個人魅力幫助民主黨翻身,這一點極爲重要。

而原曼谷市長阿薩雲,儘管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但他本身便受命於巴育-巴威-阿努蓬集團,無論如何撕標籤,都被深深打上了政府烙印。選舉前不少政治觀察家判斷,親政府陣營中唯一能與查恰一較高低的唯有阿薩雲,畢竟他憑藉五年多的執政優勢,在各選區早已做足了人事鋪墊。但是,最終選舉結果表明,阿薩雲徹底失去了民心。最讓他難堪的不是敗給查恰,而是輸與他的副手,同一戰壕的政敵薩功提。而且,阿薩雲麾下50人的“愛護曼谷團”參選市議員,僅獲區區3席。

筆者分析,阿薩雲慘敗有三大原因:

一是政績不彰。擔任曼谷市長五年多里,阿薩雲並未有值得誇耀的成就,尤其是曼谷市政核心問題比如內澇,未能妥善解決。此次選舉前接連豪雨,曼谷市一片澤國,阿薩雲競選的大幅照片漂於水面的情景在社交網絡被大肆宣傳,致使很多人最終選擇放棄他。

二是傾向明顯。儘管阿薩雲擔任曼谷市副市長並非軍政府任命,但巴育政變後以44條臨機決斷權解除素坤潘市長職務,將阿薩雲扶正,此後他一直與巴育、巴威保持密切關係。而且,他在擔任曼谷警察局長期間,恰逢紅衫軍、黃衫軍對抗,他立場明顯偏向黃衫軍。這次不少黃衫軍領袖都公開呼籲選民投票給阿薩雲,直截了當地表示,阿薩雲是黃衫軍的盟友,令阿薩雲大驚失色,趕忙否認。

三是形象不佳。阿薩雲官僚氣較重,不像查恰那般親民。與副手薩功提的矛盾也讓選民認爲他不適合擔任領導。此外,他參加電視辯論時反應遲緩,公衆反映不佳,民意持續走低。最後,阿薩雲畢竟已經擔任五年多市長,“喜新厭舊”的曼谷市民也需要更換新人。

阿薩雲同陣營政敵薩功提以獨立身份參選,成爲本次選戰的一匹黑馬。他在歷次民調中支持率不高,但最終超過阿薩雲,得票直追遠進黨威洛與民主黨素察察威,令人矚目。儘管他深知自己絕對無緣市長寶座,但仍非常認真地開展競選活動。薩功提不放棄任何展示自己的機會,參加了幾乎所有電視辯論,表現不卑不亢。他參選的最大目的是證明自己不比阿薩雲差,“不蒸饅頭爭口氣。”他的政治背景非常明確,其父是2006年政變時期擔任國安委主任的威奈上將,他本人是“黃衫軍四虎”之一。他毫不迴避自己的過往,堅定地打着黃衫軍旗號,也得到了包括素貼在內的衆多黃衫軍領袖支持。最終他將阿薩雲甩在身後,揚眉吐氣。對於薩功提而言,此次選舉,他雖敗猶榮。未來他還將在政壇上馳騁很多年。據說,他將與原公民力量黨教育部長、同爲“黃衫軍四虎”之一的納塔蓬共同創建一個面向年輕人羣體的保守派政黨。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作爲執政聯盟第一大黨的公民力量黨,在這次選戰中一敗塗地。公民力量黨近年來內訌不斷,關於是否推薦候選人蔘選曼谷市長,巴育和巴威似乎一直未能達成一致。二人的小弟、原警察總監乍提警上將曾經高調錶態參選,並且已經開展競選活動,但去年11月離奇退出。不過幸虧乍提退選,否則之後被爆料的高級警官涉嫌人口販賣逃亡澳大利亞之事,會讓乍提在競選期間醜聞不斷,搞不好身敗名裂。

巴威一度想推出人民心目中的好父母官——巴吞塔尼府納隆撒府尹。他曾因指揮救援被困山洞的13名“野豬”足球隊員,鎮定自若,全情投入,受到泰國民衆交口稱讚,得名“野豬府尹”。他的事蹟直達天聽,獲拉瑪十世國王親筆致信讚賞嘉勉。但未曾想到,納隆撒不符合參選資格,只能作罷。

最爲關鍵的一點是,阿薩雲十分戀棧,與巴育、巴威博弈許久。但巴威以及公民力量黨意識到,阿薩雲並不完全代表他們,因此公民力量黨也派出50人以“曼谷力量”的名義參加市議員選舉,但僅獲2個議席,慘不忍睹。

三、反政府派系:全線反彈、未來可期

反政府派系主要包括爲泰黨、遠進黨和原爲泰黨戰略委員會主席素達拉新創政黨泰建泰黨。爲泰黨沒有派出市長候選人,原因很明確,不想與查恰爭風頭,一方面查恰競爭力強,爲泰黨內恐無人能敵;另一方面,也希望藉助查恰原爲泰黨高層的政治背景,引導選民將查恰與爲泰黨視爲一體,以利於市議員選舉。查恰獲勝後,他信立刻表達祝賀,並表示這是民主派的勝利。他信之女、爲泰黨“大當家”翁英帶領團隊鏖戰市議員選舉,大獲全勝,獲得20個議席,充分證明了爲泰黨在曼谷地區的影響力仍然巨大。

