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卓一

當地時間5月29日,哥倫比亞舉行2022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對98.73%選票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的選民投票率達54.30%。左翼競選聯盟“哥倫比亞歷史公約聯盟”候選人古斯塔沃·彼得羅(Gustavo Petro)與獨立參選人、房地產大亨魯道夫·埃爾南德斯(Rodolfo Hernández)的得票率分別爲40.32%和28.19%,位列第一和第二,兩人將在6月19日的第二輪選舉中一決雌雄。

據央視新聞5月30日報道,哥倫比亞選舉法規定,在首輪投票中得票最多且贏得半數以上選票者,直接當選新一任總統;如沒有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獲得半數以上選票,則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將在6月19日舉行第二輪角逐。第二輪選舉中得票率過半者將當選哥倫比亞總統。

兩位“反建制候選人”勝出

英國《衛報》在5月30日的報道中,將彼得羅和埃爾南德斯稱作“對立的反建制候選人”。

彼得羅曾擔任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市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彼得羅在擔任波哥大市長期間營造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市民擁護。徐世澄還特別指出,本次選舉中,彼得羅得到了“年輕選民的廣泛支持”。

彼得羅還曾是20世紀80年代在哥倫比亞活躍的左翼游擊隊組織“4月19日運動”(M-19)成員,並曾因此入獄,後獲特赦。

這是彼得羅第三次競選總統,2018年他負於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杜克。在本次選舉中,彼得羅承諾對經濟進行大幅改革,包括稅收改革,並轉變哥倫比亞打擊販毒集團及其他武裝團體的方式。

美聯社報道稱,哥倫比亞長期由右翼或中間派當權,若彼得羅在今年最終勝出,他將成爲該國曆史上首位左翼總統。

而埃爾南德斯則意外超越了選前最後一次民調中排名第二的中右翼競選聯盟“哥倫比亞隊聯盟”的候選人費德里科·古鐵雷斯,後者的得票率爲23%。

外界將埃爾南德斯視爲“保守的民粹主義局外人”,他與任何政黨都聯繫甚少。

據英國《衛報》和美聯社介紹,埃爾南德斯除了經營房地產外,還在社交平臺上甚爲活躍,他本次的競選活動也多是在TikTok上開展的。選前,埃爾南德斯的民調支持率顯著上升。

埃爾南德斯主張減少不必要的政府開支,並“清理”該國的腐敗現象。爲了達到這一目的,他主張對舉報官員腐敗的民衆提供獎勵,並願意捐出自己的薪水。

在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自己將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埃爾南德斯在一場視頻直播中表示,“接下來的幾天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他仍然堅定致力於結束“作爲一種政府體制的腐敗”。

經濟議題成主要關注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5月30日的報道中,將本次大選稱爲“哥倫比亞現代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之一”舉行的選舉。本次大選的主要關注點是貧困、通貨膨脹,以及新冠疫情導致和加劇的其他問題。

美聯社稱,疫情致使哥倫比亞的反貧困努力倒退了至少十年。官方數據顯示,在哥倫比亞5160萬人口中,去年有37%的民衆每月生活費不到89美元(約合人民幣593元),只是比起2020年的42.5%,這個比例已然有所改善。

哥倫比亞上月的通貨膨脹率爲9.2%,達到20年來的新高。哥政府指出,當前全球都在經歷通脹,哥倫比亞無法置身事外,但這並不能平息民衆對於食品價格上漲的不滿。

當前,不少哥倫比亞民衆對不斷加劇的不平等和通貨膨脹日漸不滿。5月早些時候進行的一項蓋洛普民調顯示,75%的哥倫比亞人認爲國家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現任總統杜克的支持率只有27%。蓋洛普去年進行的另外一項民調發現,60%的哥倫比亞受訪者認爲自己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

美國智庫“華盛頓拉丁美洲辦事處”(WOLA)哥倫比亞問題專家亞當·伊薩克森(Adam Isacson)分析認爲,“即便在很多最保守的哥倫比亞人裏”也出現了不滿現狀的情緒,以及“對於哥倫比亞傳統政治運作的反感”。

除了經濟方面的挑戰外,哥倫比亞下屆總統還必須直面是否與國內武裝團體“民族解放軍”(ELN)恢復和談等複雜的安全問題。

徐世澄認爲,鑑於首輪選舉中得票第三的古鐵雷斯號召支持者在第二輪選舉中支持埃爾南德斯,今年哥倫比亞總統大選究竟花落誰家“還很難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