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道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6月1日報道,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爲搶救臺東菠蘿釋迦滯銷,去年祭出三支箭力挽狂瀾,不料內銷價格慘淡,因而不得不回過頭來,今年又啓動轉作計劃。不過鼓勵轉作項目受限於成本、氣候等因素,許多農民大喊不切實際,喊話要與臺東縣府自行籌組非政府組織(NGO)向陸方談判,並呼籲蔡當局別再龜縮逃避!

菠蘿釋迦島內平均價格不佳,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今年3月啓動轉作計劃,建議農民轉種多元化的新興果樹,像是刺番荔枝、酪梨、山竹、榴蓮、臍橙、紅毛丹等,每公頃補助10萬元(1元新臺幣約合0.23元人民幣——本網注);也可選擇嫁接換種大目釋迦,每公頃補助5萬元。今年起分4年共要轉作1000公頃,共計補助1億元。

據報道,在鹿野種植近10公頃菠蘿釋迦的方先生表示,考慮轉作成本、競爭力以及考慮臺東的颱風和焚風氣候因素,政府提出的品項並不合適,農民轉作意願不高。以紅毛丹和山竹等爲例,1甲地(約合9699平方米——本網注)光是種苗成本就超過50萬,然而菠蘿釋迦只要6萬,且山竹要種植8年纔會結果;其他水果像是榴蓮產量不高,難以與東南亞國家競爭;酪梨則在全臺都適合種,缺乏獨特性,最後恐怕也是供過於求。

另一名在臺東市和卑南鄉都有種植菠蘿釋迦的農民小陳(化名)表示,菠蘿釋迦盛產季在12至4月,由於他的種植面積較大,採收時所需人力不足,因此需要調節產期,產季最長到5月才採收完畢,但轉作獎勵早已在2、3月底截止。“我的釋迦都還沒采完,難道還掛在樹上的要通通砍掉?獎勵措施根本是欺騙農民,至少要延到7、8月才比較合理。”

據報道,臺東縣長饒慶鈴坦言,在報關過程中,陸方反應介殼蟲的有害生物問題已有兩三年的時間,癥結一直未解。

饒慶鈴指出,中國大陸佔菠蘿釋迦95%的外銷市場,以短中期發展來看,重新尋找市場至少需要3年以上,因此不可能一夕就放棄中國大陸市場。她呼籲授權地方與農會代表、集貨場和農民代表共組“類NGO”重啓談判。她強調:“要賣商品給客戶,對方客訴有介殼蟲,就秉持誠意交換意見、不能放着不談。只要當局能授權,縣府願意通過任何渠道啓動談判。”

相關文章