同屬反政府的遠進黨,通過此次選戰奠定了自己在曼谷的地位。一是市長候選人威洛在競選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充分展示了個人魅力。儘管最終結果不及他本人預期,但根據他信所推斷,不少原本準備投票給他的選民最終出於對“民主派”上臺的渴望,採取了戰略性投票策略(strategic voting),也就是將票投向同陣營的查恰,確保“民主派”能夠獲勝。今年44歲的威洛,是利物浦隊的粉絲。選舉當天,身着利物浦隊球衣參加投票的他恰如他的偶像球隊,無緣冠軍寶座。不過,他非常紳士地向查恰表達了祝賀,並且在5月23日便受查恰邀請,一同視察了拉拋運河,爲紓解曼谷內澇獻計。

二是遠進黨宣揚了自己的主張,釐清了與爲泰黨等其他政黨的界限,鞏固了在曼谷市的民意基礎。就曼谷市議員選舉情況來看,遠進黨獲得14個選區議員的席位,比例超過總席位數的四分之一,這與2019年大選時新未來黨的選舉情況幾乎一致。當年新未來黨在曼谷地區獲勝,許多分析人士認爲,源於他信陣營泰衛國黨被解散,曼谷地區選民將選票投向新未來黨這一同質政黨。本次選舉情況證明,遠進黨(原新未來黨)已經成功地將選民們真正轉化成爲了自己的基本盤。

有着“曼谷教母”之稱的素達拉,曾經在2000年與此後出任泰國總理的沙瑪角逐曼谷市長,最終沙瑪以100多萬張得票獲勝,但素達拉也獲得50多萬選票,展示了她強大影響力。2021年,素達拉因與他信胞妹意見不合,離開爲泰黨,自立門戶,創立泰建泰黨。此次曼谷市長及議員選舉,素達拉明知本黨力量較弱,無法取勝。但她將此次選戰視爲宣傳本黨的最佳機會,毅然參戰。她所推出的市長候選人希拉事實上形象背景也非常之好,但由於參戰時間較晚,而且強敵如林,敗選乃預料中事。不過對於泰建泰黨來說,這次達到了宣傳的目的。素達拉的大幅頭像在曼谷市內滿城皆是,爲她的政黨下次參加全國大選做了較好的鋪墊。

四、對當前政局及全國大選的影響

筆者認爲,客觀上說,此次曼谷選戰反映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三年來巴育總理和公民力量黨政績不彰,民意持續走低。尤其是疫情之下,對曼谷的封城策略也讓很多選民心懷不滿。經濟低迷,民生凋敝,導致中產階級選民們寄希望於更懂經濟建設的爲泰黨和遠進黨。

二是部分選民對以往非此即彼的兩大陣營對壘產生了厭倦,不願將選票投給政治背景確定的市長候選人,這也間接促成了查恰的大比分獲勝。

三是巴育-巴威-阿努蓬核心集團以及公民力量黨內部矛盾進一步得到暴露。乍提退選、阿薩雲參選背後本身就是巴育與巴威意見相左的結果,而阿薩雲與公民力量黨同時各派出50名市議員候選人相互競爭,說明巴育-巴威-阿努蓬絕非鐵板一塊。薩功提的參戰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不可否認,曼谷市長及市議員選戰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選民們的政治立場,但是與全國大選相比,曼谷市長選舉有多元因素,政治立場因素固然是主要因素,但也有參選人的個人形象魅力,以及具體競選政策等因素。所以,曼谷市長的結果又不能完全體現選民的政治傾向。也就是說,查恰大比分領先,不代表他的支持者在全國大選時都會選爲泰黨、都支持他信陣營。

而且,從歷史上看,往往曼谷市長選舉與緊隨其後的全國大選呈現出對立的特徵。2000年曼谷市長選舉,泰國人口黨候選人沙瑪戰勝泰愛泰黨候選人素達拉,但2001年全國大選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大比分獲勝。2004年,民主黨人阿披拉贏得曼谷市長選舉,但次年大選泰愛泰黨依然贏得全國大選。2008、2009年民主黨人阿披拉、素坤潘親王接連當選曼谷市長,但2011年大選爲泰黨英拉獲勝。2013年,民主黨候選人素坤潘親王當選曼谷市長,2014年大選爲泰黨英拉連任。因此,本次曼谷市長選舉對於即將到來的全國大選究竟有多大程度影響,還有待觀察。

不過,曼谷選戰對於巴育下一步的政治策略將產生重大影響。2019年全國大選,公民力量黨獲勝很大程度上源自巴育本人的影響力,這也是巴育在此後敢於與政黨們較量的重要資本。但是,此次曼谷選戰後,巴育的影響力走低已是不爭事實。下次大選,如果公民力量黨仍然提名巴育作爲唯一總理候選人,失敗可能性較大。巴育與政客集團之間此前形成的政治平衡已經被打破,他會如何調整策略,以確保自己在全國大選中依然立於不敗之地,是我們下一步將重點觀察的方面。

“暹羅拾珠”是泰國問題研究專家秦翊的專欄,在宏大視野下對泰國政情、民情與外交關係做有料有細節的全方位觀察和剖析。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