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的進度,提前將資金返回到企業賬上。
  ◎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今年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爲3.65萬億元,加上去年餘下的額度,總體看資金面比較寬鬆。

策劃人 蒲付強 每經記者 張蕊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5月31日,《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正式印發。

措施共有六個方面33項,財政政策方面,措施提出,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並擴大支持範圍,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等。

其實,減稅降費一直以來都是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強有力的手段之一。國家曾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出減稅降費的目標和思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財政部門爲組織實施好退稅減稅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年初以來已經出臺了20多項稅費支持政策。

主要包括: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延續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對中小微企業新購置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在500萬元以上的,按照單位價值的一定比例自願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但不超過300萬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徵增值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六稅兩費”。 

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綜合考慮爲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就業消費投資、大力改進因增值稅稅制設計類似於先繳後退的留抵退稅制度,對留抵稅額提前實行大規模退稅。將先進製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製造業等行業企業,並一次性退還小微企業、製造業等行業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全面解決製造業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出臺支持特殊困難行業紓困發展的稅收政策。將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對2022年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分支機構暫停預繳增值稅;對2022年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近日,財政部發布《關於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通知》,提出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擔保支持,及時履行代償義務,推動金融機構儘快放貸,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2022年,將上述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業務納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範圍。

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十分困難。財政及相關政策可以解決企業的哪些問題?我們的財稅政策還有多大空間?還可以有哪些作爲?帶着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進行了電話專訪。

大部分行業都能從留抵退稅政策中受益

NBD:六方面33項措施其中第一項就是財政及相關政策。您認爲財政及相關政策在穩經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馮俏彬:首先,從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來看,目前有一些超預期因素對中國經濟、尤其是宏觀經濟的運行造成很大擾動,而這些因素大多數是外生因素,並不完全是中國經濟本身運行中的內部因素。比如俄烏衝突,還有疫情的擾動。在應對外部衝擊的時候,從宏觀調控的經驗以及國內外的實踐來看,財政政策發揮的作用比貨幣政策發揮的作用更大。

其次,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的貸款意願和居民消費貸款意願在下降,這時,通過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來改善經濟情況的效果會較小,往往需要財政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

NBD:今年以來,我們已經出臺20多項稅費支持政策。在您看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稅費政策有哪些特點?其中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馮俏彬今年的財稅政策保持了一定的延續性和持續性,比如以往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科技型企業、製造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持續發力。

今年還新增加了一些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1.5萬億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

留抵退稅政策涉及面比較廣,金額也比較大,表面上看起來它好像只是一項政策,但實際上具有很強的普惠性,所有的中小微企業,大部分的行業都能夠從中受益。

留抵退稅政策的核心是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

NBD:據您瞭解,目前已經採取的稅費支持政策正在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可以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哪些困難?

馮俏彬:稅費政策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問題,所以減稅、免稅或者緩稅政策都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如果成本太高,企業的利潤水平就偏低,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穩健持續經營的可靠性也會大幅降低。

留抵退稅政策的核心是要解決企業的現金流問題。從理論上來講,留抵退稅的金額本身是企業的資產,但是並沒有轉化爲企業現在可以用的資源,通過這項政策可以提前把企業留抵稅額及時地退還到企業賬戶上,緩解現金流問題。

從目前來看,今年留抵退稅進展非常快。自今年4月1日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以來,截至5月10日,已有9138億元留抵退稅款退至149.5萬戶納稅人賬戶。加上一季度實施老的留抵退稅政策退稅1233億元,今年1月1日至5月10日,共有10371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相當於企業在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增加了一筆可用現金。

這項政策受到了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歡迎。這部分資金可以幫助企業留住員工、進行培訓、穩住業務,使企業扛過比較艱難的時刻,這些對企業都是有現實好處的。

NBD:您覺得下一步還要怎樣加快推進這項政策落地?

馮俏彬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加快執行進度,使企業資金能夠儘快回到賬戶。實際上這方面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安排。根據相關安排,這項政策將提前執行。

二是擴大政策範圍。措施提出,研究將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7個行業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預計新增留抵退稅1420億元。這可使更多的市場主體手裏有寶貴的現金去應對當前的困難局面。

加快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進度

NBD: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人士對財政政策多有期待。您認爲我們的財稅政策還有多大空間?還可以有哪些作爲?

馮俏彬政策預案的研究要建立在對未來經濟運行趨勢綜合研判的基礎之上,以國際局勢和國內疫情爲兩個主要影響變量,估計未來一個時期的三種情景,據此考慮不同的政策預案。

第一種,俄烏衝突的影響暫不對我國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目前看,這是最有可能出現的一個局面。第二種,國際形勢向對我不利的方向轉化,包括但不限於國際通脹加快向國內傳遞,美對俄的制裁波及我國,與此同時國內疫情繼續散發,各地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第三種,國際形勢朝向我有利的方面轉化,如俄烏衝突的影響止步於國門之外,與美國的經貿關係趨於緩和;國內疫情基本控制,經濟社會基本恢復正常。

就第一種情形而言,從時間上看,這種情形出現的時間窗口在第二季度。與這一情形相適應,政策預案的基本思路是“提前實施,靠前用力”,即用好餘下的時間,將原來擬全年內完成的任務提前付諸實施,加快工作進度,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相關政策因時而動、適時微調,但不做大的調整。

具體在財政政策方面,要加快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進度。首先是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的進度,提前將資金返回到企業賬上。另外,歷年累計下來的企業留抵退稅總金額較大,除了已確定今年要退還的,尚剩餘相當部分。可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如果實施效果好且確有需要,也可考慮將餘下的部分今年全部退還。

其次,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今年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爲3.65萬億元,加上去年餘下的額度,總體看資金面比較寬鬆。如果情況沒有進一步變壞,可維持這一額度,暫不做調整。但在操作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當優化,以用好專項債,發揮好其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

一是務必提前發行到位,堅決不出現項目“等錢”的現象。目前這方面財政部門已做好妥善安排,相關進展良好。二是擴大專項債的使用範圍,除了目前交通、農田水利設施等九大範圍外,部分確有必要實施的公益項目,如消費性基礎設施等可考慮納入專項債的實施範圍。三是適當放鬆使用條件,繼專項債可用於資本金、可適當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後,對部分外部性較大、但現金流不明確的公益項目,也可在規定時間內有條件地考慮使用專項債。這樣雖然不完全符合專項債的內在要求,但與調整預算、臨時增加一般債所需要時間和難度相比,不失爲一種可行的權宜之計。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疫情反覆對於餐飲、旅遊、物流等行業造成了重大影響,目前社會上對相關羣體發放現金補助的呼聲較高。應當立足於發揮社會保障制度這一穩定器的作用解決該問題,而不是另外出臺新的臨時性救助政策。

一是加大失業救助的範圍和力度,對已繳納失業保險的人員要應救盡救、應助盡助。二是擴大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將因疫情基本生活受到影響的人員全部納入。三是增設臨時性生活困難救助,以保障受疫情影響羣體的基本生活,現金、消費券均可以考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